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而篇》第二章

 诸诸行无常常 2019-04-20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还有一种说法是比孔子小33岁。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孝弟,读音和意义与(音tì)相同,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是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字,都是如此用法。

“务本”就是致力于根本的意思。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在这里展开说一下道的几种含义,一是道路的意思。《说文》意义的注释就是:道者,径路也。第二种意思是代表法则、规律。如孙子兵法中的:兵者,诡道也。,也就是本立而道生这句话中的含义。第三种是指形而上的道,老子开篇第一句道可道中的第一个就是这个意思。第四种是话说的意思,便是一般所谓常言道的意思,有一种说法认为说话或话说用字来代表,那是唐宋以后才有的,但也有不认同的,认为在《诗经》中就有用作说话意思的地方,如《诗经.鄘风.墙有茨》中“中冓之言,不可道也中的道字就是的意思。

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就是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本章的译文是,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了直接的关系孝、悌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论语集注》中程颐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仁主于爱,爱莫大于爱亲,故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到汉以后,各朝各代大都会提倡“以孝治天下”,电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大臣劝谏皇帝经常会以一句“圣朝以孝治天下”开头,然后才说具体的事。

鲁迅曾非常尖锐的指出:魏晋,是以孝治天下的,……为什么要以孝治天下呢?因为天位从禅让,即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他们的立脚点便不稳,办事便棘手,立论也难了,所以一定要以孝治天下。这是一针见血之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