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商王帝辛:一个倒霉亡国的纨绔子弟 作者: 张佳 “咚——咚——”巨椽铿锵而规律地叩击着朝歌的城门,一下,两下,余音沉重而苍凉。 耳顺之年的商王帝辛,独坐鹿台,头戴冠冕,手拱玉圭。彼时城门大开,诸侯军蜂拥而入,人声嘈杂,四下逃散,一片慌乱。 帝辛长叹一声:“大势去矣。” 引火点燃鹿台,玛瑙栏杆,宝石栋梁,王位疆土,百年基业,顷刻间,轰然倒塌,火乘风威,风助火势,烧得山崩海裂,烟雾障天蔽日,久久不散。 01 约公元前1105年,九间大殿内传出一阵嘹亮的啼哭声,商王帝乙迎来了嫡子的降生,满心欢喜,取名为“受”(祭名为子辛)。 生于帝王之家,父亲是统治八百镇诸侯的商王,权倾天下,母亲妇戊贵为王后,万民敬仰。帝辛从小娇贵非常,“生则逸,弗知稼穑之艰难,弗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尚书*无逸》)锦衣玉食,无拘无束。 少年帝辛,聪明颖悟,灵敏多才,勇猛多谋,“资辨捷疾,闻见甚敏”。一日,贞人占卜,话“兹云其雨”,帝辛闻之,辩曰:“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这首刻于甲骨,流传至今的卜辞,一叠四句,铺排整饬。与汉代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异曲同工,是为此类诗作的滥觞。 青年帝辛,“长巨姣美,筋力超劲,手格猛兽”,赤拳擒虎,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能当百人之敌。因其神力,擎将倾之大厦,故越过庶出长兄微子成为嗣君,而这引起了微子的不满,为其出走西岐,“肉袒请罪”埋下了伏笔。 02 约公元前1075年,帝辛而立登天。即位之初,立于祖庙商汤的灵牌前,“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诗经*殷武》)他心潮澎湃,欲在其位大展拳脚,以继先祖基业,扬前朝荣光。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诗经.商颂.玄鸟》)前有盘庚迁殷,建大邑商,今有帝辛扩都邑建苑囿,大兴土木,广建楼台,作倾宫,立玉门,方圆百里,修葺一新。帝辛遥望欣荣之相,叹道:“我商族本为玄鸟所生,玄鸟清晨高歌,天下大白,从今起,都城改名‘朝歌’!” 约公元前1053年,东鲁姜文焕、南都鄂顺叛商,声势浩大,势如破竹,攻邑掠地。消息传到朝歌,商王帝辛大怒,传旨亲征东南两地。 帝辛身披铜盔铜甲,手持青铜大刀,腰胯斩将宝剑,身后战车成排,战马嘶鸣,刀枪斧钺,矛戟林立,雄壮空前,威武绝后。 骁勇善战的帝辛将诸侯之旅编成左、中、右三师,每师万人,均配以精良兵器,铜胄装束,商王大军,所向披靡,威风凛凛,浩浩荡荡。 在行至江淮丛林时,帝辛见大象墩憨厚实,便突发奇想,调养驯服,为己所用。《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聪慧的帝辛创编象队,可谓空前绝后之创举。 尝到了象队的甜头,帝辛思考起大象何以如此体魄雄壮,令百兽畏而尊长?当他抚到坚固而洁白的象牙时,似乎有了答案。他立即命令工匠,断象牙以为箸,用之进食,以效象威。 王叔箕子见帝辛佐餐必用象箸,感其甚奢,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苦谏多次,而骄奢惯常的帝辛不以为意,箕子遂披发佯狂为奴,隐而鼓琴以自悲。此为帝辛背后世骂名之一事。 旷日持久的东夷之征,耗费了商王朝大量的人物财力,《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然而这于中华民族疆土的开拓,却是意义重大,功不可没!今天的天津、连云港等沿海城市所在地域,包括江苏、安徽两省在长江以北地区,被纳入中国版图,同时让相对先进的中原文化传播到淮河流域,促进加入这一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开发经营东南,这一宏大的历史事件,理应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是商纣王帝辛肩上的一枚硕大的勋章! 03 约公元前1046年,西陲的周武王得知纣王大军尽出东夷,都城内防御力甚弱,便在一部分叛商部族的带领之下,于商都附近的牧野,奇兵突袭。《诗经·大雅·大明》记载:“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汝,无贰尔心。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而商王朝的精锐之师远在东南,此时只能临时武装起奴隶和囚徒,仓促应战。 周军阵前誓师鼓动,史称《牧誓》:“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有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唯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唯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 这段动员令,集纣王罪过之大成,声讨纣王听信宠姬谗言,不祭祀祖宗,招诱四方的罪人和逃亡的奴隶,暴虐地残害百姓等诸多罪行,激发起了从征将士的敌忾心与斗志。 誓师后,周武王姬发下令向商军发起攻击,“师尚父与百夫致师”,而商军虽人数众多,却是以奴隶与俘虏为主力,战斗力与意志力均不堪一击,掉转戈矛者不计其数, “倒兵以战,以开武王”。周武王乘势以“大卒冲驰帝纣师”,猛烈冲杀敌军。于是商军十几万之众顷刻土崩瓦解。牧野一战,天下易主。 04 朝代的更迭,王权的交接,总是相关着天地人的多重因素,所谓“运去英雄不自由”。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天道的周期兴衰有时。将亡国之罪全归咎一人之责,实在有失偏颇。 古史大家顾颉刚先生曾著专文考辨。在《纣恶七十事的发生次第》一文中,顾先生通过梳理史料,指出:“纣恶在周人《尚书》中只有6点,战国书中增加了27事,西汉书中增加了23事,东汉时增加了1事,东晋时增加了13事。” 《论语》载纣之恶 ,也不过三事:微子逃亡,箕子为奴,比干谏死。 而我们所熟知的那些:雕柱而桔诸侯,刑鬼侯之女而取其环,戮涉者胫而视其髓,剖孕妇而观其化,杀比干而观其心,杀梅伯而遣文王其醢等等均为后世所“创”,甚至连妲己是否确有其人都无定论。 《论语·子张篇》有:“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荀子云:“古者桀、纣……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戮),后世言恶则必稽焉”。 国于尔手亡,朝在尔手终,成王败寇,失败者只能被踩在脚下,任口水淹没千年。 郭沫若曾作打油诗一首,为商王帝辛叫屈。“殷辛之功迈周武,殷辛之恶莫须有。殷辛之名当恢复,殷辛之冤当解除。” 夕阳西下,首阳山上,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歌之:“登彼西山兮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适安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余音袅袅,回荡山间,直至“命之衰矣”。 孤竹君二子,为商殉节,可见商亡或非帝辛的无道天灭,只为盛衰有时,恰逢其命矣。 -作者- 张佳,85后,毕业于佩鲁贾大学,喜爱读书写作,近来痴迷于读帝王人生,写就帝王系列,与诸君分享!如需授权转载,公众号留言。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后, 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