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盈虚有象—与杨式太极拳名家马伟焕的对话(一)

 明日大雪飘 2019-04-20

一、   东方之珠,瑰宝闪亮

余功保

在杨澄甫的众多后人、弟子、学生中,长子杨振铭是非常杰出的一个。但他因长期居住在香港,为人也比较低调,与外界联络、参与活动较少,所以大家了解的也比较少一些。请您介绍一下他的情况。

马伟焕

杨老师是杨式太极拳的一位重要人物,不仅功夫精纯,在太极拳的传播发展上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杨振铭,字守中,生于1910年,1985年去世。自幼随其父杨澄甫先生学拳,经过严格训练,得杨澄甫真传。因为功夫杰出,杨澄甫外出教拳时,带着他一起,随其父到上海、广州等地授拳。在教学中杨澄甫进行讲授,杨守中老师经常进行教学示范,他的架势酷似杨澄甫,推手功夫非常出色。

1949年定居香港,三十多年进行太极拳的教学、传播工作,培养了很多海外弟子,为杨式太极拳在海外的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

余功保

   当时在香港有几位太极拳重要人物,如杨振铭、董英杰、吴公仪等,是早期向海外推广太极拳的老师,应该是太极拳国际化推广的开拓者。

马伟焕

他们共同为向世界各地介绍中国的太极拳做了大量工作。

余功保

杨守中老师好像后来一直没有离开过香港。

马伟焕

对,但他的学生去了世界上很多地方。

余功保

  他给你们讲课教拳是怎样教法?

马伟焕

杨守中老师在香港一直教拳,但没有开武馆。我们那时候跟他学拳是到他家里。他教拳很严格,一个一个来,大家看,你做,往中间一站,有什么毛病,藏都藏不住,他在逐一给你说。

他很注重拳的实用性,教每一个动作,一定要你明白用法,是干什么用的。他说你不知道怎么用,你就不能真正掌握要领。

因为在家里教,所以人不多,教的就仔细。他经常和学生们试手,让你体会。所以我们受益很多。

余功保

杨守中先生的主要弟子有哪些?

马伟焕

香港杨式太极拳总会前身为香港杨式太极拳学会。于1999年正式成立。塔它是太极拳爱好者组成的非牟利团体,宗旨是弘扬杨式太极拳,并推动杨式太极拳的健康发展。香港杨式太极拳总会的目标是希望加强太极拳术的理论研究,探索杨式太极拳的渊源、风格和特点;掌握其真谛并发扬光大提高太极拳运动水平,使这项运动更广泛、更普及和深入发展。

我们也邀请内陆和国外太极拳名家来港做学术交流,还经常组织香港太极拳爱好者参加内陆的活动。2004年,我们还承办了香港杨式太极拳国际邀请赛,取得圆满成功。香港已成为世界太极拳交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区域。

余功保

2004年的香港杨式太极拳国际邀请赛办得很成功,影响也很大。请您介绍一下情况。

马伟焕

我们本来是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的一个聚会,为了沟通信息,大家彼此交流交流。在内陆开过几次会。后来逐渐发展起来,规模越来越大。我们根据自身情况,决定2004年在香港承办起一次国际杨式太极拳邀请赛。这此活动得到了世界各地杨式太极拳传人的大力支持。

这此活动原本计划搞一个大约400人参加的活动,但各地报名实在太踊跃,规模不断扩大,增加到了700多人。到了活动开始,还有一些临时来的代表队,最后实际参加活动和比赛的人数达到800多人。这反映了大家对杨式太极拳的热情和投入。特别是当代杨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杨振铎先生不仅携两个孙子杨军、杨斌到会,还带来了数十人的山西代表团,为大会增色不少。


那次大会汇集了海内外杨式太极拳的主要传人支脉,众多名家均携弟子到场。河北、北京、四川、上海、山西、台湾、香港等地杨澄甫先生的主要传人的后代纷纷亮相,有老朋友相聚,也有新朋友初逢,共同为太极拳发展切磋研讨。

大会举行了比赛和表演活动。比赛项目全面展示了杨式太极拳、械的各种功夫,是杨式太极拳“普及工程”的一次大检阅。而名家表演则是“精品工程”的成果展。

以杨式太极拳的第五代传人为主体的各地太极拳名家纷纷登场,尽显杨式太极拳的魅力。上场表演的不仅有年过七旬的老者,还有一批三四十岁的年轻后辈,他们文武兼备,显示了杨式太极拳的后继有人。

那次活动,不仅有丰富的技术交流内容,还突出了学术气氛,专门组织了太极拳学术讲座,就太极拳的源流问题、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如何协调等内容进行了研讨。那次活动总的来说是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提高的机会。大家商议杨式太极拳的国际交流活动将形成传统,每年都要举行。2005年是在西安举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