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

 学理悟道 2019-04-28

​心学宗师王阳明在1527年时提出四句教心法: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其实这四句话,是个悖论,或者说,从字面意思来讲,自相矛盾,破绽百出。但王阳明却煞有介事的说,这是我学说的终极法则,称为心法。

古典儒家诸如孔子、孟子,荀子,从不讲心性,非讲不可,避无可避时,也只是轻轻带过,不许别人瞎问。

但宋人由于被佛家洗了脑子,非常喜欢讲心性,搞出点概念来,就大呼小叫说,这是什么什么心法。

所以宋以后的思想大家,做起来特别容易,只凭一句话就能自成一派,投入到汪洋的思想家群里。

但我们知道,由于心的不可琢磨,无规律可寻,所以心法其实就是无法,法只有在提出者、创造者那里才有,他人一识一用,就走偏。

也就是说,王阳明所谓的这个四句教心法,只有在他那里才是法,别人没有他那种悟性和经历,根本懂不了他的心法。

【2】

四句教从“术”的层面来讲,其实是知行合一的流程。

心在未和事物接触缠绕时,由于没有评判,所以就是无善无恶的。

而一遇事,心开始动,念头发出,作用于事物上,始有善恶。

我们只需要在这个念头发动处用良知来判定善恶,为善去恶,这就是格物,就是知行合一。

当然,这种阐释方法,肯定不能符合王阳明的本意。王阳明先生搞了半辈子良知和心,王老先生终生都想做圣人,所以这个四句教心法,最终的内涵一定是一种人生境界,或者说是圣人境界。

【3】

王阳明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无善无恶,何谓无善无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就是无善无恶,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也是无善无恶。

只要你毫无私念的将念头付诸于事物上,只要是良知认定的事,把万物百姓都当成刍狗,也没有关系。

心中如朗朗明月,事情搞砸了,被人称为恶人,又有什么关系。

周公把侄子赶下台,曹操“挟持”天子,李世民杀兄逼父,这都没有关系,因为你做的所有事情,评价权不在你手上。如果你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权,那干脆什么事都别做好了。

为善去恶,从道德层面讲,就是正念头,这个正念头的念头,不一定是对的,但一定要是善的,所谓的善,其实还是不要考虑心外的事物,诸如他人之评价,所谓善,应该是内心你的平和。

这就是那些伟大人物所以伟大的原因,因为他们达到了这种最高的人生境界。

【4】

无善无恶不是无善行,而是心中不能有善的念头,一有善的念头,就是伪(后天制造),不符合人与生俱来的心的直觉和本能。

如果一个人,能在心中抵达这种无善无恶的人生境界,那就是内心强大,无敌于天下。在这种人心中,天地万物于芸芸众生,不过是我身体的一部分,人不必要对自己身体的某个部分,特别的爱或者特别的恨。

你不可能为了爱护眼睛,而把眼睛蒙起来,爱护自己的心脏,就不让它那么劳累的跳动。一切都按照它的本来面目,随它去,这就是无善无恶。

【5】

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万民请命,这就是有善有恶。天地不需要心,人心即天心,万民不需要别人替他请命,万民完全可以自己来。

心学门徒曾说,圣人心中实无一善,实无一恶,若有,即是缠绵,必须要快刀斩之,斩后,就如百斤担子,顿尔落地。又如电光一闪,透体通明。遂与大化融合无际,更无天人内外之隔。

这就是无善无恶的境界,它不是没有善恶,而是把自己融入到天地中,使自己成为天地的一部分,使天地万物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在自己的身体上,干掉这个,填上那个,和别人何干?!

王阳明悲天悯人,但杀起恶人来从不眨眼,这就是无善无恶。那些恶人恐怕觉得王阳明心狠手辣。但在王阳明看来,恶人恐怕不是人,只不过是他身体上的一个毒瘤,干掉自己神上的毒瘤,这才是大善,才符合无善无恶的圣人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