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大鹏新区南澳墟镇地处大鹏湾北侧,环山拥湾,不仅拥有山城河海交融的空间特色,也是深圳滨海渔港风情小镇。 近年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的目标,在全新湾区格局之下须重新审视墟镇之发展价值,未来南澳墟镇有望成为深圳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构 “世界文明互鉴高地”的重要支点,“世界级旅游区”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以及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先行探索区。 一 、规划缘起与内容 南澳墟镇虽拥有独特的风貌与优越的自然环境,但特色价值未能充分体现,既有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亟待改善,同时旧村建设已经基本将墟镇的发展空间消耗殆尽,建设空间缺失。随着政府大力推进国际旅游海岛的建设,各类重大项目建设计划与市场投资计划亟需落地。 项目区位图 要解决上述问题,唯有通过全方位的综合提升规划研究,提出涵盖“产业经济、城市更新、生态环境、城市风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综合性规划方案,制定可切实指导新区政府各项实施建设工作安排的实施计划,方能全面解决墟镇复杂的发展问题,从而达成墟镇的发展战略目标,全方位提升墟镇的综合质量,体现南澳墟镇在人文、旅游、生态、民生等领域的发展示范作用。 在此背景下,《南澳墟镇综合提升规划》以优化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综合交通、用地策划、城市形态、生态保护为着力点,共涵盖旅游发展规划与业态策划、城市更新、城市设计、低影响开发与海绵城区建设与实施计划等五方面的规划内容。 二、规划目标 根据市委市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深圳的总体部署,大鹏新区于2015年开展“美丽大鹏”专项行动,旨在打造山清水秀生态美、宜居整洁环境美、管理精细秩序美、平安和谐文明美的“美丽大鹏”。在此背景下,规划紧扣墟镇在旅游、文化、生态三个方面的功能特色,提出“1+3”的总体发展目标,即打造“滨海风情特色小镇”,将墟镇建设为全维度展示国际滨海旅游形象的旅游小镇,全信息展示深圳城市文明进程的文化小镇,全过程体现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小镇。 2.1 全维度展示国际滨海旅游形象的旅游小镇 墟镇自明洪武年间因“海上互市”而起源,逐步发展成客家渔民聚集的渔港小镇,是深圳历史发展的缩影,将其打造为文明交流的策源地,成为体验深圳城市文化的坐标。 南澳墟镇鸟瞰图 2.2 全信息展示深圳城市文明进程的文化小镇 墟镇地处大鹏新区西侧海岸线,随着南澳口岸与轨道的开通,墟镇将成为深化深港合作与对外开放的新领域,建立湾区经济下深圳世界级滨海城市的标志。 2.3 全过程体现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小镇 大鹏新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三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与自身的优质生态本底推动南澳成为深圳探索生态文明的重要参与者,墟镇将秉承大鹏生态文明建设精神,将可持续社区发展作为重要目标。 三、总体城市设计 规划在 “一港一墟活海湾、四脉通海连山水、十六街坊兴家园”的总体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活力湾区、文化墟市、可持续社区三大特色区域。 构建活力湾区、文化墟市、可持续社区三大特色区域 3.1 活力湾区:塑造特色湾区,展现国际化城市魅力 月亮湾滨水区域是墟镇最有价值的空间场所,通过整合资源、活化空间、海陆联动、塑造标志形象,创造深圳的黄金活力湾区。建设滨海栈道连接南北旅游资源。优化滨海广场与墟市无缝连接,形成滨海活力带。分主题打造系列海洋文化公共空间,组织充满民俗文化趣味的滨海活动长廊,以海洋为主题海陆联动策划“永不落幕”的湾区广场活动,丰富滨水湾的海陆活动体验。结合双拥码头,建设南澳港旅综合体,以地标性的港湾形象凸显墟镇国际化小镇魅力。 滨海湾区意向图 3.2 文化墟市:复兴滨海老街墟市,传承发扬城市文化 墟市是南澳墟镇发展建设的历史起点,因月亮湾渔船避风港新建的渔港码头,逐步建设生长出集市与生活服务区,墟市的生长脉络承载着南澳的历史文化与生活习性,是代表大鹏半岛特色渔民生活与客家文化的空间场所与历史文脉。通过空间再生与功能注入等发展策略,实现墟市复兴,成为传承与发扬深圳本土文化的坐标,将墟镇建设为深圳人探寻历史记忆、体验滨海生活的特色小镇。 南澳河墟市老街鸟瞰图 保存老街街道格局,沿墟市鱼骨状街区,建设步行化特色街区,串联包括街道、石桥、内巷、广场等特色空间要素,以及传统市场、骑楼、牌坊等特色建筑空间。重塑老街观海格局,联通墟镇内部,延长老街,拥抱湾区,形成墟镇直达海岸的六条观海廊道。 南澳河改造意向图 结合南澳河改造形成滨河生态文化休闲带,搭建串联南澳河两岸民俗文化活动的八座特色廊桥。分主题组织包括旅游资讯新集市、海产体验集市、文化创意集市在内的三段特色街市。活化改造老墟镇,传承发扬本土文化,策源创意文化交流。 墟市老街意向图 3.3 可持续社区:营建美好家园,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 深圳作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与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一直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南澳作为深圳探索生态文明的重要参与者,未来应持续探索可持续发展机制,成为深圳人居质量的示范地,为深圳人创造另一种生活可能。将墟镇内部居住社区划分为16个街坊,融合山海资源,打造可持续社区建设标杆。通过改造南澳河与月亮湾的水环境、串联上山下海的四条特色街道、微更新街道公园、美化社区家园以及墟镇海绵化、生态化改造等措施,实现墟镇的可持续建设。 街巷公园系统示意图 四、建设运营思路与实施计划 南澳墟镇隶属南澳办事处,是新区重点打造的“体验深圳滨海传统特色的渔港风情小镇”。墟镇包括南隆、南渔和南澳三个社区,建成区约54公顷,现状总建筑量约39万平方米,为完整保护南澳墟镇传统渔村风貌,南澳墟镇将探索以综合整治为主、拆除重建为辅的复合式更新路径,建议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营”的模式,制定切实指导新区政府各项实施建设工作安排的实施计划。 规划提出三大实施策略解决墟镇复杂的发展问题,并构建实施项目库从项目清单、实施主体与经济效益分析三方面为大鹏新区政府提供全路径的项目实施指引,明确各类项目建设边界与建设内容、拟定项目的实施主体、估算项目的经济可行性。以此推动墟镇统筹建设运营从而达成墟镇的发展战略目标,落实墟镇发展愿景。 4.1 四大抓手、九类重点项目推进墟镇建设 以发展旅游、文化传承、造福民生、永续生态作为四大实施抓手,以双拥码头旅游地标项目建设、滨海墟市综合整治与功能活化、“上山下海”滨海公共空间改造、文化型标志项目建设、非遗文化活动策划与组织、拆迁安置与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公共设施完善、南澳河月亮湾水环境整治以及海绵城市等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九大重点项目推进墟镇建设。 公共空间改造意向 4.2 公共先行,分期推进三大特色区域 以公共先行为起点,分期推进活力湾区、文化墟市、可持续生态社区三大特色区域,为墟镇弹性发展奠定基础。近期树立旅游形象,打造旅游品牌,推进南澳河整治工程与月亮湾滨海广场改造,落实安置腾挪用地土地整备。中期完善旅游配套,塑造文化形象,推进墟市综合整治单元实施展开道路空间改造与市政设施完善,远期综合环境整治,提升旅游品质,实施公共空间环境提升项目与生态化海绵化改造,倡导公共建筑生态化改造,实施家园美化计划。 建设项目时序 4.3 政府主导,单一市场主体统筹建设运营 改造片区在行政管理上分属于三个社区,南澳河整治项目拆迁建筑涉及到三个社区的物业,安置还迁等工程需要三个社区之间的平衡。与此同时,后期开发建设将会有多个开发商介入的可能,改造效果、项目时序等难以把控,因此建议墟镇采用“政府主导,单一市场主体统筹”的运营方式,政府统筹规划设计,协调各职能部门制定实施计划与实施规则及标准,引进有实践经验与社会责任的市场开发主体参与墟镇的综合运营与开发,制定分期计划,并以公共利益相关设施与建设项目前置,迅速提升地区风貌,快速见成效。 结语 南澳墟镇凭借其历史文化与生态价值成为城市发展的独特资源,是典型的存量发展区域,其复兴更需要发展战略与运营实施并驾齐驱。《南澳墟镇综合提升规划》为此谋划了一套能够统筹共识,涵盖功能定位、产业策划、综合交通、城市形态与生态市政等内容的综合方案,同时为指导各项实施工作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建设运营思路,通过长期跟踪与服务将空间设计方案与建设运营充分接轨,构建出一套具备整体性、系统性与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
编辑、排版 / 陈程 插画 / 王彦妍 图片 / 项目组绘制 来源:UPDIS共同城市 |
|
来自: 勇z72grl99fu6m >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