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一站,天后宫

 天然首选 2019-04-19

“龙女”、“海神”、“天妃”、“妈祖”、“天后”……这些都是林默的头衔。关于她的传说很多,关于她的故事充满奇幻。

这个名叫林默的平凡女子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何会拥有如此特殊的地位?她在上海这座城市的记忆里又留有怎样的印记?

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又到她的生辰,跟着棉花们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关于她的上海往事……

天后到底是谁?历史上是真有林默其人,还是民间传说中的虚幻“天神”?

关于天后的传说,有许多种不同的说法。但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天后是宋朝福建兴化莆田都巡君林某小女儿,生来与众不同,聪慧异常,又善良勇敢。她凭着自己精通水性和天文气象,常常预测海上天气变化,帮助船户渔民。因而民间称之为“龙女”。但林默年仅二十八岁便与世长辞。宋元祐年间(1086-1093年),当地就有了她的庙。

湄洲妈祖像

关于“天后”的封号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南宋到元朝两百多年间,因宋元时期海上航运的快速发展,天后曾十余次被加封,此间其最高头衔是“天妃”。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皇帝下“弛海禁”令,结束了从明初开始实行的禁止在中国近海开展航运和贸易的政策,中国的海上航运得以复苏,包括上海在内的沿海港口城市都得以中兴,天后的地位又进一步提高。咸丰七年(1857年),天后被加封的封号长达62字:

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众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普,保泰振武,缓福天后之神。(当然这还不是最长的封号……同治十一年也就是1872年,又加上了“嘉佑”二字以昭郑重。)

今上海老城厢有“福佑路”、“安澜路”,均是以天后封号得名的。

古往今来,天后宫、妈祖文化随着人们的脚步影响到广阔的地区。

在宋朝,就有福建商人通过海上航运进入上海。南宋咸淳七年,旅沪的福建商人集资在上海县东北造了一座顺济庙来祭祀天后,还请时任市舶司(上海海关的前身,为航运管理、征税机构)的福州人陈珩题书了“丹凤楼”匾。

明嘉靖三十二年,上海为抵御倭寇侵扰而筑起了城墙,顺济庙正巧位于城址而被拆迁了。此后,在原顺济庙所在的城墙上重建了顺济庙。而随着林默的被加封,顺济庙的庙名也在变更,改称“天妃宫”后又被改称为“天后宫”。

这座建在城墙之上的天后宫的主楼叫“丹凤楼”,成为当时上海的制高点。丹凤楼也与当时沪上各类文化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它是春汛秋潮、黄浦江上端午龙舟赛的最佳观赏处,重阳登高远眺的好去处。由此也成就了当时“沪城八景”之一的“凤楼远眺”。

丹凤楼画卷,现展出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二楼展厅

上海早在明代就有“沪城八景”之说;清乾隆年间沪人李行南在《申江竹枝词》中所记“沪城八景”为:海天旭日、黄浦秋涛、龙华晚钟、吴淞烟雨、石梁夜月、野渡蒹葭、凤楼远眺和江皋霁雪。

丹凤楼的具体位置在今新开河人民路,这里已被建为“古城公园”,唯有一条叫“丹凤路”的小路提醒着过路人曾有“丹凤楼”在此伫立。

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政府决定开海禁后,在广东、福建、浙江、江南四省设置海关,即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合称“四大海关”。江海关于1685年设于上海,最初设在松江,1687年迁至上海县城外,如今的新开河路外滩。也就是在“丹凤楼”对面临黄浦江的地方,也许,人们希望海关得到天后的庇佑和保护。

江海常关界石,现展出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二楼展厅

上海开埠后,在汉口路外滩设置“江海北关”,负责外商管理与税务,而县城边的海关被称为“江海大关”,继续负责内贸税务。“江海常关”则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启用的名称。

图 文 |山 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