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法课堂丨视频演示黄宾虹 《山中话旧》临摹技法

 圣教书院 2019-04-22

在20世纪以前,'师造化'与'师古人'这一传统的学习范式是中国画画家的必由之路,然而,在西学东渐的时代语境中,尤其是随着现代美术学院教育体系的逐渐形成,这一学习范式受到严重的挤压,几至断裂。

恰恰是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黄宾虹执其一生,孜孜于'师古人'与'师造化',并最终脱化而出,成一代大家。那么,黄氏这一学习路径对于当下的中国画教学和创作是否还能提供有益的启示呢?

黄宾虹 《黄海松涛》

黄宾虹从早期较为接近原作图式的勾勒,到参入金石书写意味,再到“勾古画法”与写生融为一片,在“以勾代临”的书写中不断“约取”,不断简化,并通过简化与提炼,直达中国画取象思维的原点和笔墨内在的抽象精神,同时,通过这样的笔墨锤炼,为从“师古人”到“师造化”的融通做好准备。

今天的技法课堂,我们就通过示范视频一起来临摹黄宾虹的作品《山中话旧》。

黄宾虹 《山中话旧》

截取山中一景,层层推进,渐进渐深,渐深渐高,深中见幽,高中显势,而墨气万千,更是扑面而来。各种墨法混用,层积中却又明豁,活而厚,厚而透,确有“混沌中绽放光明'的独特美感。

临摹原则

尽量接近原画,效果方能达到学习目的。

摹绘:崔振宽

1. 黄宾虹先生作画最强调“用笔”,即“书法用笔”,其核心是“一波三折”“藏头去尾”“力透纸背”。凡描画物象形体,皆一勾一勒、一开一合,讲究“太极笔法”。他画山水,多半从近景树石入手,画树则多以双勾画出树的主要枝干的形状动态。几棵树的组合,有大小,有聚散,有避让,虽只是简略的轮廓大形,但婀娜多姿,富有情致。

2. 一组树木既出,接着从树的周边渐次向外勾勒山石轮廓。首先布局画面大的开合、大的结构,再随机间隔以小的形体变化。在勾勒大体结构过程中,逐步添加屋宇、树木、人物,顺手点出树叶等。虽然只是勾画大的框架,不作深入刻画,但决定画面整体的置阵布势是作画的重要阶段,决定一幅作品的大局,务须思想凝聚、精神集中。

摹绘:崔振宽

3. 从整体到局部,即先勾勒全局框架,然后经过补笔、点淡墨、泼墨、破墨等步骤,步步深入,层层加深,直到最后焦墨提精神而完成全画,形成黑、密、深、重,浑厚华滋的水墨效果。

黄宾虹只勾勒物象轮廓结构,不作水墨的皴擦点染,即“勾古画法”。在“勾古画法”的简体画基础上,接着用淡墨理层次,即在树木、山石、屋宇、桥梁等物体轮廓上,根据形体结构的阴阳凹凸进行皴染。

摹绘:崔振宽

4. 经过淡墨理层次后,画面逐渐清晰,空间凹凸关系的皴染已初步呈现。在此基础上,通过泼墨、破墨,层层加深,画面的干湿浓淡、空间虚实、阴阳向背进一步凸显。

“泼墨”是毛笔的水和墨的含量比较饱和,墨到纸上出现明显的洇化效果,一笔中有浓淡变化,但仍为一笔一笔“写”出,并非往纸上泼洒墨汁,用水亦不能太多。“破墨”即在淡墨之上加重墨(浓破淡),或在重墨上加淡墨(淡破浓)。从淡到重的渐次叠加即为“积墨”。

5. 继续一遍一遍地皴擦点染,不断深入。元明以来的文人山水画,讲求笔精墨妙,讲究淡雅之气。要注意笔墨黝黑中须有层次、厚重中要有松透的感觉,不能点染“和泥”、形同“墨猪”。要注意,点焦墨须细心谨慎,大胆落笔,不要在重墨上反复叠加,以免加成“死墨”。

传统山水画崇尚水墨,水墨既成,即可视为作品完成。为了画面更加丰富悦目,在水墨上着以淡彩,即“浅绛法”(水墨上施以淡赭,故称浅绛)。着色可以“随类赋彩”,也可主观处理成某种色调,着色宜淡,使墨和色融为一体,墨不碍色,色不碍墨。

观看完整技法示范

查看作品临摹步骤

可以购买《人美画谱·黄宾虹》

《人美画谱·黄宾虹》

崔振宽/摹绘   邓锋/编

微店购买

天猫购买

黄宾虹(1865 --1955)

中国近现代中国画画家,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

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

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金华。

黄宾虹的“师古”既不拘于“南北宗”之别,也不限于“四王”“四僧”,而是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方式打穿整个山水画史。

他以“笔墨理法”作为剖析古人、打通画史的利器,并将其回溯到取象成图的中国艺术思维原点。

《人美画谱·黄宾虹》作者介绍

崔振宽:196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邓锋: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博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