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题中常采用的文体类型,共有3道题,共计15分,占到整张试卷非作文题总分数的六分之一,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文体。 所以,这两天,我们将针对“文本阅读”和“题目分析和解答”,这两个主要环节,对高考散文阅读题答题的技巧、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如果喜欢文本,请转发、点赞,让更多的朋友看到,也欢迎在评论中和我们分享你的经验、想法或困惑。 一、必须掌握的散文基础知识(一)散文的类型 散文主要有四种类型,即写人记事类、写景状物类、议论说理类和文化游记类。 (二)散文的主要特点 概括来说,散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形散神聚”; 二是“意境深远”; 三是“语言优美,富有文采”。 (三)散文的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渲染、类比、对比烘托、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设置悬念、想象联想,以及运用各种修辞等,都是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这些表现手法都有各自的作用,同学们要透彻掌握,例如, 象征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含蓄,富有意境,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也更能感染读者; 渲染手法,可以为文章的内容营造悲、喜、忧、惧等氛围,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对比烘托,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可以创设一种明显的反差效果,突出表现作者的真意。 (四)散文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1.散文的标题 散文的标题中蕴含着重要信息,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标题点明了文章描写的对象; 二是标题指出了文章叙述的线索; 三是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四是标题显示了作者的情感或思想倾向。 2.文章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散文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一般是整篇文章的概括、引发,或铺垫。 3.文章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 散文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一般起着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或呼应开头的作用。 4.叙述的人称 第一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会让读者感觉亲近、自然,也便于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 第二人称:第二人称叙述会让读者有面对面和作者交流的感觉,使读者对文章和作者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接受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第三人称:第三人称叙述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可以更全面、直接地进行叙述或描写。 5.叙述的顺序 顺序:思路清晰,使读者很容易掌握事情的发展脉络。 倒叙:设置悬念,让读者产生好奇和继续阅读的兴趣,使文章更有趣味和波澜。 插叙:围绕文中特定的内容进行重点叙述,可以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或衬托,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整和丰富,主题更加鲜明,并使文章的结构富有变化。 二、散文阅读技巧阅读理解一篇散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或者说四个步骤着手: 一是,分析文章的标题; 二是,梳理文章的思路; 三是,标出文中的关键词句; 四是,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为了便于记忆和掌握,我们把以上四个方面简称为:审标题、理思路、标词句、抓思想。 首先,审标题。 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标题中蕴含着重要的信息,如文章的描写对象、文章的线索、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情感或思想。例如,《记念刘和珍君》这个标题道出了文章描写的对象;《囚绿记》这个标题道出了文章的主题。 其次,理思路。 理思路,就是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在阅读的过程中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不仅有助于我们弄清楚文章的脉络,而且有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主题,同时也能够发现一些具体句子、段落的作用,比如,过渡句、过渡段、总括句、总括段等。 再次,标词句。 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用笔将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标出来。比如,每一段的中心句、中心句里面的中心词。另外,抒情或者议论的句子中往往蕴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态度,这些句子也应该标出来,以便最后总结文章的思想或情感。 最后,抓思想。 其实,在完成以上几个步骤后,我们就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主题、线索、写作思路、情感或态度等元素,这时,文章的中心思想基本上就呼之欲出了。具体来说,我们只需要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情感或态度,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经过以上四个步骤,我们已经弄明白了散文阅读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三个问题,即文章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一般来说,阅读文本之后的问题,也主要是围绕这三个问题提出的,所以,可以说,依照以上步骤阅读完散文阅读题的文本材料之后,15分的题,我们至少也能答对一半了! 明天,我们再进一步介绍散文阅读题审题和答题的相关技巧,帮同学们轻松搞定这15分的题! |
|
来自: 老刘tdrhg > 《18.大/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