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健康现状(一):主要挑战

 食与心 2021-01-25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变化幅度超过世界很多发达国家,并且已经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随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温饱不再是问题,身心健康成为人们的向往。我们或多或少能感受到中国人当前的流行疾病不同以往,很多疾病,特别是慢病有暴增和失控的倾向,而大部分人对具体面临哪些健康挑战有认识偏差。

网络上林林总总的文章渲染中国人某种/某些疾病风险极高,有数不胜数的不实传言告诉你吃某种食品/药品能防癌防病,有铺天盖地的广告告诉你吃XXX保健品/补品可延年益寿……但却很少有文章全面系统地告诉你目前中国人民的健康状况究竟怎样?跟以前有什么不同?这些健康变化是目前全世界发展趋势还是中国独有?自身应该如何提高健康水平?

作为一名健康领域的科研人员,食与心尝试全面解析中国人目前面临的健康挑战,分析这些挑战与其他国家人口面临的问题有何种异同,帮助您了解自身身体状况与中国常规相比处于何种水平,与世界常规相比处于何种水平,哪些因素会增加死亡风险而哪些因素能提高健康水平,为您增强身体健康提供科学的参考和经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官方提供数据,近十几年来,中国由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在明显减低(从10%降低到4%),而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则在上升(从79%增加到89%,与发达国家如英国和新西兰类似)。其中带来最多死亡的是心血管疾病占43%,其次是癌症占23%,慢性呼吸道疾病占9%,而糖尿病单项就占2%食与心下文将进行详细介绍。

一.    最凶恶杀手——癌症

癌症/Cancer,也称恶性肿瘤,是全球第二大致死因素,因其死亡率高,难以治愈,也被称为众病之王,是慢性病中导致人类死亡的最凶恶杀手。目前已经在人类中发现有100多种癌症,但全球最常见的癌症种类主要有三十余种。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最新统计数据,2018年全球新增1810万癌症患者,死亡960万癌症患者。而不论男女,中国癌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居全球首位[1]。最值得关注的是:在科学知识发达的国家比如美欧,癌症死亡率明显低于发生率,而中国印度和非洲则相反。食与心认为:与这些国家相比,除了早期筛查和医疗技术的差距,科学知识差距更不容忽视,无知和乱投医真的害死人

近几十年来,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加,一方面提示中国人目前面临巨大的早逝风险,另一方面这种变化的趋势同时意味着癌症为可控因素。食与心认为,癌症虽然可怕但并不等于死亡,这依然是一种由环境因素主导,可防可控可治的疾病;虽然医药研发方面在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从生物学角度上找出癌症增加的原因并消除这些因素对于人们来说意义更大!

二.    最大杀手——心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血脂、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造成全球头号死因: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多于任何其它原因[2]。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和老龄化加速,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死因。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原因和导致早逝的第一大原因。据调查,2010年中国高血压发病率约为33.6%(男35%32%),3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超过45%2010年中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4.82亿,且在逐年递增。但不得不重视的是,只有不到1/3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而只有不到1/12的患者血压得到良好控制[3]

2016年吉林省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40岁以上人群中,中风的发生率约为7.2%,主要风险因素为高血脂、抽烟和高血压,其发生率分别为62.1%61.8%57.3%[4]

临床上,通过药物、饮食及生活方式调整可对高血压和高血脂进行良好的控制甚至逆转。而控制好血压和血脂,就能极大降低中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由此导致的死亡[5]

三.    最讨厌杀手——糖尿病

糖尿病世界卫生组织唯一单独列出的死亡风险因素,由此可见糖尿病对健康和生命的威胁之大。而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糖尿病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病率超过美国,患病总人数在1.64亿以上,可能为世界第一。

糖尿病在中国古代称为消渴症,非常罕见且一般只有富人会得,也被民间戏称“富贵病”。但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富有,这种“富贵病”真的变得越来越常见,发病率不断增加,并且显著年轻化。1980年,中国糖尿病发病率仅为0.67%,但到2010年竟增长了17倍达到11.6%,目前还在继续增加;糖尿病前期(餐后血糖过高和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也呈高速递增, 1994年为2.9% 2010年已达到27.2%[6, 7],在不到20年时间增加近十倍。

肥胖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病和心理疾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而近几十年来,中国超重和肥胖人数不断增加。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早在4年前的2015年,中国男性超重比率已达57%,女性达到46%。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中心性肥胖/腹部肥胖比率约为10.3%(男8.6%11.3%),甚至在体重过轻和正常体重人群中人口中向心性肥胖比率也达到1.3%[8, 9]

四.    最难缠杀手——慢性呼吸道疾病

肺结核曾经是困扰中国人的严重慢性肺病,也被称为肺痨,近几十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条件改善,肺结核这样的慢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已经得到明显的控制,但其他慢性呼吸道疾病却依然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健康,比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职业性肺病和肺动脉高压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全世界约有2.51亿慢阻肺患者,其中1/3以上在中国。最新调查显示,慢阻肺在中国2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生率为8.6%(男11.9%5.4%),患病人数高达9990万。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患者中只有12%的人进行过疾病检测[10, 11]

哮喘是儿童常见疾病,全球约有2.35亿患者。在全球范围内,过去中国的哮喘发病率并不高,但在逐渐递增,目前已达2.12%,男女患病比率为1.54。调查发现,在中国哮喘患者中,只有15%得到有效控制,25%以上患者依赖于日常药物吸入干预;而控制不良导致病情反复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活动能力[12, 13]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进步,由于慢阻肺和哮喘导致年龄标准化死亡率降低,但其发病率却在不断上升,让人不得不警惕。其中抽烟、空气污染物、室内空气污染,职业粉尘、二手烟等为最主要的风险因素,也是未来预防这两种疾病的关键[11]

五.    其他杀手

除了上述疾病,还有很多疾病虽然不直接致命而致残,但患者不得不以降低生活质量和乐趣为代价带病痛生活,同时也极大增加罹患其他疾病的风险。虽然这些疾病并未明确在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的死亡原因图表中列出,但依然不能忽视,比如近年来越来越流行的心理疾病。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心理疾病,2013年已成为全球最大致残性疾病。虽然2018年调查显示抑郁症排名有所下降(总体第三),但这并不一定表明目前抑郁症在减少,而是其他疾病的增长速度更快,抑郁症发病目前依然在增加[14]。另外很多患者出于病耻感,不愿意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

中国抑郁症的发病率统计没有确切的数字,有认为约3.02%,也有认为在6%甚至更高。虽然目前中国人对抑郁症的意识不断提高,不少患者愿意去寻求专业帮助,但现有疗法难以治愈抑郁症(药物治疗有效率仅一半左右),而近年来结合心理、肠道微生物和饮食生活方式调整的治疗方法方面的认知度较低,大部分人仍未意识到保护肠道微生物在抑郁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15, 16]

欲深入了解相关研究进展,可仔细阅读食与心前几期相关心理疾病与肠道微生物关系的系列文章以及列出的重要参考文献。

六.    挑战与希望

虽然目前中国人的总体健康状况堪忧,但这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几乎都有有效预防方法。2400年前,现代医学鼻祖希波克拉底说过:“万病始于肠(All desease begins in gut)”,“食即是药,药亦为食(Let thy food be thy medicineand thy medicine be thy food)”。他的观点今天看来都是正确的。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饮食、规律的体育锻炼和不抽烟就可降低80%的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风险,降低40%的癌症风险。

关注食与心的朋友应当牢记:保护好肠道微生物,上述难缠的疾病都可有效预防甚至治疗。下期食与心将详细介绍中国人目前面临的主要致病风险及科学预防方法。



参考文献

1            Bray F, Ferlay J,Soerjomataram I,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18, 68: 394-424. 

2             RothG A, Johnson C, Abajobir A, et al.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Cardiovascular Diseases for 10 Causes, 1990 to 2015. Journal of the American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7, 70: 1-25.  

3             BundyJ D, He J. Hypertension and Relat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urden in China.Annals of global health, 2016, 82: 227-33. 

4             Fu-LiangZhang, Zhen-Ni Guo, Yan-Hua Wu, et al. Prevalence of Stroke and Associated RiskFactors_ a Population Based Cross Sectional Study from Northeast China. BMJopen, 2017, 7:  

5             StevensW, Peneva D, Li J Z, et al. Estimating the Future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Disease and the Value of Lipid an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Therapies in China.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2016, 16: 175. 

6             ShenX, Vaidya A, Wu S, et al. The Diabetes Epidemic in China: An Integrated Reviewof National Surveys. Endocrine practice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College of Endocrinology and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2016, 22: 1119-29.  

7             YangL, Shao J, Bian Y, et al. Prevalence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mong InlandResidents in China (2000-2014):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diabetesinvestigation, 2016, 7: 845-52.  

8             MaR C W, Tsoi K Y, Tam W H, et al. 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Type 2 Diabetes: APerspective from China.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7, 71:870-80.  

9             HuL, Huang X, You C, et al.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Obesity, Abdominal Obesityand Obesity-Related Risk Factors in Southern China. PloS one, 2017, 12:e0183934.  

10          WangC, Xu J, Yang L,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the China Pulmonary Health [Cph] Study): A NationalCross-Sectional Study. The Lancet, 2018, 391: 1706-17.  

11          SorianoJ B, Abajobir A A, Abate K H, et al.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Deaths,Prevalence, 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and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for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Asthma, 1990–2015: A Systematic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5. The Lancet RespiratoryMedicine, 2017, 5: 691-706.  

12          DingB, Small M. Disease Burden of Mild Asthma in China. Respirology, 2018, 23:369-77.  

13          GuoX, Li Z, Ling W, et al. Epidemiology of Childhood Asthma in Mainland China(1988-2014): A Meta-Analysis. Allergy and asthma proceedings, 2018, 39:15-29.  

14          CollaboratorsG D a I I a P.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Incidence, Prevalence, and YearsLived with Disability for 354 Diseases and Injuries for 195 Countries andTerritori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 Lancet, 2018, 392:1789–858.  

15          LiangS, Wu X, Jin F. Gut-Brain Psychology: Rethinking Psychology from theMicrobiota-Gut-Brain Axis. Frontiers in integrative neuroscience, 2018, 12:33.  

16          LiangS, Wu X, Hu X, et al. Recognizing Depression from the Microbiota(-)Gut(-)BrainAxis. Int J Mol Sci, 2018, 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