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退休了。 在他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七年里,故宫的变化可能比此前的数十年更大——比如,你很难想象这座至今仍在每个中国人心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博物馆,会变成一座款款都卖爆的“文创”商店;你也很难想象,故宫会频繁地出现在综艺、纪录片,甚至电子游戏和漫画中。 对于故宫的这种变化,正面的声音远多于负面。当单霁翔结束他的任期时,他应该感到自豪——在这七年间,故宫展现出来的魅力不只是几只口红、几个段子,或是一年15亿的文创产品销量。 几个数字可以说明这种变化的价值。故宫的开放区域从原来的30%逐步增加到了80%,越来越多的展品从积灰的库房里被搬出来,展露出光彩。故宫的观众也在大幅增长,2019年1、2月同比增长了51.8%。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吸引到了故宫,30岁以下的观众超过了50%——这背后是更加年轻化、互联网化的运营思维。自2016年故宫与腾讯开启全面合作之后,故宫就加快了以数字科技活化传统文化的进程,在各种游戏、音乐、漫画乃至表情包中频繁出现。 单霁翔以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思路运作着故宫这个也许是全中国最大的IP——比如,开放区域的大幅增加意味着每天所需的巡视人数从250人增加到了700人,差不多是两个营的兵力。 单霁翔“贪心”地希望,让更多的文物被人看到,让更多的人看到文物。但即使是号称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故宫,也未必能够满足他的这个想法。 2015年,故宫“石渠宝笈展”开幕。这次展览的火爆令故宫始料未及,数千人同时排队,从午门到武英殿的线路甚至成了“跑道”,人们为了争夺先入场馆的机会,把“穿跑鞋去故宫”当做重要的攻略。大批观众甚至排队到深夜都不肯离开,希望故宫能晚些闭馆。 那天,单霁翔搜刮了附近能找到的800包方便面发给观众,闭馆、清查结束,已经是凌晨四点。 永不打烊的“数字故宫” 石渠宝笈展可能是故宫此后一系列“网红大展”的前驱。可以相见,这次展出的人潮给单霁翔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2016年7月,故宫博物院与腾讯宣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开展长期合作。 很难说故宫与腾讯的合作过程中,石渠宝笈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石渠宝笈展让人们意识到,观众对博物馆从未失去兴趣,对于真正具有价值的文物,他们仍然有热情与动力去接触,哪怕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 这对于单霁翔以及故宫博物院来说当然是个好消息。但故宫博物院也认识到——当人们对文物、历史、情感与传承的热情被激发出来时,即使以故宫的体量和管理能力,也不可能接待所有人。人力有时而穷,但线上的空间可以无远弗届,无限扩张。 更重要的是,对于《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这样称得上“顶级IP”的文物,随意摆出来展一展,展完锁回柜子里,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如单霁翔所言,文物保护最重要的意义,便是让文物“活”起来:“将古人的知识、文化、智慧融入到人们的现代生活中。” 所以,故宫需要一座永不打烊的线上展区,还需要一座能够在无声无息之间,把原本躺在故纸堆里的艺术与历史融进年轻一代日常生活的“周边商店”——这座商店售卖的不是胶带、牙签筒和便条架,而是“传统文化可以与今日生活无缝衔接”的可能性。 这是互联网的强项,确切地说,这是腾讯的强项。在当今中国的一线互联网厂商中,腾讯在“新文创”领域的领先优势,以及其几乎不可撼动的社交与内容平台——无论是用户数量超过10亿的微信,还是腾讯出品的多款国民级游戏,以及音乐、视频、漫画、阅读等多个用户过亿的数字文化平台,都是极好的载体。 单霁翔选择腾讯也基于此。如他所言:“腾讯做文化非常敏锐,创造了奇妙的超级链接。” 2016年7月,在故宫博物院与腾讯的合作仪式上,一向低调的马化腾亲身出席,并表示希望借这次机会,“连接过去与未来,连接传统文化和年轻人,连接中国IP和国际舞台。” 腾讯实现这种连接的方式有很多。以“NEXTIDEA腾讯创新大赛”为平台,故宫开放了一系列IP,包括了《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韩熙载夜宴图》《海错图》及明朝皇帝画像等。这些曾经以严肃形象示人的文物,得以成为可供年轻人“再创作”的素材,表情包一个月内的下载量就超过了4000万次。 当故宫的顶级IP,遇上腾讯的平台与能力,一个新的维度在故宫上空展开。 让文物“活”起来 游戏成为了故宫影响年轻人的一条新道路。在《天天爱消除》《奇迹暖暖》等手机游戏中,故宫的诸多元素都隐现其中。比如,《天天爱消除》的游戏场景中出现了金水桥、太和门,深受欢迎的Q版动物形象里也多了狮子、脊兽等故宫建筑中常见的瑞兽。 而《奇迹暖暖》的“养心殿主题”则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输出”。这一换装类手游的受众除了国内玩家外,还覆盖了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在《奇迹暖暖》特别推出的“故宫专区”中,玩家可以换上精致的故宫珍藏华服,并收集宫灯、摆件、家具等道具,而这些道具的形制也都来源于故宫的实物——这些内容,很可能会成为许多国外年轻人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初体验。 正如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乃恩所说:“传统文化怎么跟当代接地气?不能老把自己摆得高高在上,要让现在的年轻人去接受,那一定要选大家最亲近的、最愿意走的道路。对于年轻人来说,它就是游戏。” 在深入挖掘故宫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腾讯与故宫合作推出了多款新游戏,比如可以识别人眼移动,让玩家可以完全通过眼睛进行互动的绘画游戏《睛·梦》等。参与“NEXTIDEA腾讯创新大赛”的上百支高校游戏团队也拿出自己的作品,比如结合故宫建筑结构特点的3D游戏《观宫》,结合故宫祥瑞的《故宫迷画》等。之后,腾讯还将推出让玩家化身“宫匠”,搭建故宫内著名建筑的《故宫:口袋宫匠》。 在“二次元”漫画领域,故宫也在腾讯的支持之下,变得更接地气、更有现代感。腾讯与故宫联合打造的《故宫回声》漫画,讲述了抗战时期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的历史故事。在山河破碎、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下,前辈先贤们为守护国宝舍生忘死,这种大无畏的精神,通过漫画这种更通俗易懂的形式,进入到年轻人的心里。 用这种方式,原本闭锁在展馆中的文物有了能够辐射到每个年轻人身边的“超链接”,只要一次点击,就能见面。 腾讯还发挥了自己在文创领域的优势,与故宫联合打造了全新的文物“活化”方式。2018年10月,腾讯与故宫联合举办的“2018故宫×腾讯NextIdea音乐创新大赛”从开始便吸引了极大的关注,故宫拿出《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等珍贵的传世名画,供年轻人在此基础上创造数字音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大赛的首发曲《丹青千里》集合了方文山的填词、张亚东的作曲,以及易烊千玺的演唱,24小时内在线收听量超过了3400万次。此后,腾讯还与故宫专门举办了“古画会唱歌”音乐会。 一个有趣的巧合——当年,以千里江山横压一世的王希孟,年仅十八岁;而唱出《丹青千里》的易烊千玺,也正好是十八岁。两个相隔近千年的少年俊才,在这一刻隔空相望。 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也被用于传达故宫的文化韵味中。在“故宫口红”的概念大火之时,故宫博物院与腾讯旗下的“天天P图”合作推出了“虚拟试色”功能。用户可以选择宫墙、珊瑚釉碗、玻璃盒等20种故宫中的红色系文物代表的唇彩,在“天天P图”中试用。更重要的是,每种唇色对应的文物介绍也能出现在屏幕上。 对于年轻人来说,以上述的这些方式意识到文物的美丽与历史的力量,其价值可能不会低于看一次熙熙攘攘的实物展出。事实上,正因为腾讯在互联网与文化融合方面的成果,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比利时列日市政府举办全球首届世界人文大会时,腾讯成为了唯一受邀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而以故宫IP激发中国年轻人创意的故事,也呈现在全球学术界及文化界的视野中。 “与故宫博物院合作的三年来,我们用数字科技推动文化破壁,共同见证了科技与人文融合发展,创新与传承互联的力量,为全球文物博物馆的数字化带来中国经验,树立了新标杆。”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说。 科技襄助新千年 从位于神武门西边的院长办公室出门向西,沿故宫红墙逆时针行走一圈,大约是4公里。几乎每个工作日,单霁翔都要巡视一圈,检查任何可能影响游客体验的细节。20多双穿坏的布鞋记录了这段时光。 而今,故宫的游客体验正在因为互联网的存在而变得更好。比如,用户量超过10亿的微信,上线了“玩转故宫”小程序——曾经需要排队租借的讲解器,现在被完全整合进手机中,游客使用小程序便能很快定位自身位置、规划步行线路,听取现场讲解。它甚至能够为游客找到周边当前人流量最少的洗手间。 左右滑动查看 除此之外,腾讯还开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故宫展开深入合作,以期永续留存故宫中的大量世界文化遗产。利用腾讯云技术,故宫的186万件文物藏品得以被公众清晰感受,腾讯还助力故宫打造国内首个“博物馆无障碍数字体验展”,让用户可以通过OCR识别技术读取文物信息,并通过VR技术体验养心殿的奥妙。 连人工智能这样的前沿科技,也正在与传统文化发生奇妙的关联。一个例子是腾讯的TSR超分辨率技术——这是一种使用深度神经网络,在移动端亦可实现深度学习架构的技术。如果你不理解这其中的术语,那么只需要知道一点:这项技术可以在图片尺寸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人工智能的识别和还原,让用户无需下载原图就能欣赏到高清图片。而这一技术有望在故宫使用。这意味着,《千里江山图》这样的巨作,未来将可以在手机上欣赏。 在单霁翔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七年里,故宫打开大门,更走向无限的网络空间。而可以期待的是,他的继任者王旭东将继续把借助科技推动文化传承、依托文化带动创意革新的道路走下去。 王旭东曾是敦煌研究院院长,他与腾讯也是老熟人了——无论是与腾讯合作的“数字供养人”计划,还是一个月参与量达到280万的“敦煌诗巾”微信小程序,都在他的主导之下完成。在莫高窟的数字化过程中,腾讯的“数字丝路”计划亦功不可没。 “我们要跳出过去固有的话语体系,要跟这个时代建立联系。”新馆长王旭东如是说。在他的带领下,故宫将迈向怎样的未来?值得期待。 来源:国学精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