分享

《方剂学》学习笔记97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9-04-17
各论/第四章,清热剂/清热解毒/凉膈散(泻火通便,消上泄下)

凉膈散
(凉膈散《天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川大黄 朴硝 甘草,各十二两(600克) 山栀子仁 薄荷去梗 黄芩各十两(各300克) 连翘二斤半(1.5公斤)
【用法】 上药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如竹叶七片,蜜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小儿可服半钱,更随岁数加减服之。得利下,住服(现代用法:上药为粗末,每服6-12克,加竹叶3克,蜜少许,水煎服,亦可作汤剂煎服。)
【功用】泻火通便,消上泄下。
【主治】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胸膈热聚,
症见身热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
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
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笔记者摘自《方剂学》)

   凉膈散这是个一类方,是个常用方,这个方是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上的。
   从这个方使用的针对证候,是一种邪郁中上二焦,有的说他胸膈郁热,胸膈郁热是偏上了,所以在中焦、上焦,中上二焦,是热郁胸膈,是一种郁热。
   所以用这个方的标,
* 不必要有明显的身热,可以有发热,也可以不发热。
   蓄聚在局部之热,从中医的热形式,从症状反映出来,并不是单纯从体温。

   那作为热郁之后,有可能化火,热郁在胸膈,它化火向上可以到头面。所以说它邪郁中上二焦生热化火,那作为表现出来的证候,它这个热郁胸膈,胸膈烦热,这是常见,
* 胸膈烦热,烦躁了。

   热郁在胸膈,化火向上,可以引起
* 面赤唇焦,口舌生疮。

   这是上部不仅是热,是火了,有一种化火上炎,同时由于胸膈是心所居的部位,所以,
* 有一定的热扰心神的表现。
(热扰心神证
【定义】邪热炽盛,上扰心神,以高热,口渴,面赤,心悸失眠,躁扰不宁,甚或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如果热邪化火向上灼伤血络,
* 可以咽喉肿痛,
* 可以吐血、衄血。
   所以它有这种影响心神,可以有咽肿、咽痛,这类有热毒的一个特点了。

   当然作为一种
* 大便秘结和不爽,是一种伴见症,兼见的症状,兼症。

   那它在用这个方的一个指针来讲,有没有大便秘结都能用,有大便秘结说明一个热不仅郁于胸膈,也影响到整个胃肠,胃肠燥热,如果没有大便秘结,这个方使用也是一种清上泄下并行。有大便秘结是上下同治。所以从适用来讲,有没有大便秘结都可以使用。

   归纳起来,这是热郁在局部,可以蕴结成毒,同时化火上炎,那部位主要是中上。所以从方的治疗,它实际上也是扬汤止沸、釜底抽薪结合。它是清上泻下同治的,所以
* 功效,泻火通便,和清散上焦的郁热结合。所以叫清上泄下。

   这个方,方解里边,
* 君药,连翘用量最大,
   连翘这个药,到宋代前后对它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所以,张元素说这个连翘有三大作用:
   @ 第一个,清心热。
   @ 第二个,清上焦热,上焦包括头面。
   @ 第三个,外科常用。
   张元素说它治痈疡,痈疡是外科的肿毒。后来叫连翘为疮家圣药。这三个方面在这里都符合。治痈疡它解毒力量好,疮家圣药,这是有热毒证了。
   它质地较轻,善走上焦。所以认为它能够清、能透散,所以清热解毒和透散相结合,用量较大,解毒力量强。银花、连翘要清热解毒为主,必须用量大,所以这个方里,作君药用量最大。

   臣药分为两组:

* 黄芩、栀子联合擅长于清上焦,
   所以很多方里基本结构黄芩、栀子相配的都往往用于胸膈、胁肋以上,这类配伍方法,这是能够清热解毒,能够引热从小便排出,用来协助连翘清解。

* 大黄、芒硝,是用来釜底抽薪,清热泻下,以中上两焦热邪从下排出,所以从大小便都结合排出热毒。

* 薄荷和竹叶,它有清散作用,增加连翘这清散透邪,对郁热易散了,竹叶还能保护心神,清心、保护心神。

* 甘草,它有保护胃气,防止这些苦寒药物伤胃。

* 用蜜来煎服了,少量白蜜煎服,
   蜂蜜
   @ 第一个它有缓和作用,也协助甘草保护脾胃,这药比较苦寒。
   @ 第二个它有润肠通便作用,能够引热下行。

   所以凉膈散这个方它体现了一种治法,
   体现了一种中上二焦的热毒,从下窍排出,它不仅仅是泻下作用,它还有利水作用,所以历来把这个方作为“以泻代清”的一个治法的代表性方剂了。

   以泻代清,釜底抽薪。因为象从宋朝以后,到后世很多医家都认为,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一锅水开的很旺的时候,你给它泼点冷水,相当于清热、降火方法,清热泄火方法,象三黄这一类。但是如果你把那锅水底下烧的那个火撤掉,那个退热更快。所以这个方是一种两者结合的方法,配伍特点是清上泻下并行,以泻代清。

   在运用方面,
   它对于辩证要点:
* 胸膈烦热,
* 面赤唇焦,上部热象,
   热邪伤津,可以
* 烦躁、
* 口渴、
* 神昏、
* 苔黄、
* 脉数,
   所以是邪热在上。
   当然由于它又有散结作用,象连翘这些有散结作用。我们现在来说,用这个方治疗,
* 头面、咽喉这一类的,
* 热毒引起的或者出血、
* 或者热毒引起的红肿热痛,包括象咽痛,包括扁桃体炎,这些都有比较好的效果。

   在随证加减方面,
* 上焦热毒壅盛的,如果它反映出气分之热突出,可以加桔梗、加石膏,桔梗是为了使它更好作用于上部,石膏呢作为清气分之热,象这种口渴明显的,清气分之热比较适宜。

   这是凉膈散,这是个常用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