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阴阳别论篇第七

 为什么73 2019-04-28

阴阳别论篇第七

【题解】

本篇运用阴阳学说,讨论脉象及其主病,并根据所属经脉脏腑,论述病情和决断预后,是一篇脉学的专论。由于本篇所论阴阳与一般所 说的阴阳不同,所以篇名为《阴阳别论》。本篇主要内容有:首先,指出 了四时正常脉象和十二经脉的变化,必须顺应四时十二月的自然变迁。其次,指出临证应根据阴阳学说来辨别脉象、诊断疾病、推测预后。最 后,详论了六经发病的常见脉象、症状及其预后。篇中特别指出:“剛与 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只有阴阳和合,万物才能生化,有阳无阴或有阴无阳,则阴阳破败,万物消亡。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

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 十二脉③。

【注释】

    四经:指肝、心、肺、肾四脏。不言脾,因脾为孤脏,寄旺四季。从 脉象讲指四时的正常脉象,即春脉弦、夏脉洪、秋脉浮、冬脉沉/

    十二从:手足三明三阳之十二经脉,从肺手太阴经起顺行至足厥

阴肝经,与一年十二月相应。从,顺从。

十二月应十二脉:马元台:“应十二脉者,春应肝胆,夏应心与小肠,秋应肺与大肠,冬应肾与膀胱,而辰戌丑未之月,则合四经而 兼之脾与胃也”。

【译文】

黄帝问说:人有四经十二从,这是什么意思?

岐伯回答说:四经,是指肝心肺肾及其与四时相应的正常脉象,十二从,是指与十二月相应顺次运行的十二经脉。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 二十五阳®。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所 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 死生之期。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别于阳者, 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注释】

凡阳有五:指五脏之脉皆有胃气。阳,阳脉,有胃气之脉。五,五 脏之脉。

五五二十五阳:五时各有五脏之正常脉象。高世栻:“肝脉应春, 心脉应夏,脾脉应长夏,肺脉应秋,肾脉应冬。春时,而肝、心、脾、肺、肾之脉,皆有微弦之胃脉,夏时……皆有微钩之胃脉,长 夏……皆有微缓之胃脉。秋时……皆有微毛之胃脉,冬时…… 皆有微石之胃脉。是五五二十五阳。”

真脏:真脏脉,即五脏无胃气之脉。张介宾:“阴者,无阳之谓。无阳者,即无阳明之胃气,而本脏之阴脉独见,如但弦但钩之类,是为真脏,胃气败也,故必死。”

   胃脘之阳:脉之胃气源胃脘所生的阳气。

   三阳在头:诊人迎脉可以测知三阳经病变。头,指人迎脉。

三阴在手:诊寸口脉可以测知三阴经病变。手,指两手的寸 口脉。

【译文】

脉有阴脉和阳脉,知道什么是阳脉,就能知道什么是阴脉,知道什 么是阴脉,也就能知道什么是阳脉。阳脉有五种,五时各有五脏的阳脉,所以五时配合五脏,共计二十五种阳脉。所谓阴脉,就是五脏真精 暴露,没有胃气的真脏脉。真脏脉出现证明胃气已经败坏,败象已见, 必死。所谓阳脉,就是有胃气之脉。能辨清阳脉,就能知道病变部位;能辨别真脏脉,就可以断定死期。诊察三阳经脉在颈部的人迎穴,诊察 三阴经脉在手鱼际之后的寸口,一般情况下,人迎与寸口的脉象是相应 的。能辨别阳脉,就能知道时令气候和疾病的宜忌;能辨别真脏脉,就能知道死期。临证时能谨慎而熟练地辨别阴脉与阳脉,就不需与众人 商议而疑惑不决。

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 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凡持真脉之脏脉者®,肝至悬 绝急®,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 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

【注释】

“去者”两句:这里指脉象的起、落状态。凡脉如潮起者为至,属 阳;脉如潮落者为去,属阴。去,离去。至,到来。

“静者”两句:动静是根据脉象的气势分阴阳。静,是安静而不急 躁。动,是流利而不涩滞。

“迟者”两句:是根据脉动之迟速分阴阳。医者一呼一吸,病者脉 来不足四至.为迟脉,若脉来五至以上,为数脉。

真脉之脏脉者:即真脏脉。

悬绝:张志聪:“悬绝者,真脏孤悬而绝,无胃气之阳和也。”指肝部 真脏之脉独现,与其他各脏差别悬殊。以下心肺脾肾悬绝同此。悬,相距遥远、距离很大。绝,断绝。急:指脉象劲急,无冲和之象。

【译文】

脉象的所谓阴阳,脉去为阴,脉来为阳;脉静为阴,脉动为阳;脉迟为阴,脉数为阳。凡持诊所见真脏脉,肝脉的形象与其他各脏之脉悬殊 极大,或者来得弦急而硬,十八日当死;心的形象与其他各脏之脉悬殊 极大,九日当死;肺脉的形象与其他各脏之脉悬殊极大,十二日当死;肾脉的形象与其他各脏之脉悬殊极大,七日当死;脾脉的形象与其他各脏 之脉悬殊极大,四日当死。

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 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注释】

二阳:指阳明经。从量上划分,少阳为一阳,阳明为二阳,太阳为 三阳。张介宾:“二阳,阳明也,为胃与大肠二经。然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故此节所言,则独重在胃耳。”

隐曲:曲折难言的隐情。

风消:因风生而肌肉消瘦。马元台:“血枯气郁而热生,热极则风 生,而肌肉自尔消烁矣,故谓之风消也。”

息贲:喘息气逆。贲,通“奔”。

【译文】

说:胃肠有病,可影响心脾,病人往往有隐情难告,女子会经闭;病

久传变,或者是形体逐渐消痩的风消证,或者是呼吸短促、气息上逆的息贵证,是不治的死证。

曰: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踹痏®。其传为索泽®,其传为颓疝®。

【注释】

    三阳:太阳,指小肠与膀胱二经。

    发寒热:太阳主表,故证见寒热。

    痿厥:足膝逆冷,痿弱无力。腩(shudn):小腿肚,足太阳经循行部 位。瘤(yu5n):酸痛。

    索泽:皮肤干燥而不润泽。索,消索,离散。泽,润泽。马元台:“精血枯涸,故皮肤润泽之气皆散尽矣。”

    颓疝:睾丸下坠,阴囊肿大,或痛或不痛者,皆属颓疝。

【译文】

说:太阳经发病,发热恶寒,或下部发生痈肿,或两足痿弱无力而逆 冷,腿肚酸痛。病久传化,或为皮肤干燥不润泽,或变为阴囊肿大的颓病。

曰: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 为隔®。

【注释】

    一阳:少阳,指三焦与胆二经。

    心掣:心虚掣动。张介宾:“心动不宁,若有所引,名曰心掣。”

    隔:阻隔不通。即食不能下,大便秘结之证。

【译文】

说:少阳经发病,气虚不足,容易咳嗽,及泄泻。病久传变,或为心 虚掣痛,或为饮食不下,隔塞不通的隔证。

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三阳三阴发病®,为偏 枯、痿易、四支不举®。

【注释】

    一阴:厥阴,指肝与心包络二经。

    噫:嗳气。欠:呵欠。

风厥:病名。风木犯胃,肝气上逆之病。这里是对惊骇、背痛、善 噫、善欠诸证的概括。

    二阴:少阴,指心与肾二经。

    善气:常太息,长出气。

    三阴:太阴,指肺与脾二经。

痿:痿弱无力。易:谓变易。王冰:“易,谓变易常用而痿弱无 力也。”

【译文】

阳明与厥阴发病,其主要病状是惊骇,背痛,常常嗳气、呵欠,名叫 风厥。少阴和少阳发病,腹部易胀,心下满闷,时常长出气。太阳和太阴发病,其表现为半身不遂的偏枯证,或者痿弱无力而变易常用,或者 四肢不能举动。

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胜急曰弦,鼓阳至而绝 曰石,阴阳相过曰溜®。

【注释】

“鼓一阳”两句:张志聪:“钩当作弦,弦当作钩。此论四经之豚,

以应四时也。一阳之气初升,故其脉如弦之端直,以应春生

之气也,一阴之气初升,故其脉如毛之轻柔,以应秋阴之气也。” 一阳、一阴,这里的阴阳指脉搏的形态而言,有力为阳,无力为阴,稍有力为一阳,稍无力为一阴。鼓,鼓动。指脉象应指如鼓 的感觉。钩,与下文的“弦”误倒。

阴阳相过曰溜:有力为阳,无力为阴,相过即相当。张志聪:“溜, 滑也。阴阳相过,其脉则滑。长夏之时,阳气微下,阴气微上,阴阳相过,故脉滑也。”

【译文】

脉象鼓动指下,紧张而有力,如按弓弦,叫弦脉;稍无力,来时轻虚而浮,叫毛脉;来时有力,去时力衰,叫钓脉;有力而必须重按,轻按不 足,叫石脉;既非无力,又不过于有力,一来一去,脉象和缓,叫滑脉。

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 使人喘鸣®。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 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

【注释】

魄汗未藏:肺主藏魄,外合皮毛,肺失治节,卫表不固,汗液外泄。

“起则”两句:四肢厥逆,逆气及肺,肺气失降,而致喘息有声。张 介宾:“魄汗未藏者,表不固也;四逆而起者,阳内竭也,甚至正不胜邪,则上熏及肺,令人气喘声鸣,此以营卫下竭,孤阳上浮,其 不能免矣。”

和本:阴阳的平和为人体阴气生化的根本。

“是故”三句:阳与阳相合,有阳而无阴,则不能生化,以致阳气破

败,阴气消亡。刚,阳。不同事物的配合是天地化生万物及人类创造财富的根本原则。史伯云:“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晏子云:“以水济水,水能听之?”

     淳:乱。

【译文】

阴阳失和,阴气争胜于内,阳气扰乱于外,以致汗出不止,四肢厥冷,下厥上逆,浮阳熏肺,发生喘鸣。阴气之所以能生化,是以阴阳之平 和为根本。如果以刚与刚合,有阳无阴,不能生化,则阳气破散,阴气亦 必随之消亡。阴阳紊乱,刚柔不和,十二经气就会衰绝。

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已®。所谓生阳死阴者,肝之心谓之生阳,心之肺谓之死阴,肺之 肾谓之重阴®,肾之脾谓之辟阴®,死不治。

【注释】

死阴、生阳:五脏之邪的传变,以五行相克次序而传的,称为“死 阴”,以五行相生次序而传的,称为‘‘生阳”。

    重阴:在四季,肺合秋之少阴,肾合冬之太阴,肺肾俱属阴,肺病

.传肾叫‘‘重阴”。

辟阴:肾属水,脾属土,土本克水,今肾反伤脾,故称为“辟阴”。辟,此有反克之义。

【译文】

属于死阴的病,不过三日就要死;属于生阳的病,不过四天就会痊 愈。所谓“生阳、死阴”是指:肝病传心,为木生火,母病传子,得其生气,叫生阳;心病传肺,为火克金,金被火烁,叫死阴;肺病传肾,少阴而传太 阴,属无阳之候,叫重阴;肾病传脾,水反侮土,叫做辟阴,是不治的 死证。

结阳者®,肿四支。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二阳结,谓 之消;三阳结,谓之隔;三阴结,谓之水;一阴一阳结,谓之 喉痹®。

【注释】

    结:气血郁结。

    :r‘邪”。

    石水:病名。水肿病之一种。

    喉痹:病名。喉肿闭塞不通。

【译文】

邪气郁结于阳经,四肢就会浮肿。邪气郁结于阴经,就会大便下血,初结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经阳经俱有邪气郁结,如果阴经郁结 得多,阳经郁结得少,会发生石水,而现少腹肿胀,·邪气郁结于足阳明和手 阳明这二阳经,会有消渴证;邪气郁结于足太阳膀胱和手太阳小肠这三阳经,会发生上下不通的隔证;邪气郁结于足太阴脾、手太阴肺这三阴经, 多发水肿病;邪气郁结于厥阴和少阳这一阴一阳经,多患喉痹。

阴搏阳别®,谓之有子。阴阳虚,肠辟死。阳加于阴,谓 之汗。阴虚阳搏,谓之崩®。三阴倶搏,二十日夜半,死。二 阴倶搏,十三日夕时,死。阴倶搏,十日,死。三阳倶搏且 鼓,三日,死。三阴三阳倶搏,心腹满,发尽,不得隐曲®,五 日,死。二阳倶搏,其病温,死不治,不过十日,死。

【注释】

    阴搏阳别:阴脉搏击于指下,与阳脉有显著的不同。阴指尺脉,

阳指寸脉。

   崩:下血急而多,血下如山之崩,故称‘‘崩”。

   隐曲:二便的避讳语。

【译文】

阴脉搏动有力,与阳脉有明显的不同,是怀孕有子之兆。阴阳尺寸 之脉俱虚而且患痢疾的,是死证。阳脉倍于阴脉,主汗出;阴脉虚而阳脉搏指,在妇人为血崩。肺脾三阴之脉,俱搏击于指下,大约到二十天 半夜时死亡。心肾二阴之脉俱搏击于指下,大约到十三天傍晚时死亡。心包.肝一阴之脉俱搏击于指下,大约十天就要死亡。膀胱小肠三阳之脉俱搏击于指下,而鼓动过甚的,三天就要死亡。三阴三阳之脉俱搏, 心腹胀满,阴阳之气败泄已尽,二便不通,则五日死。胃大肠二阳之脉 俱搏击于指下,如为温病,是不治之证,不过十日必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