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主任独特见解—高位瘘

 新页心野 2019-04-22

传统的高位内瘘,认定流入道为肘部,瘘体为上臂,所以多将肘部头静脉和肱动脉端侧吻合,或肘部贵静脉和肱动脉端侧吻合,并且要求结扎周围远心端的其他静脉,如穿静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远心端,以及正中静脉。现在我的做法多为,1.将肘部穿静脉与肱动脉端侧吻合;2.或者肘正中静脉和肱动脉侧侧吻合;3.除非实在没有办法了,也做头静脉和肱动脉的吻合,或贵要静脉和肱动脉端侧吻合,但是以往是要表浅化的,现在我们可以在贵要静脉上放置留置针。由于头静脉,贵要静脉远心端没有被截断或结扎,术后选择性束臂,以期前臂头静脉,和或贵要静脉扩张后,回过头来做前臂内瘘,违背了“先远端后近端”的原则。所谓的“静脉三角”其实既是前臂内瘘的流出道,又是上臂内瘘的流入道,所以不能轻易破坏,也就是尽量保留原有的结构不变。人们都知道距离吻合口一定的距离穿刺引血,但是都又在肘部静脉穿刺回血,问他们为什么距离吻合口一定的距离穿刺,多数人回答是“书上都是这么讲的”,再问能不能在肘窝处静脉(即所谓的“静脉三角”)穿刺回血,结果没有人能回答啦。其实流出道比流入道更重要,其闭塞,瘘体全部作废,而流入瘘口有问题,还可以往上延续。肘窝处肘正中静脉连接头静脉,贵要静脉和穿静脉,这里出现问题,处理起来非常棘手。所以这里穿刺的弊端很多:

1.反复穿刺损伤此处静脉,致使前臂内瘘流出不畅;

2.此处除静脉外,还有肱动脉就在其下,瘘静脉和肱动脉都摸及搏动,这里穿刺,误穿肱动脉的非常多,造成假性动脉瘤;

3.此处穿刺损伤了血管,为今后肘部造瘘增加了困难;

4.肘部也是人工血管缝接的最常见的部位,此处反复穿刺,给AVG造成了困难;

5.此处回血透析,患者整个透析过程该肢体非常变扭,肘关节不可屈曲,透析体验很差,等等。

所以医师做肘部内瘘(高位内瘘),不要轻易切断肘正中静脉,和或头静脉,和或贵要静脉,甚至穿静脉,应该做肘正中静脉和肱动脉的侧侧吻合,或穿静脉和肱动脉的端侧吻合,所以我现在的肘部术式,有穿静脉就做端侧吻合,没有穿静脉就做侧侧吻合,这样的好处很多,避免了高位瘘一条道走到黑,也作为腕部血管条件不好,一期高位,二期腕部,即“先近端后远端”,违背了传统的造瘘顺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