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画解读(一)

 渔唱樵歌 2019-04-27

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史上逾两千年而不朽的艺术瑰宝,它是古代文明的佐证,它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汉画像石同商周的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唐诗、宋词一样,各领风骚数百年,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

乐舞指挥瑞兽图

藏家:相声名家韩兰成先生

《乐舞指挥瑞兽图》年代约为东汉,长167厘米、宽100厘米、厚25厘米,用浅浮雕技法雕刻,出于徐州地区

图中从下往上依次所表现的是双龙戏凤、乐舞、四灵(青龙、玄舞、朱雀、白虎),人头兽和羽人喂饲朱雀。图中的凤雀形态端庄温顺,一派淑女风格。恰与张牙舞爪,凶神恶煞般模样的龙、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该图须重点介绍的是第二格中的乐舞指挥。汉代乐舞是伴随着同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兴盛而发展起来的表演艺术,此时的音乐还处于先秦时期歌舞乐为一体的早期形态,音乐多与舞蹈、杂技表演融为一体,起到伴奏的作用。

汉代的乐器主要由打击乐器(鼓)、弦乐器(瑟)、管乐器(箫)等三类构成,前者控制节奏,后者演奏旋律。在这幅乐舞指挥图中:三人翩翩起舞、一人吹箫、一人抚瑟、一人手鼓指挥。这种画面尤为少见。此汉画可以佐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音乐指挥的国家之一。

 马上封侯图 

藏家:相声名家韩兰成先生

《马上封侯图》长130厘米、宽82厘米、厚25厘米,浅浮雕技法雕刻,年代约为东汉,出于徐州地区

重檐双阙左右簇立,阙两边五侍从恭立,阙顶有五只雏凤;双层大厅内上厅两官正襟危坐,下厅两官员跪拜,另有两官员骑马而出,一随从在门口骑马等候,阙边大厅有七只猴子往上攀爬。

该汉画构图简洁,浮雕凝重浑厚,官阙建筑、飞禽走兽跃然石上。侯猴谐音寓意明确,表达了积极进取,事业升腾的美好愿望。汉画像石中的马多为侧面像而该石中两马皆为正面图,左右昂首,如嘶如鸣,实属汉画像石中的珍品。

 神仙出游图 

藏家:相声名家韩兰成先生

《神仙出游图》长190厘米、宽40厘米、厚25厘米,浅浮雕技法雕刻,年代为东汉,出于徐州地区。

该石左起刻有驾鹿车,车体刻着火轮掌管火。驾应龙车体刻着卷动风掌管风,驾虬龙刻着十二星象掌管星象和驾双凤刻着水波纹掌管水的神仙出游。该石构图主题突出,生动活泼,造型雄健灵动、形神兼备。此画中的动物皆为在神话传说中伴随神仙长寿的灵物,《瑞应图》云:天鹿,能寿之兽,五色光辉。《广雅》云: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山海经·大荒西经》云: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源于远古图腾物的神鹿龙凤,在汉代呈现出显著的仙化特征,表达了时人对吉祥、长寿的愿望。

 秘术百戏图 

藏家:相声名家韩兰成先生

《秘术百戏图》年代约为东汉,长162厘米、宽98厘厘米,厚25厘米,用浅浮雕技法雕刻,出于徐州地区。

该石是目前汉画像石中比较罕见的“秘术百戏图”,它展示的画面线条可以解读众多古代的信息。画面共分五格,下格右起是一男抱一女子腰,女后仰搂男颈作鹤交颈姿势;中间一男在一仰卧女子身上作龙翻姿势;左是一男搂一女子后腰作“虎步”姿势“行房事”;中间为一男行完房事后提腰巾上楼;楼上五人正戴着面具看戏。第二格为街景:有迎送宾客的车马,有门房阙前禀报、有拉弓射箭耍蛇等人物形象。第三格为杂技图:单人抛接十二球,案上盘腿手持器械腾空耍球、花祥耍球、双人对耍。其中后两幅类似蹴鞠。第四格为格斗画面:四人分为二对,手持刀剑、弓步跳跃、或刺或拦,其强悍勇猛的气势跃然图中。最上格为龙腾图并辅之以十字穿环的装饰图案,其中一双头龙也不多见。

解读一:这幅图让我们联想到娼妓的出现和繁衍。史书记载,中国最早的妓女是三皇时期的洪崖妓。夏傑蓄有女乐近三万人,最早开办官妓的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管仲。据专家考证中国第一个公开的妓院开办于汉代,官家每年从妓院收取的税银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零点五。随后民间私妓也相继出现,到六朝时颇为活跃,至唐宋时,愈加泛溢,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近代。该图的出现佐证了妓业在汉代确有流行。

解读二:汉代崇尚道家养生学说,社会风比较开放,从贵族官僚到平民百姓深受道家养生学说的影响,一些房中术之类的书籍流行于世,男女皆看。《列仙传》记述,容成公能善补道,取女子阴精滋补强身。与华佗同一时期的道士冷寿光通晓此术活到一百五十岁。当时有人认为妓女吸收了众多男人的阳气,阴精特别旺盛,因此和妓女交合对男人有很强的滋补作用。这种认识对妓院的存在发展起到了推进的作用。

解读三:百戏一词在《辞海》中注解:古代乐舞杂技的总称。汉代的杂技、杂耍、音乐、舞蹈乃至于部分体育竞技、武术格斗等均包容在百戏之中。它的题材内容丰富多彩,表演形式不拘一格,表演技巧高超绝伦,且深植于民间深受百姓喜爱,为后世杂技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章。

汉画像石拓片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