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小钧狂草书法

 东方文捷 2019-04-28


2008年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穿越晋唐烟尘】——梁小钧 书法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梁小钧近几年一直很火,几乎每年都有书法展和作品集面市,目前又有<梁小钧第六期列日狂草全国草书集训>,可谓大热朝天。平心而论梁小钧的草书是有与众不同的巨大气场的,无论巨幅或是小品,总能洒脱演绎草书的狂放,而又不失草法,用萧风评价他的话说,是“汪洋澎湃,酣畅淋漓,跌宕起伏,大有呑吐宇宙之气概、卷舒天地之雄心”,用词狠了点,但确实是这么回事。收藏就要收藏有实力、有潜力的名家精品。

梁小钧,别号无外楼 
1978年出生于广西北流市 
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书法篆刻专业本科 
201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硕士研究生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2003年今日美术馆“第二届全国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大展” 
2004年中国书协“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 
2004年中国书协“第一届全国大字书法艺术展” 
2005年获“中国美术学院王嘉廉优秀毕业作品奖学金” 
2005年获中国书协“第五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最高奖 
2005年中国书协“第三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 
2005年中国书协“第五届全国篆刻艺术展” 
2005年中国书协“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艺术展” 
2005年“首届国际草书艺术邀请展” 
2006年特邀参加“广西省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2006年获“第五届全浙书法大展”银奖 
2006年获“浙江省第三届青年书法选拔赛”金奖 
2006年获中国书协“全国首届行书大展”提名奖 
2007《中国书画》杂志评选为“2007广西书法篆刻二十家”之一 
2007《中国书画报》评选为“2007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之一 
2008年获中国书协“第二届全国草书大展”三等奖 
2007《中国书画》杂志评选为“2008浙江省十大青年书法家”之一
2011《中国书画报》评选为“2011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之一
2009年3月在浙江浦江美术馆举办“西湖无边--梁小钧书法作品展”,并出版作品专集。 
2011年9月在山东临沂展览馆举办“走进王羲之--梁小钧演绎王羲之作品展”,并出版作品专集。 

2008--2012年连续五年成功策划主持五届【烈日狂草—全国草书集训】,其近乎疯狂的魔鬼式大草教学对书坛影响深远。 

书法篆刻作品发表于《现代书法研究》、《人民日报》、《书法杂志》、《西泠印社百年庆典特辑》等。《东方艺术·书法》、《青少年书法报》、《美术报》、《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十多次专题介绍。

编著教学类教材图书十多种。 

2005年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临摹与创作·梁小钧中国美术学院学书小结》 
2008年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穿越晋唐烟尘】——梁小钧书法集》 
2009年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西湖无边】——梁小钧书法集》 
2011年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走进王羲之】——梁小钧演绎王羲之书法集》
2013年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众生相】——梁小钧楹联百品集》





















期待小钧的明天 
□盛自强

  2000年中国美术学院开办首期书法进修班,我与梁小钧同班且同租住在“万松书院”南麓山下。刚开始他广西腔重,好在我大学时就有广西同学,所以听起来还可以。小钧人清瘦,却很精神。冬天里紧裹着一件藏青色夹袄,显然远离父母的他缺乏对自己的料理,不过就这模样,骨子里却透现出一副艺术家的气质。

  因我年长于他,常关照他。说起生活琐事,故事特多,举一例子:我因是浙江本地人,常从家里带些狗肉之类的荤菜让大家解解馋。小钧可不行,他不沾荤光吃素,且素菜中只对带叶子的青菜情有独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果然发现他光买青菜,也不会烧,用水煮了,盐油不放就吃。于是我多次劝告,如此下去可不行。后来,慢慢发现小钧有些改变,现在吃荤居然不亚于我,喜也。

  进修期间,在班上他不算最用功。上半年还好,下半年给人一种懒散的感觉,缺课、迟到、早退,有时由于熬夜,早上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甚至好长一段时间干脆“失踪”了。至结业展览开幕也不见其影,但却托人送来一件不错的尺八屏作品,让同学们感到有些惊讶——“小子真有感觉!”

  其实,表象不能说明问题。在小钧内心有着极高的期盼。据他述,自19岁高中毕业为了寻梦,独自上北京、山东等地求艺,游子在外整整3年。2000年辗转杭州,进修为的是考中国美术学院书法本科,所以在后半年的进修期间,于他尤为艰苦,一方面要完成进修班的功课,另一方面又要应对考本科前的各种准备,压力可想而知。

  由于聪明、勤奋,2001年小钧以专业高分顺利圆了进国美书法本科的梦想。

  置身于这一起点上的他心情虽然得以慰藉,然并没有自我陶醉,而在思索着如何用这4年的宝贵时间取得书法艺术的“真经”。当他审视了一代代学兄们的成功奥妙后,更加坚定了刻苦求索的决心。小钧将4年本科定格为一堂大课,正如他的班主任陈大中老师所讲:“小钧把过去的大学4年看作是其书法人生课堂的一个学期……”于是,他精神饱满、轻装上阵、如饥似渴、昼夜不分,本科4年一晃而过。小钧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了中国美术学院优秀毕业创作奖的荣誉。学业上得到了师长们的肯定,赢得了同学们的称赞。但“人比黄花瘦”,这就是一个刻苦用功学子的真实写照。

  同时,小钧同样以饱满的热忱积极投入于社会的各种书法活动,且看2005年,作品接连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第四届全国正书大展”、“第三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第五届全国篆刻艺术展”、“第二届全国扇面书法艺术展”、“第五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获全国奖),以及参加“2005中国杭州首届国际草书艺术大展”,特邀参加“广西省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等。我想小钧可算是浙江书坛2005年最耀眼的新星之一,即便在全国也是佼佼者。

  2005年9月27日,我们四位进修班同学在金华参加了“高恒杯”开幕式,山西临汾的李寅生经杭州给我捎来了小钧的最新集子,当我捧着西泠印社出版的《临摹与创作·梁小钧中国美术学院学书小结》八开本作品集时,久不能释手,内心深处发出了“小钧同学,你好!”的感慨!

  电话中我祝贺小钧的成功,他却谦虚的说:“我这是汇报,还得向你们学习……”

  “艺术无极限”,我更期待小钧的明天……



有感于书法批评 □李哲
美言与恶语 
李哲

  好美言,恶恶语,是为人性,是为人本。人之初,性本善。好美言乃人之善也!君不见孩童自辩言语之始,乃好美言,而恶恶语?!美言可鼓人信心志气而悦人容颜,恶语可伤人心脾气息而损人情绪。谚语曰:美言美语受人敬,恶言恶语伤人心。

  及长,人明二仪而生智,乃宝“恶语”。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进德使然也!洪溺美言可致人安逸飘然而后死之,逆耳恶语可使人权衡取舍而后生之,物极之反也!

  世易时移,星换德转!中庸儒雅,古德崇尚仁、义、礼、智、信;商贾勃兴,今道不讳名、利、奢、淫、诈。

  今道吹捧犹洪溺美言,古德权衡犹逆耳恶语,现实如此也!人好美言,心理所需,商贾之利,奈何以恶语相向?!人有好生之德,蚂蚁缘槐,瞎子摸象,皂泡横飞,可成人之美,犹今之书坛吹捧者也;人崇古德,奈何商贾大势?!管鲍割席,辛毗牵裾,春秋笔法,如掠人之美,“恶语”遂成恶人,犹今之书法批评者也!“好言”可就名利,“恶语”竟乖古德。

  商贾令“造”风盛行。人造卫星可上九天揽月,赖科技知识之能而福荫人类,人共仰之;人造明星可名利双收,赖商业炒作而利饱私囊,人或贬之。均为智慧,或褒或贬,衡之故,难矣!褒者自褒,贬者自贬。笑贫不笑娼;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世态炎凉也!以之视今之书坛,名彰利归,位显众趋,何计名之源由、名之虚实耶?遂令书坛炒作之风凌汉腾霄,国展之赛趋之若鹜,冠袍之争尔虞我诈,是理也!人之善也!亦世之弊也!人不能共避!惟修身进德可医之。

  古德“恶语”之善可泽世,今道“美言”之恶亦可福人,何以分道耶?!道不在孤也!阴阳、矛盾之法也! “天下第一行书”盛誉成王羲之美名,“奴书”恶语难夺赵孟頫、王铎书法之华光。李白、苏轼文名几掩书名,身后美言托起陈子庄、黄秋园。今人批贾氏平凹之书,盖因其以文名世之故,以彼名而利及此书,沟壑分明之人皆不怜,历来之势也!然此为不明世道、不明名人之效应也!高官下台亦可移挪乾坤,名人转行亦可利及他业,丝缕难断,比比皆是,何断之矣?!况平凹之书,比之当下“国展”培养之诸多书奴之书,具特色、书卷气、名人气,为雅俗所喜闻而乐见,生之理也!何难之矣?!视“义”如泰山、视博导如粪土如陈氏丹青者,为前人所共赞之“义”也!何以他人之善英文而难之矣?!此犹言屈原含恨投江有负诗才,刘胡兰殉身就义有伤青春,可笑之“恶语”也!究其根,乃不明历史、不明大势、不明大义矣!失之衡也!

  今之“好言”有违心而论者,或碍于情,或伤于欲,多因被言者名高位显,惟伺其冥后,可期有较公正之论;今之“恶语”亦有不怀善意者,或心生妒嫉,或借势盗名。“美言”、“恶语”各涵阴阳,或为本身,或其义互见。其中玄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水清无鱼,人清无友。至于书法古艺,亦在清、浊之间也!美言、恶语犹车之双轮,载千古书道,善驾者得之矣!

  昼短苦夜长,去来怨匆匆。世事钩沉,瞬息千里。今之扬名者有不赖于“美言”传媒者乎?曰:无有!逆之不彰,顺之则昌,奈何?!吹捧“造”星多命短,润泽古德益流长。人所共期也!亦世之大义也!公道自在人心,是为历史也!非书中之史也!

  世间有大义、正道乎?曰:有!在于混沌中也!在于美言、恶语之间也!

砚边杂话四则 
□章竟成

  一

  有个叫余杰的人,称书法是中国人的“文化摇头丸”,马上引得界内一些人很不高兴,群起而攻之。我倒以为他说得有些道理,不是吗?书法不仅具有精神慰藉的作用,而且能使人产生很多快感。书者或品书者,同样会上瘾。不过这种“瘾”是绝对无一害而有百利的。写书法会排泄忧愁、忘却烦恼,会参悟禅道、回归平和,进入某种惬人的境界。它有助于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品书则如同听音乐品香茗,能感受书法之美妙,领略人生之真谛。

  二

  曾看到一篇题为《艺术与大便》的文章。一看题目就觉得挺好玩,看完内容后,直叹妙!

  艺术本来是件“高雅”的事,与大便扯在一起未免让人感到粗俗。但能将艺术创作喻为人之排泄,确实有点惊世骇俗。

  自己玩书法真有与之相同的体验:不想写时,你硬为之,则感不爽,难能如意。想写时,似来“便意”,你会气通神畅,“排泄”自如,往往能出佳品。

  三

  听说去年9月,北京举办了“北京·湖南艺术书法展”。展览本身只不过是一次展览,并没有赢得太多的掌声与喝彩,而最终引起轰动的却是“艺术书法”这4个字,“艺术书法”这一概念的提出,立刻引发了网络媒体上的一场激烈的争论。

  一般我们比较熟悉“书法艺术”这个说法,把“艺术”置于“书法”之前,我觉得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文字游戏。

  从参展的作者看,均是北京、湖南两地一些所谓“流行书风”、“现代书法”、“民间书法”的高手,其作品都很“先锋”,很艺术,很有思想,很有个性。但有人以“病梅”、“阉宦”等刻薄之词抨击了展出的作品,认为它们反映了一种颓废、消极的病态思想与情调。

  而我则以为不然。“艺术书法”是个新提法、新理念,为书法界提供了又一个新的思维方式,它强调了书法的艺术性,它追求个性张扬,和而不同。这恰恰表现了它积极的一面,真值得击节相庆。我想书法美的标准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不能拿古人的眼光作为当今衡量书法美的唯一标准。

  四

  书法是以流动的线条为载体来表现美的一门抽象艺术,而线条的艺术价值最本质的东西是线条的骨力。

  平时常听人说某某书法线条很嫩、功力不到、浮在纸上、缺乏张力,某某线条老辣、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等等。其实这些说的就是书法线条的骨力问题。

  线条的骨力是书法艺术成败并赖以存在的最基本特征。我以为一幅好的书作,其骨力应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力度感;二是抑扬顿挫、刚柔相济、灵动飞扬的立体感。

  那么,如何才能把握并获得书法线条的骨力呢?结合自己平时学书经验深感三点极为重要:一、中锋用笔。中锋用笔乃古今书家一致公认的用笔之道。只有中锋用笔才能力无分散、集中一点,使墨水顺流垂直而下,才能最好地表现用笔力量。线条的力度感、立体感主要靠中锋用笔来表现。二、行笔有力。古人说过:“善笔力者见其骨,不善笔力者见其肉”。因此,在行笔前要积蓄力量,蓄势而发。在行笔时,要对于每个点划、波撇、屈曲都尽一身气力送到位。三、运笔用气。有气才有力,气盛才能力足。“作书要以气行乎其间”、“用笔之际,运其神气”,要力求以气运笔,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有的时候表现为笔不到气到,有所谓“笔断气连”的效果。

  说说容易,做却难。真正能把握如上三昧,那你的书法线条要没骨力也就难了!

















十年一梦

1998年,我20岁;2008年,我30岁。。。 

十年间,多少人和事,如流水般匆匆闪过。谁和谁相遇,握手言欢;谁和谁相遇,擦肩而逝。。。十年不算长,我把人生最青春的十年献给了书法。我为书法彷徨,也因书法快乐。透过书法我看到了整个世界,体会到了人情友情之冷暖亲疏,喜怒哀乐,时光纵横,我无怨无悔。。。

我不知下一个十年,下下一个十年。。。我会是什么样子?但我却清醒地知道一点:没有了毛笔,我便没有了自信。
                                                    
记忆深层,睁眼闭眼,总是人生的风景。。。
人生有几个十年?


                    梁小钧 2008年10月1日于南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