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段永平之十,能力圈

 生机饮食养生 2019-04-23
        1.我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利用所谓的“科学”手段和方法去提升企业获取利益的途径,往往忽视了“正德”,有个好的企业文化,才能把自身的能力发挥出来,反之,即使能取得一时的成功,也无法使企业永续经营!
2.我一直认为老是强迫加班加点的部门负责人的管理水平有问题,老是强迫加班加点的公司的老板的管理水平有问题
3. 培训的成本很贵,但不培训的成本更贵。不知道第二点的企业走不远。
4. 单一产品模式更好规划库存,推销产品更加方便,成本更低;单一产品模式广告成本也低,更集中。
5. 企业可以通过三方面获得竞争优势:低成本、差异化、专一化。但是低成本是不可持续的,专一化是产生差异化的基本点,差异化最重要。差异化其实是顾客需要但是别人没能满足的需求。差异化的产品一般是长期积累厚积薄发出来的,当然偶尔也有运气成分,长期来看运气可以忽略。
6. 巴菲特有几条东西:能力圈、护城河、margin of safety,没说哪个行业。巴菲特追求的是产品很难发生变化的公司,所以他买了后就可以长久持有。但他也说过,如果你能看懂变化,你将会赚到大钱。
7. 差异化指的就是用户需求满意度上的差异,绝对不仅仅指的是外观。产品的差异化不是指的所谓的“与众不同”,而是指“与众不同”的东西正好是用户需要而其他人没能够满足的东西。当一个产品找到的“差异化”正好是很多很多用户需要的东西时,那这个产品大概就很成功了。
我个人理解,好的公司一般来讲就是能够持续找到用户“差异化”需求的那些公司吧。如果找不到“差异化”的东西,那“敢为天下后”的产品就会成为悲剧。所以“敢为天下后”的前提一定是你能够提供出你的用户群需要而别人没有或不能提供的“差异化”的产品。
“差异化”的东西是在不断地变化的,当大家(很多公司)都有了的“差异化”就会变成基本需求。有时候好的产品的“差异化”东西不一定需要很多,有时候哪怕有一个也会让公司(或产品)很成功。
8. 四个轮子的都是车,价格差的比这大多了。真正的用户一般是知道差别的。比如,我们的点读机里所有的地方都是原声的,都是在专业录音棚里录得。这还不包括硬件的质量差别等等。买我们的大多是老师推荐的,这里肯定是有点道理的。
买点读机的家长一般不会为了省钱而买个像点读机的点读机,大多数人会问清楚再买的。要有合理价格最重要是产品要有差异化,有用户想要而别人又满足不了的东西。今天我们开会时一个朋友告诉我,他非常喜欢ipad,因为It's not great for everything but extremely good for a few things.
9. 巴菲特:不要投资一门蠢人都会做的生意,因为总有一天蠢人都会这么做。(产品要有差异化,不然最后就是惨烈的价格竞争。目前国内在美国上市的那些个光伏企业就是很好的例子。)
10. 白酒跟风涨价,家电却大价格战,产品要有差异化,不然最后就是惨烈的价格竞争。目前国内在美国上市的那些个光伏企业就是很好的例子。电子消费品,尤其是成熟的电子消费品的趋势往往是差异化越来越小,尤其在专利保护比较弱的国家里会更明显。
11.太阳能的前景是光明的,但目前做太阳能产品(包括光伏)我还不太懂,同质化太厉害(尤其是硅系列),企业要大投入、长周期、进入门槛低、价格竞争厉害,最后这个行业里的企业能活下来的大概很少。(以上同样有点适合汽车行业,不过汽车行业确实属于存在差异化的产品)
12.我喜欢企业创新,但是不喜欢企业盲目创新。很难有企业不靠创新可以生存下来的。但创新是指在用户导向前提下的创新,而不是为了不同而不同的创新。我们公司把这叫差异化,也就是满足用户需要而别人还没有提供的东西。当然,用户需要而大家已经提供的东西我们绝对不能少。盲目创新是危险的,而消费者导向前提下的创新是企业生存的一个重要基础。
13.关于创业:创业的人是不会问别人是不是该去创业的。我认为能够创业成功地人都必须要有非常大的冲动(或者说自认为有很好的想法),到处问别人是不是该创业的人如果去创业多数是要失败的,或者说为创业而创业的人多数很难成功。(保守认同,创业需要理性没错,但是更激情和冲动)
14.松下幸之助讲过,企业不盈利就是罪恶,但是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
15.丰田回购事件:我猜丰田出问题的理由忒简单,就是跑得太快了。经过很多很多年的努力,优秀的丰田在销量上终于成为了世界第一。在成为世界第一的过程当中,丰田经历了一轮又一轮不停且快速的扩张。谁开得太快都危险,丰田也不例外。也不例外的同学还有:花旗,雷曼兄弟,AIG,蒙牛......等
16.关于市场份额:好像很多人太在意市场份额这个其实没太多意义的指标。其实要提高市场份额不难,但保持有意义的份额不容易。诺基亚当年就是太在意市场份额才把自己推到绝境的。
17.昨天去苹果的股东大会,听到库克讲了类似的话,大意是:虽然我们可以有个按钮,可以随时做最多的产品,但我们的文化是做最好的产品而不是最多的。不过,他也顺便提了一下,认为要建立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必须要有一定的量。所以苹果是会兼顾最好的产品和足够的份额的关系的。
18.今天苹果股价掉到一年新低了,在苹果没有“任何”好消息之前再多掉些也非常可能。虽然理性上自己不觉得有啥,但居然也会觉得多少有点不舒服。我不认为苹果会为了股价而做些什么,而且苹果股价掉这么多百分比也不是第一次,大概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我相信苹果会一如既往地聚焦在做最好的产品上,其他的早晚会随之而来的。我相信有些事情在未来早晚会发生的,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要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比知道什么会发生要难太多了。
19.再次强调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概念,每个人应该坚持不懂不碰的原则,不然早晚会掉进去的。同时再次建议不要跟随任何别人买个股,除非自己能真的懂自己在干什么。自己偶尔会提到个股的原因只是想找个例子说明一下自己对投资的理解而已。
20.从08年9月雷曼倒开始,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整个市场风声鹤唳。到11月时我看到整个市场的恐慌情绪越来越厉害,当时就想,这大概就是巴菲特讲的人们的“恐惧”要来了,也就是轮到我该“贪婪”的时候了。
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只是觉得市场上到处都是便宜货,就是不知道哪个安全,好像每个都有很大问题,每个公司都可能要完蛋一样。我当时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把手里的所有资源调动起来去抓住这一生难遇一次的机会。(2008年市场哀鸿遍野的时候,段认为是一生难于一次的机会)
21.2008年最后让我下决心出重手的决定因素还是我对GE企业文化的理解。我认为金融危机并不会摧毁GE强大的企业文化,GE的问题只是过去的一些策略错误造成的,假以时日一定可以改正。伟大公司的错误往往就是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对公司企业文化的理解,另外GE的企业文化出来的管理层敢于担当承认错误。)
22.巴菲特:不懂不做,只要你这么做,就叫价值投资。
23.从投资的角度而言,当你觉得那你买的股票掉的时候你真的不受影响的时候,你大概就是懂了(不是讲的心理因素),不然就有可能是在投机(尤其当你觉得害怕的时候)。
投资和投机的很大差别其实就在这里。投机的很多理由是和市场上其他人的观点有很大关系的,而其他人的观点(市场的观点)可以变化的很快,所以投机人可能需要每天根据他自己的投机的理由的变化做出调整。厉害的投机者(比如索罗斯)确实也有机会赚(亏)大钱,但是很累且不好学。比如前段时间看到索罗斯开始大举投入黄金,理由是他看到黄金的泡沫真在形成,现在还是初级泡沫阶段,所以进去等泡沫破灭之前出来就可以赚到大钱。可是我真不想让自己的生活处在索罗斯们的阴影下,最后还要在泡沫破灭前做他的买家。
投机是个刺激的游戏,建议喜欢玩的人一定要量力而行。投资是个快乐的事情,投资人可以慢慢享受过程。
24.按巴菲特和芒格的意思,一年出手一次就算很多了。仔细想起来,我过去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可能会多赚很多钱。总的来讲,看准了出手就要狠。似懂非懂很难下手狠。耐心等待总是有机会的。(一年出手一次即可,模拟两可的机会宁愿不要)
25.老巴不喜欢高科技?老巴从来没说不喜欢,只说看不懂而已,但他一旦看懂也是一样会出手的,比如IBM。老巴还说过,如果你能看懂变化,你将能赚大钱。投资最重要的不是老巴能看懂什么,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能看懂什么。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不做什么。(老巴只有懂和不懂,没有喜欢不喜欢。)
26.任何时候,你不懂的公司你都不应该买。危机大概5-8年来一次,希望下一次来的时候你记得来这里看一眼,然后擦擦冷汗,然后把能投进去的钱全投进去。千万别借钱哦,因为没人知道市场疯狂起来到底有多疯狂。(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不懂不做,更不应该把自己赚钱亏钱的结果交给任何看起来那么可靠的别人。)
27.其实每个人都多少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往往不知道自己不该做什么。如果每个人把自己干过的不应该干的事情不干的话,结果的差异会大大超出一般人的想象。(不做自己不该做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想想自己这些年真的不能叫投资,更谈不上价值投资,只能叫炒股,亏钱也就合理而正常了。独立思考不是原因,只是价值投资的自然而然的结果。)
28.人们对投资“厉害”与否往往喜欢用某段时间的回报的比例来衡量,但这种衡量往往是不科学的,因为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短期的回报。(投资是一场长跑比赛),所谓懂投资的真正含义,我个人的理解其实是懂得不投不懂的东西。但投资回报的好坏其实是取决于投资人能找到自己懂的好的投资标的,这就需要很用功才能经常找到好的目标(巴菲特的标准是一年一个)。像我这种用等待苹果掉头上型的用功程度4年能找到一个就很不错的。如果非要找个厉害的华人投资者,我个人觉得最厉害的是李嘉诚,(真正厉害的人在于不投不懂的东西,并找到自己懂的投资好标的。)
29.“懂”的定义不要太理想化。“懂”并不是能看到未来一切的“水晶球”。能看到一些重要的东西就很不错了。长远而言,我觉得投资实际上是个概率事件,真正“懂”的人犯错误的概率低,最后的回报高。(追求模糊的正确,毛估估就能知道非常便宜。)
30.关于投资,巴菲特该说的都用大白话说了,我一开始看他的东西的时候,看的很高兴,以为看懂了,其实那只不过明白他在说什么而已,不是真正的“理解”,中间的那道槛,不用真金白银交点学费是很难跨过去的。
他的东西实际上是很难“理解”的,也就是难以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只能是自己犯了一次错,然后想起,啊,原来巴老不是早就说过这事不能干的吗,骂一下自己,然后不再犯同样的过错,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31.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一部分,不懂的东西不要做,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只在相对于内在价值大幅打折的时候才买进,投资要有耐心有纪律,听起来多简单啊,小学生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做起来多难啊,simple but not easy,
32.发现自己懂的东西越来越少往往是进步,因为实际上是懂的东西越多,接触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懂的标准就是当他大掉的时候你非常想买多些,而不是到处打听“发生什么事了”,或者老想着要卖掉。
33.懂的程度和安全边际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你很懂一家企业,并且能洞察它的未来,你需要的安全边际显然就很小。相反,一家公司越脆弱或者它变化的可能性越大,如果你依然想投资这家企业,你需要的安全边际就越大。
34.巴菲特:知道自己的“能力圈”有多大比“能力圈”本身有多大要重要的多。就像工人必须了解自己工具的局限性,用脑子吃饭的人也要知道自己脑子的局限性。
35.巴菲特讲的能力圈子指的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有限的了解范围。每个人总是有些东西懂有些东西不懂。所以投自己懂的东西就容易知道价值,就知道什么叫便宜,就有机会赚钱,反之亦然。如果你觉得心虚的东西就是投机,投机当然也有赚钱的时候,但风险大,睡不好觉。如果你不知道你的能力圈的边缘在哪儿,你等于没有能力圈。
36.投资并非一个智商为160的人就一定能击败智商为130的人的游戏。大概智商高的人未必知道自己的能力圈边界在哪里,但智商高的人可能往往容易越出自己的能力圈。重要的不是你知道什么,而是你不知道什么。
37.对你的能力圈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圈的范围大小,而是你如何能够确定能力圈的边界所在。如果你知道了能力圈的边界所在,你将比那些能力圈虽然比你大5倍却不知道边界所在的人要富有得多。
38.投资很有趣的地方就是,你能看懂的东西就已经能够让你足够忙和得到足够回报了。另外,要想搞懂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往往没有那么容易,同样的机会成本(时间)在自己明白的圈子里往往有大得多的回报。
39.我们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就,是因为我们关心的是寻找那些我们可以跨越的一英尺障碍,而不是去拥有什么能飞越七英尺的能力。
40.市场就像上帝一样,帮助那些自己帮助自己的人,但与上帝不一样的地方是,他不会原谅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
41.如果我们不能再自己有信心的范围内找到需要的,我们不会扩大范围,我们只会等待,投资必须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它,就不要做。
42.“投资的成功首先是在于你能否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接下来是你勤勤恳恳地学习,使自己不再无知。”
43.巴菲特也说了好的生意模式,好的管理层,好的价格。可以看到好的价格是排在最后的,至于生意模式怎么理解,引用大道的话——赚钱模式;这3个条件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但是能同时满足这3条的很少见,所以他也说过找到一个能理解的好的标的很难。
44.所谓投资这种游戏就是比别人更好地对未来作出预测。你怎样才能够比别人做出更好的预测呢?一种方法是把你的种种尝试限制在自己能力许可的那些个领域当中。如果你花费力气想要预测未来的每一件事情,那你尝试去做的事情太多了。你将会因为缺乏限制而走向失败。
“我与巴菲特工作这么多年,他这个人的优点之一是他总是自觉地从决策树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从数学的排列与组合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散投资只会令自己分身不暇,宜重锤出击,集中火力专攻少数优质企业,创富路上便能一本万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