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燕国往事(燕国始封)

 思明居士 2019-04-19
燕国往事(燕国始封)

《史记·燕召公世家第四》记载:“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按司马迁的话来说召公名为姬奭,其在辅助周武王灭掉纣王后,被封于北燕,自此诸侯国燕国才算正式建立起来。经文物专家考证,其始封地在今北京房山区至河北涞水县一带。在涞水张家洼村曾出土有十多件“北伯”青铜器,晚清学者王国维认为,此地就是《诗经》中的邶国之地,即燕国之地。

1962年在北京房山区琉璃河发现商周文化遗址,经进一步挖掘,在遗址中部的董家林村发现了周初燕国城址,并出土文物数千件,其中青铜礼器多数带有铭文。青铜铭文中有“郾候”的记载,足以证明《史记》中“封召公于北燕”的记载是符合史实的。“郾”这个字是燕国的古国名。

虽说召公奭是周王室被封燕国的第一任诸侯,但是为什么他没有叫燕公,而成为被我们熟知的召公呢?那就不得不提下周武王时期的三公了。说到这三位,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姜尚-姜子牙,无论在儿时的动画里还是后来的电视剧里我们都看过《封神榜》,也是从这里对姜尚的经天纬地之才佩服的五体投地。因为姜尚在辅佐武王时的功劳巨大所以被封于齐,这是周朝以及春秋时期姜齐诸侯国的由来,至于后面到了战国初期田氏伐齐使得姜姓齐国变成姒姓田氏齐国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了。另一位三公就是周公旦,名叫姬旦,但是各位可千万别误会成鸡蛋,对先贤不敬。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周公是备受孔子推崇的圣人,周公旦“制礼作乐”,制定和推行了一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即以血缘为纽带,规定周天子的王位由长子继承。同时把其他庶子分封为诸侯卿大夫。他们与天子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小宗与大宗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这就是所谓的礼乐制度,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这种有秩序的社会,影响了后世几千年。另外周公还曾在军事上以及文学创作上都做出了一番事业,他曾两次东征从而彻底将商朝残余势力消灭或者驱逐出中原,并且周公对于《易经》《尚书》《诗经》都有一定的创造影响,周公因其功绩被封于鲁(今山东曲阜)。

因为武王时期的三公功劳甚大,而且都是辅政之臣。在周武王十三年的时候,周武王去世,其子姬诵继位,是为周成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召公奭因采邑于召(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这就是召公为什么不叫燕公的原因了。

虽然召公没有去封地燕国,但是他派自己的嫡长子姬堇去封地管理燕国。在董家林出土的铭文中还记载“郾候命堇馔太保于宗周”,这就进一步证明了召公本人并未前往燕国就封,而由长子就封的记载。所以召公的长子燕候堇是第一代燕候,自此燕国才开始了建都与扩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