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来谈谈基于年龄差异的小学书法教育吧

 千岛纯野 2019-04-30

01

小学书法教学中忽略年龄差异的几种形式

自教育部颁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之一的书法,又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走进了学生课堂,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许多教师对书法教学进行了不少的深入探究,并形成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但耐下心来仔细辨识,我们就会发现在这“春色满园”的书法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尤其是忽略学生年龄差异,忽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兴趣点的差异,“为开设书法课程而开设”的做法。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针对学生的书法学习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内容,但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课程安排等多种因素,当下正常开展的书法教学有以下几种最常见的形式:

1.午间习字

为充分发挥学校为数不多的书法师资力量,利用学校电视台、广播等多媒体,进行统一集中讲授练习。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充分发挥了学校的专业书法教师的作用,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在初学或学习过程中因教师的不专业而走入歧途。当然,这种做法的缺点也显而易见,那就是全校一盘棋,忽略了学生因年龄不同、基础不同、兴趣点不同而产生的不同需求。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许多学生对书法学习失去兴趣,提高能力也就无从谈起了。

2.一周一课

虽然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各级部门也三令五申地强调,但由于小学基础课程众多,书法课“挤”进课表已实属不易,要占据过多的比重无疑是“蜀道之难”。因此,相当一部分学校的书法课安排为一周一课。一周只练一堂课的书法,要提高书法能力和水平,无疑要靠学生课后自觉复习巩固。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还可行——毕竟高年级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自我要求能力已经比较强了;而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还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一节课时间的教学也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3.社团活动

为有效提高学生的书法能力,一些学校充分利用社团活动,以此来拓展提升书法教学的空间。但书法社团大都集中了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要照顾不同年龄的学生能力差异和兴趣差异,社团活动相对全体学生的书法能力的提升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教学形式

很显然,以上几种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都无法顾及因学生年龄差异而产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在这些课堂中学习,不仅不能很好地提升书写水平、激发其对书法的热爱,其学习效率可想而知。书法教学中年龄差异意识的缺失,究其因,一方面是书法师资的缺乏;另一方面,教师对各个年龄层次的学生的认知心理也缺乏认真研究,对学生的审美及兴趣发展规律也缺少必要的关注。

02

基于纲要,明确不同年龄层次的学习要求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第二部分目标和内容中,已经明确了书法教学的年龄差异要求:

小学3-4年级:1.掌握毛笔的执笔要领和正确的书写姿势,了解笔、墨、纸、砚等常用书写用具的常识,学会正确使用与护理。注意保持书写环境的整洁。2.学习用毛笔临摹楷书字帖,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学会楷书基本笔画的写法,初步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基本方法。注意利用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3.开始接触楷书经典碑帖,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尝试集字练习。

小学5-6年级:1.继续用毛笔写楷书。比较熟练地掌握毛笔运笔方法,能体会提按、力度、节奏等变化。借助习字格,较好地把握笔画之间、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逐步做到笔画规范,结构匀称,端正美观。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2.尝试临摹楷书经典碑帖,体会其书写特点,逐步提高临摹能力。在临摹或其他书写活动中,养成先动脑再动手的习惯。3.学习欣赏书法作品。了解条幅、斗方、楹联等常见的书法作品幅式。留意书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欣赏经典碑帖,初识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了解字体的大致演变过程,初步感受不同字体的美。4.有初步的书法应用意识,喜欢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自己的书写技能。

仔细阅读对比不同年龄层次的目标要求,我们会发现:首先,教学的目标不同。低段的目标是注意利用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重在掌握毛笔书写的基本方法,初步熟悉毛笔这种书写工具的不同之处;高段的目标则是借助习字格,较好地把握笔画之间、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逐步做到笔画规范,结构匀称,端正美观。其次,因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所差异。在低段学龄学生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书写基本方法的训练,注重训练学生对经典碑帖学会欣赏,培养学生感性认知的能力;在高段教学中,教师应强化训练学生的临摹能力,培养学生先动脑再动手的习惯,且学会欣赏书法作品,感受书法的美。

由此可见,《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差异制定了循序渐进的要求,只有在第一个目标达成后,接下来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学生也只有在掌握了前一阶段的学习策略,并学以致用,才能在下一阶段不断前行。

1

(一)分段教学尊重差异

1.低段教学,以趣味性为主

由于毛笔这种书写工具平时不常用,因书写工具的生疏而导致学生初学时困难较大,上手较缓慢,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心理。此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兴趣既为教学手段更为教学目的,把学有兴趣当作教学目的或教育目标也不鲜见。如孔子提出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教学过程中,我们如果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巧妙引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妙用。

①培养习惯。初习毛笔字,不宜急于求成,重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以及正确的执笔方法,培养学生保持书写环境整洁的良好习惯等。在教学过程中,可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比一比谁的座位最整洁、谁的坐姿最端正。再如:每堂课开始,抽取几名学生,请他们作为小老师给大家示范执笔方法,如果不够规范,请大家帮助纠正。如此这样,让学生在快乐中在兴趣中逐渐走上书法之路。

②强化基础。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每一个字都是由基本笔画构成的。因此,低段书法教学一定要以强化训练学生的基本笔画为主。在讲习基本笔画的时候,可采取编“顺口溜”的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记住起笔行笔收笔的基本方法,把握好字的间架结构。如教学“二”字,可和学生们一起观察,一起总结“二”字的书写要点:“二字书写并不难,上横短来下横长。上横微微往上翘,下横平直稳当当。”

③游戏引导。苏联著名作家索洛维契克认为:“兴趣——这是工作质量的最准确的标志。如果你能满怀兴趣地做功课,这就说明你的功课做得最好。”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恰当地引进游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如在掌握了临摹的基本方法后,可在班级开展集字游戏——从字帖中找出一个四字词语或者一句唐诗,临摹下来。学生寻找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读帖过程;找到后再临摹,再次认真读帖;临写好让学生对照字帖互相点评,又一次走进字帖。而且每一次读帖,学生们都是“满怀兴趣地做功课”。潜移默化中,书法就在学生们的心中扎下了根。而游戏就成了书法学习最好的“配方奶”。

2.高段教学,以目标性为主。

《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差异制定了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因此,高段教学我们可以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树立贴合自己的目标,循序渐进,从而一步步扎实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①固化基础。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笔画写法的基础上,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训练,熟练地掌握运笔方法,准确把握字的结构,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要求学生确定阶段性的目标。比如,确保每周练习书法的时间,确定每周书法练习的数量,确定每月入优秀作业展的次数等等。以目标促发展,从而达到固化基础的目的。

②强化临摹。赵孟頫说:“临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初步的方法,是攀登书法顶峰的必由之路。科学的临摹方法是由语言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相结合,把无意识记忆转化成有意识记忆,最后形成永久性记忆的过程。因此,根据临摹的要求,可让学生确定阶段性目标。

首先是摹。宋代黄伯思《东观馀论·论临摹二法》有云:“摹谓以薄纸覆古帖上,随其细大而榻之,若摹画之摹,故谓之摹。”学习经典碑帖,为能快速准确地掌握字形,可让学生先摹其碑帖,熟悉范字的字形,体会书家运笔、力度、节奏的变化。摹其三四遍后,学生对范字的记忆当由无意识记忆转化成有意识记忆。当然,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提醒学生养成先动脑再动手的习惯,这样“摹”才能真正起到学习的作用。

其次是对临。对临,顾名思义就是将字帖放在一旁对照临写。这就要求学生先仔细观察字帖,在充分理解了范字的书写要点后再落笔。

再次是背临。背临即背诵临摹。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宋米芾《海岳名言》中云:“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可见背临要求最高。在教学过程中,这三个目标既可以分步实施,也可以交替进行。但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来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切忌统一要求。

③学会欣赏。在强调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高段的书法教学还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欣赏书法的能力。可通过对经典碑帖的欣赏,懂得字的美丑不只在字的间架结构,还有作品的意境和内在的神采;可通过了解书法字体演变的历史,懂得楷书之外还有篆隶草行,能够欣赏不同字体不同的美;还可以通过了解书法作品不同的幅式,感知书法艺术无限的魅力……正如西汉杨雄所说:“能观千剑,而后能剑;能读千赋,而后能赋。”学会了欣赏,懂得欣赏,其书法学习的能力必定能一日千里。

——reads

多体教学激发兴趣

    2

当下小学的书法教学,主要仍以楷书教学为主,且楷书教学又以颜楷为重。为增加书法学习的趣味性、多选择性,针对小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及理解接受能力,可适时引进篆书和隶书等,实施多书体教学模式,破除书法教学的单一性。

1.尊重个性,选择兴趣点。

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兴趣点,甚至于不同环境中成长的学生的个性肯定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我们在教学生书法的同时,如果能够注意到学生的这些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生学得会更有兴趣,教师也会教得比较轻松。

比如一些心细文静的孩子,教师可以推荐其学习篆书的《峄山碑》,楷书的《灵飞经》等;性格豪爽的孩子,可以推荐其学习隶书的《张迁碑》,楷书的《勤礼碑》等;学习篆书,根据篆书的线条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从大篆开始,因为大篆的线条略粗壮雄浑一些;高年级感兴趣的学生可以从小篆开始,小篆的线条精致圆润一些……总之一句话,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古代法帖,带着快乐上路。

2.细化分类,拓宽选择面。

单一的范例,学生的学习只有被动接受,兴趣的激发点从一开始就被屏蔽了,学习的高效率就无从谈起。而细化书法学习的门类,拓宽学生的学习面,学生的学习自主选择面就大了,学习的兴趣及效率必定会大大提高。

①篆。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大篆多指甲骨文、金文等,因它们明显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特点,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小篆是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称齐整,笔画较为简单,基本上以直画和弧画为主,学生便于掌握。

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适时引进篆书教学。首先,篆书的结构平衡对称的较多,空间分布均匀,学生容易掌握;其次,篆书笔法简单,以中锋行笔为主,学生易于上手;再次,现代汉字就是从小篆演变而来的,学习篆书有利于学生了解一点汉字演变的历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②隶。隶书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是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字形多呈宽扁。隶书虽说结构严谨,但意趣实足,尤其是其书写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对小学生来说,吸引力非常大。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也可以适时引进隶书的教学,选择隶书中经典的碑帖,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从一开始就踏上书法学习的兴趣之旅。

③楷。只要提及书法,绝大多数人会立即想到楷书;提到楷书,绝大多数人脑中会立即想到唐楷。当前小学书法教学也的确以颜柳欧体为主。其实,可以作为初学者范本的优秀楷书还有许多。一是从字体上看,我们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选择唐代褚遂良、元代赵孟頫的法帖;二是从字形上分,我们还可以开设小楷课程,让学生选择《灵飞经》《黄庭经》等经典法帖。

这样一来,学生可选择的内容就非常丰富了,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得更加浓厚。让学生在兴趣中起步,在不断地学习中逐步提升自身的素养将成为可能。

3

互补教学提升素养

继分阶段实施以及多书体实施之后,针对当前小学书法教学存在的几种不完善的形式,我们还可以采取多形式互补来实施书法教学。

①以一周一课为主阵地,辅之其他形式。一周一节书法课的不足在于学生学习书法的时间过少。如果我们在一周一课的基础上,再利用每天中午的习字时间复习巩固本周书法课学习的内容,把一节课延展为每天都有时间接触、练习,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学习书法的时间,又能起到强化本周学习内容的效果。再或者将班级书法课学习的优秀学生推荐到学校书法社团继续强化巩固学习,让那些对书法特别有兴趣的学生,能够有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如此一来,必定会起到良好的互补效果。

②细化社团分类,形成“1+X”模式。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基础、不同兴趣爱好,细化社团分类,开设层次较为清楚的社团兴趣班。兴趣班之间,学员可定期实行轮转。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提高较快的学生可以加入到更高一级的社团;或者,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发现自己不适合所选择的书体,在得到老师的许可后,亦可转入其他社团继续学习。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形成“1+X”模式。“1”为必选,如书法基础课,“X”为自选课,如书法欣赏课、书法史课、字画装裱课、古文字课、文学欣赏课等等。俗话说得好:功夫在字外。一味地只懂得写字,不一定能写出好的书法作品,只有在认真写字的基础上,多读书,字内功夫字外养;或者在学习某种字体、某个书家的字帖时,多了解书家的生平,多读书了解书家此幅作品创作形成前后的故事或原因,不仅可以激发自己学习的热情,更可以因增进对书家的了解,更快地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从而循序渐进,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③丰富午间习字形式,提升学生素养。午间习字,既可以相对独立,亦可以是一周一节书法课的延续。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午间习字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的素养。例如,可以开展书法“小老师”活动,让学生走上讲台,讲一讲本周书法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重点是什么,并现场示范。如此一来,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会大大提高书法课听课的效率;还可以开展午间书场,定期定人轮流来讲讲自己了解到的书法小知识、小故事,既锻炼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又拓宽了大家的知识面;抑或是根据教学进度,开展班级书法练习的周周赛,现场提供书写的内容,规定书写的时间,现场评比出班级“周赛书法小能手”。如此种种形式,只有一个目的,即让学生素养的提升成为看得见的生长。

As is mentioned above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存在的几种书法教学模式,基于学生的年龄差异,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上应对的策略。重视学生年龄的差异、学生兴趣点的差异,将书法课开设得更为扎实有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