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太乙ocwfrzeutj 2019-04-25

作者介绍

    鲍照(414?~466),字明远,东海(今山东省苍山县南)人,久居建康(今南京市)。

    他出身寒微,少有文学才情,因献诗临川王刘义庆,得到赏识,擢为国侍郎。以后当过秣陵令、永嘉令、中书舍人、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子顼起兵失败,照为乱兵所杀。

    鲍照有抱负,想做一番事业,受到当时门阀制度的限制,终身很不得意。

    他写了很多边塞诗,还写了一些底层民众疾苦的诗歌。

    他的诗歌语言精炼,词采华丽,又有刚厉的骨力,和当时诗坛的柔弱作风有显著的不同,既继承了乐府和建安诗歌的传统,却有他自己的特色。

    杜甫评价鲍照的诗“俊逸”,挺秀高超,不同凡响。最能表现他特色的是七言和杂言的乐府诗。《拟行路难》十八首是他的代表作。他学习民歌中七言歌谣的形式,加以革新,为七言诗的发展开路,因而对唐代诗人有很大影响。

    现有《鲍参军集》十卷传世。注本有钱仲联整理的《鲍参军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出自蓟北门行》

    属古乐府《杂曲歌辞》。蓟,古时燕国国都,在今北京市西南角。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渡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本篇写北方发生边警,朝廷派兵御敌的情况和将士们誓死卫国的决心;也流露了诗人报国的热情和对参战的向往。

    诗中以严寒的北国风光烘托紧张的战斗气氛,语言精炼,格调刚健。

    在我国文学史上,自东晋南渡,以至陈末。边塞诗一直是沉寂的,这个沉寂被鲍照打破了。这一类诗歌对唐代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人有启发。

    羽檄,古代的紧急军事公文。边亭,在边疆用来观察敌情的建筑物。在秦汉时期,亭也是一种基层行政单位,十里一亭,十亭一乡。烽火入咸阳,这里用秦都城咸阳来泛指京城。

    骑兵驻扎在广武(今山西省代县西),分兵去救援朔方(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

    深秋气候干燥,筋指弓弦,竿指箭杆,因而弓箭强劲有力。但是敌营精且强。

    天子听到边警,按剑震怒,即下旨发兵,传令使者不绝于途。

    接着描写士兵的鱼贯行进,并通过高架在两山间的桥梁。

    部队扎营时,军乐用汉音鼓劲,营帐旌旗铠甲披满北方的寒霜;同时又有疾风侵袭边界险要之处,砂粒碎石飞腾。以至战马的毛缩如刺猬一样,而牛角弓变得难以拉开。

    最后四句,却是金句和誓词,国危出忠良,御敌有勇士。

(主要参考资料:中华活页文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