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论/第四章,清热剂/清热解毒/凉膈散(泻火通便,消上泄下) 凉膈散 (凉膈散《天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川大黄 朴硝 甘草,各十二两(600克) 山栀子仁 薄荷去梗 黄芩各十两(各300克) 连翘二斤半(1.5公斤) 【用法】 上药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如竹叶七片,蜜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小儿可服半钱,更随岁数加减服之。得利下,住服(现代用法:上药为粗末,每服6-12克,加竹叶3克,蜜少许,水煎服,亦可作汤剂煎服。) 【功用】泻火通便,消上泄下。 【主治】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胸膈热聚, 症见身热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 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 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笔记者摘自《方剂学》) 凉膈散这是个一类方,是个常用方,这个方是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上的。 那作为热郁之后,有可能化火,热郁在胸膈,它化火向上可以到头面。所以说它邪郁中上二焦生热化火,那作为表现出来的证候,它这个热郁胸膈,胸膈烦热,这是常见, 热郁在胸膈,化火向上,可以引起 这是上部不仅是热,是火了,有一种化火上炎,同时由于胸膈是心所居的部位,所以, 如果热邪化火向上灼伤血络, 当然作为一种 那它在用这个方的一个指针来讲,有没有大便秘结都能用,有大便秘结说明一个热不仅郁于胸膈,也影响到整个胃肠,胃肠燥热,如果没有大便秘结,这个方使用也是一种清上泄下并行。有大便秘结是上下同治。所以从适用来讲,有没有大便秘结都可以使用。 归纳起来,这是热郁在局部,可以蕴结成毒,同时化火上炎,那部位主要是中上。所以从方的治疗,它实际上也是扬汤止沸、釜底抽薪结合。它是清上泻下同治的,所以 这个方,方解里边, 臣药分为两组: * 黄芩、栀子联合擅长于清上焦, * 大黄、芒硝,是用来釜底抽薪,清热泻下,以中上两焦热邪从下排出,所以从大小便都结合排出热毒。 * 薄荷和竹叶,它有清散作用,增加连翘这清散透邪,对郁热易散了,竹叶还能保护心神,清心、保护心神。 * 甘草,它有保护胃气,防止这些苦寒药物伤胃。 * 用蜜来煎服了,少量白蜜煎服, 所以凉膈散这个方它体现了一种治法, 以泻代清,釜底抽薪。因为象从宋朝以后,到后世很多医家都认为,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在运用方面, 在随证加减方面, 这是凉膈散,这是个常用方。 |
|
来自: 药膳食疗方注释 > 《《方剂学》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