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城市有三类:北方、南方、北京!

 爱萨摩 2019-04-25

1 北方、南方、北京的三分结构

传统上,人们说中国城市,通常分为北方城市和南方城市。但是,我们想把北京独立出来,提出一个三分结构:北方、南方、北京。原因很简单,北京不属于经济上的北方城市。首都就一个,北京属于全中国。说北京是一个北方城市,这会损失太多信息。以后要说北京,可以单独列出。于是,全国城市有三类:北方城市、南方城市、北京!

北京、南方、北方的并列分析框架,看似多此一举,其实非常必要。多年以来,人们习惯性的把北方与北京混在一起,总以为北京在地理上的北方,所以,北方还有一个特别大的龙头。但是,首都放在哪里,哪里都会成为一线城市,与它联系更多的,也是国际城市、国内其他一线二线城市,而不是靠得近就联系得多。北京与上海、与深圳,甚至与国际大城市的联系,很可能都比它与天津、石家庄、济南的联系要紧密。

一个简单的概念三分的转变,让北方与南方的差异凸显出来,而不是再像以前两分概念组合里把北京掺和进来,模糊北方与南方的差异。

我很高兴的说,我们大概是第一个提出北方、南方、北京这个三分概念结构的。

从这个新的三分结构看中国的中心城市或都市圈,我们看到不同的景象:

1)全国首都与全球国际城市:北京

2)北方

华北中心城市:天津

西北中心城市:西安-咸阳

中原中心城市:郑州与郑州都市圈

山东中心城市:济南、青岛

3)南方

西南中心城市:成都与成都都市圈、重庆主城区

华中中心城市:武汉与武汉都市圈、长株潭

小长三角连绵城市带:沪苏锡通

大长三角中心城市:上海与上海都市圈、合肥、南京、杭州-绍兴、宁波

东南中心城市:福州、厦门

珠三角连绵城市带:深莞广佛

大珠三角中心城市:深圳-东莞、广州-佛山

亚洲国际城市:香港

由上可知,中国只有两个连绵城市带,沪苏锡通、深莞广佛;媒体常见的京津冀、成渝、以至长江中游城市群,都不是连绵城市带。

由上也可知,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经济的主要重心在北京和南方,不在北方,中国经济的南方化是大势所趋。

2 未来一些年中国城市前10名都在南方和北京

我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人才城市分布数据,以科技理工人才为主,数据源一直动态更新,不宜公开,但人才的城市分布却相当稳定。人才是城市的未来。基于这个动态更新数据,我对未来中国城市发展趋势做出如下判断:

超一线:北京、上海、深圳;

一线:广州、杭州、成都、武汉;

强二线:南京、重庆、苏州、郑州;

二线:长沙、西安、天津、合肥、济南、厦门、青岛、东莞、宁波、佛山。

看这21个城市。

前10名城市,全部在南方和北京。北方没有。

第11名终于有了郑州,算在北方,虽然是一个中原城市。在11-21名中,有郑州、西安、天津、济南、青岛这5个北方城市,也就只与南方城市数量接近。

北人南移,中国经济、人口和人才的南方化,是大势所趋,是五百年来、三千年来的大变局。南方化才刚开始三四十年,还有三四百年。

细看前10名。

大长三角太强了,前10名占4个,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南京也有从强二线进击一线的部分潜力,但南京距离上海300公里,主要靠自己。

其次是珠三角,有2个,深圳、广州,后面还带动东莞、佛山。

成渝也不错,有成都、重庆2个,但能级弱于珠三角,后面也没有可带动的城市。成渝之间相距300公里,很难说是同一个城市群。

还有2个名额是全国的北京和中部的武汉。北京的孤独是合理的。武汉的孤独是痛苦的。同样痛苦的还有第11名郑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