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学忠老师运用附子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治疗但欲寐医案一则

 MSFC 2019-04-19

李官英1 陈学忠2

1、作者简介:李官英,女,大邑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大邑师承班学员,四川大邑 611330 E-mail:843561325@qq.com

2、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李XX,女, 51岁。因“嗜睡、全身困重、腹胀半月”就诊。中医诊断:少阴病但欲寐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除湿处方:附子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

医案:李XX, 女,51岁。2019年01月18日就诊。

患者因“嗜睡、全身困重、腹胀半月”就诊。患者半月前出现不可自控的睡眠,随时可入睡,数小时后方醒,醒后无不适,伴全身困重,体重增加,腹部胀满,大便不成形,粘滞,每日3-4次,小便正常。

刻诊:形体稍肥胖,精神欠佳,舌体胖大,边有齿印,舌质淡,苔白腻,脉细弱。

中医诊断:但欲寐

证型:阳虚阴盛,寒湿中阻

治则:温阳散寒,健脾除湿

处方:附子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

制白附片30g先煎干姜30g 党参30g 炒白术30g

炙甘草15g 桂枝30g 茯苓30g

6剂,每天3次,每次100ml,温服。

患者服药3剂后嗜睡、腹胀明显缓解,大便次数减少,每日1-2次,服药6剂后嗜睡、全身困重、便溏、粘滞、腹胀等症状消失,观察半月后体重未再增加。

讨论:但欲寐,证名。因阳气虚衰所致朦胧欲睡貌,为少阴病主症之一。《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1]其中“但欲寐”是病家欲寐、嗜寐、多寐,神识尚清,而非昏睡、昏迷。少阴病提纲提示临床常见的欲寐、嗜寐、多寐是少阴病,可以从少阴病论治。少阴主心肾两经,为水火之脏,病若从寒化,则出现少阴阳虚、阳气衰竭的症候,表现在睡眠方面就是睡眠增多,轻则属于嗜睡病,重则属于发作性睡病。《灵枢·寒热病》:“阳气盛则嗔目,阴气盛则瞑目。”[2]明确指出多睡是因阴盛所致。阳主动、阴主静,阴盛则多寐,阳不出于阴则寐。及至《伤寒论》则明言睡眠多的疾病是“少阴病”,并且症状为“脉微细,但欲寐也。”如再结合少阴病篇其他条文所言,其病机当为肾阳不足、肾阳虚衰。此类病人还会具备以下症状:倦怠嗜卧,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不成形,舌淡,苔白滑腻等症状。无论何种原因造成肾阳不足,进而不能温煦脾阳,临床多见脾肾阳虚征候。土不制水,水湿内停,痰浊上蒙,阳气不展,而见嗜睡、多睡症状。肾阳虚衰,阴阳气不相顺接,严重的成为发作性睡病。[3]少阴病引起嗜睡的征候常见于以下两种类型:脾肾阳虚,痰浊上蒙;阳虚阴盛,肾阳虚衰。脾肾阳虚,痰浊上蒙症见:疲乏嗜睡,肢体沉重或虚浮,脘腹痞胀,恶心呕吐,胸闷咯痰,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滑或濡,身体肥胖。此证临床多见,病机为脾肾阳虚,脾虚湿困,阳气不展,清窍失养,即脾困则身困。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医学心悟》首卷:“问曰:但欲寐,何以是直中寒证?答曰:寒邪属阴,阴主静,静则多眠。”。《医学心悟·直中三阴诸症·但欲寐》载有“治宜温经回阳,甩四逆汤等”。[4]附子理中汤是在四逆汤的基础上加人参、白术而成,中医认为,理中汤由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当属“四逆辈”无疑。

陈老抓住病机及临床辨证精准,及时予以温阳散寒,健脾除湿的附子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方中以附子回少火,干姜暖中州,而参,术、甘草为火补气,健脾除湿,气旺则火足而脾土自能健运,又以茯苓淡渗利水,桂枝温中宣阳,助茯苓利水之力。陈老善用经方,药简量足,效如桴鼓,值得吾辈学习。

参考文献

[1],汉·张仲景.伤寒论[M].钱超尘,郝万山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6.

[2]李克光.金匮要略[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132.

[3]王育勤.少阴病“但欲寐’与嗜睡病,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经典温课,文章编号:1672—2779(2015)一11-0009.02

[4]清·程钟龄.医学心悟[M].王健,郜岳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9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