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学科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其价值、结构、方法出现了新的变化。特别是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是有许多新的追求,形式多样,方法新颖,注重效率,但这并不否认传统有效的讲授的存在价值及功能。 教学的实践及经验表明,讲授依然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信息的重要、主要的方式。教师要使讲授具有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教育力,激发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必须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讲求讲授的艺术性,做到以下几点: 1.唤醒点燃学生,强化其主体意识。讲授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生学习的动力、动机,帮助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动机目标,采取措施,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调动其积极性,唤醒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渴望与祈求。 2.疑趣有机结合,吸引学生关注力。讲授并不能是单一的传授和讲解,枯燥的说明。在课堂讲授时教师要善于设计疑问,以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趣,吸引学生去听讲、思考、探索,做到围绕疑问,展开学习活动。 3.情感与科学融合,增强讲授的教育效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武装”好自己,用饱满的情感,期待激励的目光,丰富全面的知识储备,打动、征服学生。同时,要发挥利用知识本身所蕴藏的魅力、价值等去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在讲授时,教师应做到所讲内容真实、有趣、体系结构全面科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逻辑思路层次清晰,有理论、有实践、有价值。 4.创新变换方法,突出实效性。讲授时教师要通过创新变换方法,尽可能选取生动和形象的教学内容,遴选新颖的题材素材,通过运用打比方、设问及富有感染力的排比、对此、穿透力的修辞、语言等,不仅做到以理服人,而且以美化人、以情感人。使学生在享受和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 ![]() ![]() |
|
来自: thchen0103 > 《教法.学法.教案.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