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阴表证辨析

 彼案 2019-04-18

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302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究属少阴兼太阳的证治呢?还是少阴表证的证治呢?让我们结合94条讨论。

94条云:“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试比较之,二证皆有“发热”,“脉沉”,在94条中,脉沉云“反”,热不曰反,是因病属太阳,脉当浮而不当沉,故脉沉云“反”。沉反映了机体正气不足,少阴阳虚。至于“发热”是太阳病应有症状,故不曰“反”。而在301条中,“发热”曰“反”,脉沉不曰“反”,因其本为少阴病,病发于阴,一般情况下当无热恶寒(参第七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故“发热”曰“反”。发热反映了少阴里证出现之前不足之阳在肤表的短暂反映,这是少阴表证,并非外兼太阳。少阴病属里属寒,应见沉脉,故不曰反,将这两条对比分析,可见一是病发于太阳,一是病发于少阴。

或云94条是太阳病为主,兼少阴阳虚,301、302条是少阴病为主,兼太阳病,此说是否妥当?让我们再看一下二证的治则便可知晓。

在《伤寒论》中,凡太阳病兼脉沉,或下利清谷等里阳虚见证者,无不是“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故94条用四逆汤治疗。而301、302条假若少阴病为主,兼太阳病,阳气当更虚于94条证,为何反不先用四逆汤温里,再用桂枝汤攻表却竟与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温而兼汗就解决了问题呢?可见太阳表证和少阴表证病位不同,发热的机制不同,治疗的方法也是不同的。94条“脉沉”代表着阳气不足,无力抗邪,实以正虚为主,故当先温其里,为服桂枝汤解表创造条件,而301、302条虽脉亦沉,但却尚“无里证”,只有表证,故可以温经解表法取微汗,为防止出现里证早做准备。归根到底,94条才是太阳与少阴同病的证治,而301、302条实属少阴表证的证治。正如柯韵伯所说:“此证与附子汤证,皆是少阴表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