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33期定投实录:买入一份

 上善若水1eqk0q 2019-04-19

今天执行本周的定投。

上周我们定投的是中欧短债,今天我们进行定投的是国内股市中,目前估值仍然比较低的行业指数基金:天弘中证银行指数A。

一、实盘记录

今日买入1份天弘中证银行指数A 。

下图是蜗牛定投计划已经执行过的部分,收益率截止到昨天收盘。

在股票账户中,定投中概互联的朋友,如果想降低交易成本,请在聊天框中回复关键词:芝麻开门 。 

二、投资逻辑

1、辩证看待中国银行业的“低估值”

银行是一个高杠杆的行业,总资产大约是净资产的10倍,这意味着,如果银行经营出现失误,造成总资产大约10%的损失,这也会将公司的净资产,也就是股东权益,全部亏光。

对于这样高杠杆的行业,在估值上予以折价,是合理的。

对中国的银行业来说,还有几个比较特殊的国情,导致中国的银行股,在全球银行股的估值中,仍然比较低。

一是,这些年来,中国的银行股,一直在源源不断地进行再融资,补充资本金。

一方面,这确实是监管的要求,另一方面,这也是银行实际经营的需要。

二是,互联网的崛起,对传统银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当然,这不仅仅是国内银行业面临的问题。

但从我本人的经验看,这对银行的实际利润,冲击有限,银行本身的商业模式,也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三是,市场一直在担心,银行有大量未体现在财报中的坏账。

我个人推测,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但不大,原因很简单,工行、建行、农行、交行这些银行,不仅仅是普通的一家上市公司,其背后还有国家信用的背书,财务报表也经过了全球顶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这种可能发生的概率不大。

四是,2018年6月份之前,决策层一直在强力去杠杆。

所谓去杠杆,就是降低企业的负债比例,银行既发放贷款,也是债券买方,因此,在去杠杆过程中,银行受到冲击,是必然的事情。

但去杠杆只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不会长期都是这样。

五是,银行基本都是国企,效率低下,管理层追求的是政绩,而非利润。

这个问题确实是存在的,但却也有其好处,因为金融行业最大的经营风险,就是管理层过于贪婪与激进。而国企的管理层,薪酬不高,缺乏进行激进经营的动力,他们更像是行政官员,最重要的是防范出现严重问题,其次才是经营业绩,这其实是给银行加了一道保险。

2、中国银行业的长期回报到底如何?

中证银行指数,涵盖了在A股上市的全部银行股,基准日期2004年12月31日,基点1000点。

昨天收盘,中证银行全收益指数的点位为9637.55点,14年零4个月,总回报863%,年化复合收益率17.27% 。

自2008年到现在,银行股的估值,不断下行,并且在2013年11月6日,历史性地跌破了1倍市净率,此后数年,一直在1倍市净率上下波动。

问题来了,从2013年11月6日到现在,中证银行指数收益如何呢?我们看下面的表格。

从2013年11月到现在,创业板经历了好几次的阶段性的暴涨,可是长期来看,它的收益,还不到中证银行指数的一半。 

3、我们为何投资中证银行指数基金?

从中证二级行业指数的历史数据看,长期表现比较好的行业指数有,食品饮料、医药、家电和银行,前面三个行业指数估值已经不便宜了,目前只有中证银行指数的估值还比较便宜一些。

这些年来,银行确实存在着前面我们分析的各种问题,但收益在全市场中,仍然是比较高的。

核心原因就在于,银行股本身的净资产收益率并不差,股息率一直不错,估值长期很低,分红再投资的复利效果惊人,而且这三大因素,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我们之前定投的工银深证红利联接、中概互联和华宝香港大盘中,只有华宝香港大盘的银行股权重略高一些,但这只指数基金,我们整体配置比例并不高。

现在我们定投中证银行,会增加银行业在我们组合中的整体配置,行业配置的上限是20%,目前大约是7.5% ,具体买入节奏,还是要看估值,如果估值提升过快,我们可能会提前停止买入。

我们的整体策略是,在1倍市净率以下定投中证银行指数,1倍市净率以上逐步卖出。

下图是,自2013年7月中证银行指数发布以来,中证银行指数的市净率走势情况,数据来源:wind,小注:指数的基准日期和正式发布日期,是两个日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