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皮一线

 圆角望 2019-04-23

     ◎ 马继远 (深圳)

凉皮、米皮、擀面皮,还有米线,有点像近亲,在我老家,人们习惯统称其为“三皮一线”。它们都属白色系,以白取胜。曾有店家搞新花样,把米皮捣鼓成菠菜绿、胡萝卜红、荞麦黑等颜色,美其名曰“五色米皮”,似乎生意也不错,但我不大接受。凉皮、擀面皮是面粉做成的,可能不大适合染色,故从没见过别的颜色。至于彩色米线,基本上都不用去想。

有人说,“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食物愈白愈可疑。”这话很容易让凉皮和它的近亲们“躺枪”,怀疑其中添加有漂白成分。其实白色食物原本很讨喜的,尤其在“三皮一线”。一碟凉皮,白色中微带小麦黄,浇上红亮的辣椒油,配以翠绿的黄瓜丝,垫以鹅黄的绿豆芽,拌几块褐黄色的面筋块,光看颜色,都足以让人在大热天里胃口大开。我对于凉皮的喜爱,首先就缘于其色之白。

白色意味着“三皮一线”的简约、简单,要真正调制好其味道却并非易事。街上的凉皮店、米线铺随处可见,没有独家秘方的,难于留住食客。调一份凉皮、米皮或擀面皮,除了辣椒油,还需不少的料汁,常见的有盐水、味精水、芝麻酱。老家一凉皮店,料桌上的调味汤盘排列有八九个。问店家融化的都是些什么料,店家笑而不答,一手托碟凉皮,一手拿勺,蜻蜓点水般掠过一个个料盘,给凉皮浇上充足的料汁,那碟凉皮,便有了一种独特的风味。

与“三皮”不同,米线是带汤的。米线要好吃,单凭最后加进去的一点香菇鸡块或牛肉片是不行的,主要还得靠碗里的汤。有情怀的店家,会认真熬一锅鸡汤,或煲一锅高汤,浇在米线碗里。汤鲜味美,米线才显得有品质,引人流连。外甥小时候特喜吃米线,我姐吓唬他,说很多米线是塑料加工的,所以不能多吃。外甥就问那为什么还要吃?我姐只好说偶尔吃一两次也没事,以自圆其说。

小老百姓过日子,少不得经常去吃个“三皮一线”。一顿饭,没有胃口了,想要瘦身了,在吃或不吃间两难时,点碗米线,既不让肠胃受饿,也能自我安慰道,这不算正式吃饭。米线店里女生比较多的原因,或许就在于此。胃口大,米皮、米线难以吃饱,店家通常还供应白吉馍、肉夹馍、茶叶蛋,米线铺子说不定还有小笼包、蒸饺,配支小瓶汽水,吃来正好。价格不会太贵,吃完又花不了多长时间,怎么看,“三皮一线”都是最经济实用的小食。

跟人一样,食物简单朴实,大众实惠了,反倒容易受轻视。老家人说“三皮一线”,其实就带着些许调侃的意味。倘有人莫名要你请吃饭,你可以拒绝他道:可以呀,想吃什么,“三皮一线”行不?对方也就“呵呵”,明白你的意思了。“三皮一线”,实在不适合充当饭局社交的媒介,价格便宜不说,连聊天说话的时间都不够,坐下去,话题都没聊起来呢,米皮米线先吃完了。说请人吃“三皮一线”,真是一点诚意都没有。

从北到南,凉皮、米皮、米线这些小食,每座城市里都很稀松常见,味道、佐料的细微差别实则不小。我在深圳一家店吃到的一家凉皮,里面居然配着黄豆芽和菠菜叶,口感明显不及我家乡凉皮里嫩脆的绿豆芽、黄瓜丝。特色小食是乡愁不可缺少的元素,我经常会馋念洛阳的牛肉汤等各种汤,“三皮一线”太普遍,在深圳也易吃到,想念的倒少。唯有回去,吃到老家的“三皮一线”,才会感叹,那风味一直也是在心底思兹念兹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