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3字/4分钟阅读 感妈妈和冒爸爸因为总是争吵来到诊室,要我判断谁有心理问题。了解了前因后果后我发现问题在于两个人对同样一件事情的观点不同。 比如感妈妈说“我跟同事去吃饭,当然有男有女,还非得让我介绍清楚男同事都是谁,怎么认识的,为什么一起吃饭”。 冒爸爸则认为“这些人我都不认识,我就是让你给我介绍一下,我也好了解你的朋友,这怎么不对了”。 感妈妈认为介不介绍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冒爸爸则坚持很重要。观点不同,而且互相不让步,都让对方按照自己的观点去做,其结果就是争执。 我试图让两个人就一件具体的争吵进行探讨,我们开始重现争吵的场景。为了让我了解前因后果,感妈妈加了一些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冒爸爸突然开口说“你要是这么跟我说,不就好了,我也不会跟你急了。” 而当我们就一件事情快要解决的时候,感妈妈却又转了个话题“以前……还有……”,说起了很多年前的矛盾。结果第一个问题就搁浅了。这个情况在咨询中出现了两次,我只好问感妈妈“你发现问题了吗?” 感妈妈还一脸茫然,冒爸爸就说了“她就是这样,每次吵架,陈芝麻烂谷子都抖出来,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常见,几乎是我们下意识的行为。然而,对于解决冲突并不奏效。 健康的解决方式是坦诚、开放地讨论不同点,需要记住几个关键的原则。 1.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有冲突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解决冲突。 2.每个人的需要都是同等重要的。不能因为每个人想要的不同,就必须认定谁的需求更重要。 3.可以双赢:一起讨论,你们会达成一致。你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同时也不损害别人的利益。 4.不使用暴力或大嚷大叫。 解决冲突的技巧: 1.安排一个时间:安排一个合适的时间讨论,如果现在时间不允许,可以就近安排一段时间。要在双方情绪都相对平静的时候进行,且保证双方都没有其他急需解决的事情,比如早晨急忙出门上班就不是一个明智的时间。 2.陈述问题:陈述对方所做的事情,不管你喜欢的或不喜欢的,都不去评价。 3.着眼一个问题: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避免提起过去类似的情况,要把问题局限于目前的这个问题上。表达情绪不是宣泄情绪,不要把它变成抱怨,不要提高嗓门或威胁别人。 4.建议改变:向对方简单、清晰、直接地陈述你希望他做的或不希望他做的。避免太概况的话,如“我希望你体贴我”,可以说出具体体贴的行动。 5.避免膨胀:a.注意任何非语言性的战斗信号,如嗓门提高,威胁的姿势,用手指着对方,握紧拳头,把书砰地放下,快速踱步,乱堆东西等。一旦出现这些情况,说明你的情绪开始升级了,那么按下暂停键,停止说话,深呼吸。 b.事前商定一个信号,如“T”。一旦一个人喊停,两个人都立刻停止说话。立刻离开。当平静下来,就可以继续话题。如果一方还没有平静,再约定就近的时间讨论。 可能会有人说这些技巧太理想化了,人在情绪上来的时候怎么可能控制得住,气话是脱口而出的,根本忍不住。 事实上是我们都是有选择权的,因为上帝赋予我们自由意志。你愿意屈服于愤怒,愿意口出恶言,你就选择了争吵;你若愿意忍耐,让理智占上风,就能够选择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而非情绪发泄。 作者简介:张锦黎 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心理康复 副主任医师 |
|
来自: jiezhukuaile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