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庭经简介

 张巍帐篷剧 2019-04-23

  《黄庭经》为《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和《太上黄庭外景玉经》之合称,不着撰人名氏,收录于明代《正统道藏》内。《外景经》成书于东汉末年,定型于汉魏之际;《内景经》成书于魏末晋初。但在学界上对于成书年代仍有许多的争议商榷之处,像是王明认为《内景经》的成书与流传是早于《外景经》的。陈撄宁(1880-1969)、王伟业、任继愈(1916-2009)及虞万里(1956-)则是认为《外景经》是早于《内景经》的,虞万里更从用韵来分析详加比对,《黄庭经》的成书年代以汉末魏晋最有可能。虽还有《太上黄庭中景玉经》其推测年代为唐代,且一般并不与这两部经典并称。

  《黄庭经》为道教上清派早期所遵奉的经典之一,上清派为东晋所兴起的道教派别之一,遵奉南岳夫人魏华存(251-334)为祖师。传说《黄庭内景经》是景林真人所传授于魏华存,而在《云笈七签》中则是说《上清黄庭内景玉经》由务成子所注说,再由扶桑大帝君命旸谷神仙王传此经于魏华存。虽传授由来不同,但相同点皆由神授再经由魏华存所述《黄庭内景注》。在结构上,《外景经》196句,分为上中下三经或24章,《内景经》437句,分为36章,均是规整的七言韵语,每章各取首句二字为题。

  《黄庭经》名称的由来,是与秦汉之际广为流传的阴阳五行、呼吸导引及经穴医理有关系。陈撄宁《黄庭经讲义》中所提:「读《黄庭经》,必先知『黄庭』二字作何解说。」所谓的「黄庭」,唐朝梁丘子在《黄庭内景玉经注》:「黄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地中、人中;内指事,即脑中、心中、脾中:故曰黄庭。」《黄庭经讲义》则说:「脐内空处,即黄庭也」。简单的来说,黄庭意指身体的中央部位或指的是身体脏气内部。《黄庭经》提倡欲重返婴童时期,故崇尚胎息;提倡存神内观,故备述人体五官、五臓、六腑即八景二十四真之形像与作用。此经大多阐述修炼长生成仙之术,内容详细的说明了人的头部及身体各个部位、脏器中对应的诸神名称、长相、穿着、居室、职司等等,主要是透过存思与身中神灵做连结。除此存神修炼之外,此经中还提到利用存思守一、漱津、呼吸、辟谷、食五芽、诵经等等,来达到修炼长生飞仙的目的。《黄庭经》当中所述的一些内修养生之术,在唐宋时期成为道教养生方术的主流。

  《黄庭经》在历代都有许多著名高道、文人等作注,像是唐代梁丘子、白履忠的《黄庭内景玉经注》、《黄庭外景玉经注》;金代全真道士刘处玄(1147- 1203)《黄庭内景玉经注》;宋代曾慥(?-1155)收录在《道枢》中的〈黄庭篇〉、〈太极篇〉、〈内景篇〉和〈外景篇〉;清代蒋国祚《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刘一明(1734-1821)所著的《黄庭经解》;民国则是有陈撄宁的《黄庭经讲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