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人在北京:每次点外卖都像渡劫

 为什么73 2019-04-19
原创:福光 活法儿 今天

民以食为天,「吃」对一个广东人来说永远是头等大事。从早茶到下午茶到宵夜,说不上特别精致,但也丰盛而讲究。腊味卤味虾饺拉肠牛杂白切鸡啫啫煲双皮奶……走到哪儿吃到哪儿,点菜能点到眼花缭乱。

从广东初到北京时,烤鸭涮锅小吃也是琳琅满目,我带着新鲜劲儿吃了个遍。但也就新鲜了一个多月,含泪踩了无数坑,如今连点个外卖都如同渡劫般胆战心惊。虽然依旧热爱大北京,但思乡之情却在我的舌尖,彻底爆发了。

吃到这些,不知是惊喜还是惊吓


「咸」的豆腐花

到了北京,我吃的第一顿早饭就是豆腐花+油条。噢不对,豆腐脑+油条。就是水水嫩嫩肉肉的豆腐吧,我也不知道是花还是脑了。毕竟粤语里并没有「豆腐脑」这一说,但店里其他食客点餐都喊的豆腐脑。

清代名医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这样记载:豆腐,以青、黄大豆,清泉细磨,生榨取浆,入锅点成后,软而活者胜。点成不压则尤软,为腐花,亦曰腐脑」意思就是花和脑都一回事。

这都还好,暂且放下脑花之争,更让人混乱的是它的味道:居!然!是!咸!的!

第一口入嘴还是不太习惯,这完全不是早餐的配置啊。勾了芡的卤汁里,煮得软烂的平菇和木耳入口即化,不是肉却给人一种吃肉的满足感;而黄花菜稍有些嚼头,还带着一点点草药的味道。吃着吃着,不知不觉已经一碗下肚了。

于我而言,甜豆腐花是心头的幸福,咸豆腐脑是肚子的满足。

贴士

豆腐花跟豆腐一样,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可益气和中、清热润燥、生津解毒。《食物本草》里说:「凡人初到地方,水土不服,先食豆腐,则渐渐调妥。」来北京的第一顿早点吃的豆腐脑,还真吃对了。

「麻」的油

南北差异真的会闹笑话,麻油就是一例。

北京大街小巷的早餐店,有一套近乎标配的菜单:小笼包、蒸饺、小米粥、紫米粥、紫菜蛋花汤……广东人爱喝汤是爱到骨子里的,于是我点了一屉包子加一份紫菜蛋花汤。但他家的汤就是紫菜开水冲鸡蛋,太寡淡了,于是问了一嘴:

「您这有麻油吗?

老板递来一小瓶子,我就只滴了三四滴,整碗汤算是废了……第一口就喝得我热泪盈眶,满嘴麻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毕竟从小到大都活在广东,麻油就是芝麻油啊,这又是什么鬼。后来跟同事讲起这段经历,都要把她笑翻了:我们讲麻油是麻椒做的油,往紫菜汤里搁的,那叫香油。

贴士

花椒油味辛性温,入脾、肺、肾经,可温中止痛、除湿止泻。而芝麻油味甘性凉,入大肠经,可润燥通便,解毒生肌、疗疮消肿。日常调味倒没啥,调治身体的话可千万不能弄反了。比如祛湿疹、除痘印的紫草油,就是用芝麻油浸泡的,要错用花椒油那玩笑就开大了。


我的天,我是在吃翔吗?

跟广东人说「凉茶不苦」一样,北京人说「豆汁好喝」也是骗人的……

想想真是馋鬼上身,初到北京时跟室友说,带我去吃点地道的北京菜吧,就北京人自己最爱吃的那种。接下来陆续尝了烤鸭、爆肚、卤煮,感觉都不错啊别有风味,直到室友给我端来一碗灰绿的东西,一脸贱笑地说:

「老北京人就好这口,你不尝尝就真白来了!

慎重起见闻了一下,一股臭胳肢窝味儿扑面而来,脱口而出一句:「卧槽!」室友安抚说:「没事儿,跟臭豆腐一样,闻着臭吃着香。

怀揣广东人什么都敢吃的勇气,我端起了碗。第一口,浓浓的酸涩味儿,像馊了几天的臭泔水;第二口,我的天,我是在吃翔吗……实在喝不下第三口了,室友递来一焦圈儿,让我蘸着豆汁尝尝,说是老北京传统吃法。

最终,焦圈还行,香脆香脆的吃完了,但面对剩下的半碗豆汁,我实在是没有勇气了。

后来这些年依旧不死心,觉得可能是那家店的工艺不对,又尝了护国寺的豆汁,还有传说中最好喝的老磁器口豆汁,臭依旧是臭,闻着喝着别扭,但是一来二去的喝完居然就感觉舒坦了。也知道了豆汁不仅有热的,夏天也喝凉的;不仅能搭配焦圈,也能就着咸菜。偶尔吃腻了大鱼大肉,还真的会惦记起那股独特的酸臭。

贴士

豆汁具有降燥解毒、促进脾胃功能、刺激食欲、消暑降温的功效,夏可解暑消渴,冬能清热温阳,四时皆有去毒除燥之利。大北方饮食油大味重,气候偏燥,一碗豆汁真的可以挽救劳累的脾胃。

这些年吃过的假「粤菜」

煲仔饭≠煲仔+饭

北漂七年,我的胃就思乡了七年,**小厨、**山下、**记、**轩……把附近地图上能搜到的粤菜馆子几乎都踩了个遍。有的炖汤还不错,有的小炒也尚可,但就是没能吃上一锅走心的煲仔饭。

最离谱的煲仔饭经历发生在朝阳门的一家小店。砂锅里放着蒸米饭,上面铺几块蒸排骨,撒上葱花就上桌了,生抽香油在桌面,自己任加。

煲仔饭的灵魂是什么?是锅巴!色泽金黄、干香脆口、满口留香的锅巴!老板你对煲仔饭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回想09年还在广州工作,公司楼下就有一家专营煲仔饭的苍蝇馆子。煲仔饭超级正宗。全都是单个砂锅现煮,锅底抹猪油,把泡软的丝苗米猛火煮开,米饭收水后再加一勺油,码上腌制过的排骨,撒点姜丝,最后文火焖香。

出锅的最后一步,淋上秘制酱汁,锅里顿时滋滋作响升起一团水汽,整条街便洋溢起令人发指的香味。饭香、肉香、葱香、锅巴香……能把人全身的馋虫都勾出来!只是十年过去了,不知道这店还开着不。

贴士

锅巴味甘、淡,性平,有厚肠胃、助消化之功效。如果你饭量只有一碗,那吃煲仔饭可能得翻倍了。煲仔饭的美味,锅巴居功至伟。

吃粤菜一定要自己点「菜」!

广东人对饮食的讲究和执着,早已全国闻名了,也没少上微博热搜,比如这一条:

这真不仅仅是个段子,因为我也亲历过。

有次公司团建在外头吃饭,同事正点菜,我看貌似点了不少大鱼大肉的「横菜」,插了句话:

「最后记得加个青菜哈!

结果吃到最后还是没看到青菜的影子,问同事是不是服务员漏下单了,她指了指那盘还剩几块土豆的地三鲜说:「喏,这不是嘛。

呃,这不青啊也没菜叶子啊怎么就青菜了……好吧,自己挖坑自己埋,点菜真得自己来。

贴士

从五行来看,绿叶菜属木,生发畅达,能疏脾土,主食饱腹之余吃一些有助脾胃运化;土豆这样的根茎类属土,虽补益脾胃,但偏缓偏滞,吃多容易胀气。广东人每顿必点青菜,还是很明智的。

请不要往我的汤里加葱!

不仅仅是在外头吃会有各种各样的坑,点外卖也遇到不少魔幻料理。

有次加班馋汤了,打开外卖APP,点了个莲藕排骨汤。饥肠辘辘满心欢喜地等了半小时,傻眼了。汤是不错,藕也粉糯,可是飘着的这些香葱是几个意思……

广东人对汤真的是很矫情,能喝出一口汤是加水的还是原汁的,是小煲熬的还是大锅煮的,像老火汤加葱这种骚操作,毫无疑问无法接受。于是,狠下心又点了一份,备注:不加葱。

而且,作为「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的广东人,不同季节喝的汤也不同,比如现在谷雨时节,木棉盛开,用来入汤正好。

食材:

猪瘦肉350克,干木棉花2朵,赤小豆50克,红腰豆50克,陈皮1瓣,生姜3片,食盐适量。

做法:

1、赤小豆、红腰豆洗净,浸泡1小时。

2、干木棉花、生姜、陈皮洗净备用。

3、猪瘦肉冷水入锅,水沸后去血水浮沫,洗净。

4、所有食材放入汤锅,加适量清水。如果用电炖锅炖汤约2小时,如果用砂锅则大火煮滚转小火煲1小时。

5、出锅装碗加少量食盐调味即可。瘦肉可蘸酱油佐餐。

贴士

木棉花,味甘淡,性凉,可清热利湿;赤小豆,味甘、酸,能利水消肿;两物相须为用,加强身体的水液代谢,使湿浊从小便而出。搭配具有补益功效的红腰豆,佐以肉质增鲜,生姜、陈皮辟腥行气,合而成汤,能缓解疲劳倦怠,口舌黏腻,皮肤疔疮,肢体困重,大便不爽等不适,尤其适合湿热、痰湿体质。

如今,呆在北京已是第六个年头了。大众点评搜粤菜,有1493个结果,我尝过的也就百分之二三吧。要说点菜像渡劫,这么些年,也渡习惯了。

漂在北京,更多是精神上对梦想自由的追求;而食在广州,却一直是深藏在骨子里对精致体面的痴迷。

远离故乡的你,吃得好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