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睡觉时,有4个现象表明:辅食添加太多了,会影响脾胃和发育

 无限时空使者 2019-04-26

宝宝14个月大了,最近睡觉很不踏实,一晚上都在哼唧,翻来覆去,夜里频繁的醒、踢被子,而且明明天气不热,后脑勺像“泉眼”一样出汗,放张纸巾马上就能湿透,查了也不缺微量元素,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了!我告诉她:多半是辅食添加过度,脾胃在“作怪”了。

而且,经常能从网上看到宝妈分享宝宝睡觉的照片,有很多“可爱”睡姿,逗趣之余,也发现其中不少问题:宝宝睡觉时,有以下4个现象,是脾胃虚弱了。

1、睡姿“鸵鸟睡”

鸵鸟睡觉的时候喜欢把头埋进沙子里,而很多宝宝,睡觉时经常翻身,寻找合适的睡姿,最后选择头抵在床上,屁股撅着“趴睡”,这就是孩子脾胃虚弱的表现,体内积食不化,趴睡能压迫腹部,缓解胃部的不适,孩子睡的舒服点。

2、口臭有“白茬”

中医讲“脾主涎”,涎就是口水,如果发现宝宝睡觉事口水流的特别多,或者早上醒来嘴角总是有“白茬”,那就是口水留下的印记,说明孩子脾胃不好,同时晨起闻一闻宝宝的嘴巴,有酸腐的气味,就是脾虚积食了。

3、磨牙还“露睛”

很多宝宝睡觉不踏实,晚上总哼唧,还会磨牙,有时候眼睛闭不紧,露出一条缝,中医上叫做“睡卧露睛”,而且睡不沉,稍有动静就会醒,这都是脾胃功能失调的信号。白天的时候孩子也会脾气急躁、莫名哭闹。

4、头部像“泉眼”

宝宝睡觉的时候要尽量营造合适的环境,室内温度、湿度适宜,被子不要盖的太厚,但是即使这样,很多宝妈发现,宝宝还是容易出汗,尤其是头部,汗液连绵不断,但是摸一摸四肢凉凉的,这种情况叫做“盗汗”,是典型的脾胃虚弱了。

老话说:“胃不和则卧不宁”,宝宝睡觉不安稳,时间长了一定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耽误长个,而且脾胃不好,还会降低宝宝食欲和肠道免疫力,久而久之,营养吸收速率低,宝宝就会体质弱、发育慢,要调理,家长做好这3点。

1、饮食控制:七分饱,忌冷饮、甜食、油腻

首先,“想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控制孩子的食量,不要喂得太饱,尤其是晚餐,睡前两个小时最好不要吃东西,而且三餐定时,不要“开小灶”吃零食。脾胃有三样最怕的食物:寒凉、甜腻、油腻,平时要少吃或不吃,像寒性的水果最好煮一煮吃热的。

2、增强脾胃:多喝肽菇末,多吃健脾食物

吃辅食对孩子的脾胃来说是不小的挑战,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每天给孩子补充点肽菇末,帮孩子更快的适应辅食,以免出现消化不良、积食、便秘腹泻的肠胃问题。平时多吃点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薏仁、粳米、红枣等。

3、小儿推拿:捏脊、清补脾、揉板门

调理脾胃一直是中医的拿手好戏,一些常见的推拿手法,宝妈不妨学习一下,像捏脊、清补脾、揉板门,都是不错的选择,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增强宝宝的脾胃功能,对积食便秘等胃肠问题都有积极的调理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