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最高产的诗人竟是乾隆!

 黄少吃 2019-04-22

他是人类历史上实际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帝王——六十三年零四个月。他是人类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君主之一——享年八十九岁。

他就是乾隆皇帝——一个性格复杂又矛盾的男人,一个集政治家、艺术爱好者、诗人、旅行家等多重角色于一身的另类皇帝。或者民间传闻中那样的吗?绝不。

今天,给各位掰掰乾隆帝这位文艺青年对艺术领域的三大“灾难破坏”

1.文物破坏者

乾隆喜欢搞文艺,什么书法、画画、写诗、鉴赏古玩,乾隆都挺热衷。大清宫中珍藏的各种珍贵字画,都是乾隆的最爱。每当欣赏到高潮时,乾隆都忍不住要在这些书画作品上题个字、盖个章。

要说,我自己收藏了些个宝贝,我喜欢,我高兴,我在上面题个字,盖个私章,虽然有点破坏文物的艺术价值,但别人也管不着,反正是我的,对吧?乾隆就爱这么干,但是,乾隆他就太出格了,题一两个字有什么意思,他动不动就在一副字画上洋洋洒洒搞一首诗,或者干脆写出一篇小议论文来。

同样的,盖章也要盖出水平,一般人顶多找个不起眼的小角落盖个图章,乾隆不,他才不是盖一个,他是盖一排。乾隆的印章,那可不是一般的多,据不完全统计,他一共有一千多枚印章!

就这样,在乾隆的自High下,故宫里几乎所有的书法作品都没能逃过乾隆的“鉴赏”,上面多多少少都布满了他老人家的诗句、图章、议论文。而且字画越是珍贵,乾隆就越开心,越开心就越使劲在上面涂涂改改。

他这种鉴赏风格,被网友称为“弹幕狂魔”。

被疯狂盖章的王献之书法《中秋帖》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例如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上面有王羲之的28个字,和乾隆的73处题字、赋诗、小论文以及像牛皮癣一样的印章!

除了书法作品,各代名家的画作,乾隆也不会放过。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国十大名画之首,只要是空白的地方,乾隆又是写诗,又是写论文,末了再盖上几个章,可怜这副千古名画,恁是被搞得像是乾隆诗歌的插图。

到了后来,乾隆甚至连古代的瓷器都不放过。宋代流传下来的五大名窑瓷器,全国所剩不多,珍贵得很,乾隆赶紧叫人在上面题字!

2.景点破坏者

前面说到乾隆喜欢在字画上题诗。这题诗也是要有讲究的,要么写一两句应景的千古名句,要么自己原创。

但诗不是随便写的,正所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琢磨了三年才搞出了两句,这水平,乾隆才不屑。

在他八十多年的生命里,他坚持不懈,平均每天创作两首,累积下来,竟然写了四万多首诗,一个人的产量就超过了整个《全唐诗》,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高产的诗人。

你别看他写了四万多首诗,可文学史上,从没人觉得他是诗人,钱钟书先生嘴巴比较毒,他直接说这些诗“令人作呕”。

乾隆一首诗很有名,这么写的:“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这是乾隆吟咏雪花飞舞的诗,前三句都是乾隆写的,多亏了最后一句点睛之笔,这首诗才有了生气。然而就这一句,还有人说是纪晓岚写的,也有人说是御用大诗人沈德潜接的,反正不是乾隆写的就对了,因为乾隆从一片念到九片,往下就不知道怎么办好了,好在有人给他解了围。

乾隆诗写得不咋地,可当时没人跟他说,或者没人敢说他写的不好,相反的,大家都在吹捧他。一来二去,乾隆当然就越来越自信了。

既然诗写得6了,到处题一题字也就理所当然的了。乾隆喜欢在名人字画上题字,前面你已经见识过了,但这只是乾隆题字的一小部分。如果你去全国那些著名的风景点,特别是运河沿岸的、江南一带的,差不多都能看到乾隆的御笔。

留下那么多“到此一游”,乾隆的字到底写得好不好呢?

乾隆是元代书法大师赵孟頫的脑残粉。从年少时,乾隆就开始学赵孟頫的字,练得久了,便声称自己是赵孟頫的隔代传人。然而,说实话,乾隆的字,实在离赵孟頫太远了。

3.文化破坏者

从乾隆对待艺术品的态度,我们可以发现,他是个收藏家,还是个半吊子的画家、书法家、诗人。可是如果仅仅将乾隆的鉴赏爱好局限在古玩字画,那就太过狭隘了。作为一个文人,乾隆还对书籍出版情有独钟。

文人大多喜欢藏书,乾隆也不例外。但乾隆并不满足于收藏个千儿八百册古书,他表达自己对图书的爱好不一样,他要做一件轰轰烈烈的文化事业,一举超越世界上所有藏书家,那就是编纂《四库全书》。

严格意义上说,《四库全书》不是一本书,它是将古往今来的所有书籍都抄录在一起,这么一来,天下的藏书都归他乾隆了,谁人还能比得过?

然而,要编《四库全书》,没那么简单。这个工程非常浩大,先是号召全国各地的藏书家,都要向皇帝敬献书籍,集中抄录。结果,书都收上来了,问题就来了。编撰人员一看,很多书的内容不过审啊!黄赌毒的东西自不必说,肯定是不行的,还有不少书记载了满清入关时烧杀抢掠的黑历史。这可怎么办?乾隆的回复很简单,统统烧掉!

因此,编纂《四库全书》是一次伟大的文化整理工程,也是一次残酷的文化毁灭运动。这并没有不冤枉它,被毁掉的禁书有3236种,六七万部以上,而《四库全书》全书又有多少呢?3500多种而已。

如果说毁书还算是温和之举的话,乾隆干的另一件事,就有点让人笑不出来了。那就是臭名昭著的“文字狱”。

文人触怒统治者,历朝历代都有,这是知识分子与权力相遇的必然结果,但在中国,尤其以清朝时最为严厉最为惨烈,清朝时,又数乾隆朝的文字狱最多。康熙时,有文字狱13起,雍正时有20起,而到了乾隆时,就有130起了。

这些文字狱五花八门,内容百出,有的纯粹是胡乱附会。比如说内阁学士胡中藻写了句诗“一把心肠论浊清”,在清朝国号前加个“浊”字,实在大逆不道,胡中藻被斩首;有个叫蔡显的学者,写了句咏花的诗“夺朱非正色,异种尽称王”,竟敢影射满洲“异种”夺取大明天下,砍了。

这种千奇百怪的“谋反”,还有很多种。在这样的政策下,文人们怕得要命,哪敢多说一个字。为了避免挨刀子,大家便留了个心,把容易涉嫌违禁的字眼都换成了其他的字。后来连“胡”“虏”“夷”“狄”等也成了避讳,书籍中往往空格不刻。这等于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让乾隆很不高兴,下令不许胡乱避讳,否则严惩不贷。

你发现没?乾隆这人怎么如此复杂?你说他破坏文化吧,他又是个狂热的文艺青年,你说他喜欢文化吧,他又摧毁了无数文化遗产。这到底是为啥呢?

各位,你发现了吗?他下刀子的,可都是汉文化,所以,究其原因,还是和他“满洲人天下”的定位不无关系,他喜欢、迷恋汉文化不假,但汉文化必须为他所用,有利于维护他满人的天下才行,否则,管你才高八斗、经典文献,统统毁掉。

想了解乾隆帝更多历史故事,想了解历史教科书上没有的劲爆野史,快来关注“路上读书”吧,每天分享好书籍、好知识、好故事。

编辑|凉山

排版|凉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