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磐石观察】求解!谁把安全搞地这么复杂?

 菊花廿六 2019-04-22

搞好安全生产,说“难”也“不难”!“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因多藏于隐微,而发于所忽。”

说“难”,是因为国家“三令五申”但仍事故频发,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安全的重视程度都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多年来对企业“翻过来查调过来查”但仍没有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事故发生后动辄检查已经形成了我国的安全生产的“膝跳发射”现象。尽管安全监管系统绞尽脑汁地检查(当然往往是上级要求必须执行),什么“无死角”、“零容忍”(当然在可实现逻辑上是错误的)终究没有扭转困境,殊不知基层监管人已经竭尽全力,但因监管方向、方法甚至方式出了问题,“缘木求鱼”导致无法取得安全的“正果”。所以说,仅从事故频发现象和安全生产严峻形势来看,做好安全好像真的“很难”。

说“难”,一是在当前的监管格局下,绝大多数企业没有了“自我”套路,有的危化品生产企业拿出了被各级安全检查、督查的记录是一个年度内达到42次,整改隐患固然重要,但没有系统化的过程安全管理,导致隐患产生的原因不解除,隐患才会层出不穷!大家都知道“隐患是事故的根源”,但不理性思考“隐患的根源是什么?”于是就有了“治标不治本”;二是在当前的安全监管格局下,不遵从安全生产管理原理和事故预防机理,把“安全干成了事故的对立面”、把“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企业简单地认定为安全的绊脚石”,甚至有些地方领导召开重要会议研究如何破解“抓安全生产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的伪命题”。喊着发展市场经济,却用“纯计划经济”的思维来管控和制约企业的各项工作;呼吁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却没有引导企业实现安全发展长效机制的抓手。从以上角度看,抓安全生产的确很难。

说“不难”,是因为发生在安全生产领域里的事故不论是一般事故还是重特大事故(比如“8·12”特别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无非是临时劳务人员无知无畏“不小心”损坏了桶装硝化棉的外包装,至于后期事故调查说规划违规问题和事故无关,规划在哪里,风险控制不住事故必然发生,所以13.3km外的建筑仍然受到冲击波破坏;再如“6·5”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危险品运输司机在疲劳驾驶的情况下凌晨卸车作业,在“随便”一接卡口后就开始的卸车作业。),导致事故的原因确极其简单,很多直接原因根本谈不上“高大上”、更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并不难。

说“不难”,也可从已发生事故的规律谈起。从事故调查后的原因统计分析却又惊人的相似,比如主体责任不落实、风险意识不强、制度形同虚设、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应急资源不匹配以及应急能力不足等等。从2002年《安全生产法》出台以来已发生的事故,获取的事故规律、已总结的事故教训、发现的事故特点,各级领导在讲话中、各级政府在下发的规范性文件中已经说的“无法再透”,也就是说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提出系统性解决措施和长效机制应该没有难度。

安全是细节决定成败!安全没有捷径可走!靠的是持续优化自身安全管理模式,久久为功!任何急功近利、不讲原理、不讲方法的套路都对企业构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无益。

安全求解!求解安全!愿我们携手努力,为帮助和实现企业安全发展提供思路和方法!不一定高大上,但必须接地气!

欢迎各位领导和安全同仁,提供稿件,优秀的稿件但愿能同意在公众号分享!“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越多人的了解安全,事故就越容易避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