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穴与凝神入气穴 气穴者,内窍也。蛰神于中,藏气于内,以圣人空空之心合至人深深之息,则心息相依,息调心静,蕴一点真心于气中,便是凝神入气穴之法。神既凝定,常要回光返照,照顾不离,自然旋转真息,一升一降,而金木水火相为进退矣。 夫日月照于天地之间,螺蚌吸之而生珠,顽石蓄之而产玉,何况人身自有日月,岂不能回光返照,结自己之珍珠、产自己之美玉哉?然,炁即水也,神即火也;水多则灭火,火多则烁水。中年之人大抵水不能胜火者多矣,所以,命宜早延,油宜早添,天人一炁之旨,尽露于此矣。 云石居士略解:所谓凝神入炁穴,并非刻意凝神,意守丹田或某窍穴。这是错误的做法,后天气伏,则自有气穴;后天气未伏,则无有气穴。想我的师父曾经讲丹法下手,只告诉了八个字“凝神入气,神炁相抱”,诚可谓确论。这里陈虚白真人更是直接点明“凝神入气穴”之真义:“蛰神于中,藏炁于内,以圣人空空之心合至人深深之息,则心息相依,息调心静,蕴一点真心于炁中,便是凝神入炁穴之法。”此可谓口诀中之口诀,若不悟此,不明真法,实在是万难调药补精、进而孕出玄关。 调息法 跏趺大坐,收视敛听,以意司其浮沉,勿拘勿纵,绵绵延延,则合于自然之道。金丹之法始终若是而已。倘若工夫十分用意便错了。何也?老子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所以下手不拘时刻,静定守凝。散放属阴,凝守则虚;忘中之放则为阴神;忘中之守则为阳神。内外之机皆忘,温养之心常注,行住坐卧常常守柔。放散则为顽空,守静则为真空。静定则精气神三者皆结,忘形不忘,心忘机不忘,守专守虚,无中生有,常守则在,惟是不动心也。清净无为,常切照顾,恐有念头。念头才起,便一文一武却之。须是牢守,不可间断。 云石居士略解:此一段为下手调其息而伏之真口诀。尤其“静定则精气神三者皆结,忘形不忘,心忘机不忘,守专守虚,无中生有,常守则在,惟是不动心也”。这句话可谓妙论也。这里明确说明了下手调息的火候。“倘若十分用意便错了”又点明仙道之有为乃不着相之有为,非旁门左道着相之有为。两句互参,不难悟出其中玄机。在下手之初,“炼己”尤为重要,何为“己”?心中一点真意也。若以虚情假意而下手,则绝无成功之可能。所以下手先炼己,炼自己本来只虚灵。此己“动则为意,静则为性,妙用则为神也”,必炼之,使之浑若太虚,则自然有其妙用。若不然,此己还为世俗之用心,必然火燥而烁水,汞飞铅沉,丹基不得。故而,意不可散,散则属阴而火弱;意不可执,执则邪火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