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姬氏道德经》“六合”结构化思想的学参思考

 为什么73 2019-04-30

                                          外经贸大学 周天宁

    当大家都搞不清楚思想、历史和文化三个概念的时候,姬英明先生三句话释疑:思想如人之经络,历史如人之骨骼,文化如人之皮肉,中华文明的主宗就是一体三面位的三维本体-思想、文化、历史!这个比喻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入心。

    这里就牵扯到要说的两个话题,一个是经,一个是人。華文明的脉经有《周易经》《姬氏道德经》等,另外还有个半经半医的《黄帝内经》,是中医之宗,这是研究如何治理人的典籍。我们知道,人是智慧与思想的最好载体,也是最好的传感器。这些经都是与人完全密切关联的,都为一撇一捺“贯之以一”的人,为“心容天地者为人”的自己来服务的。

    从这个方面说,也算一个事儿,以纪念两个两周年:一个是《姬氏道德经》出版发布两周年(5月6日),人与经接触也算两个年头了,一个是大大医道创办两周年(5月5日)。医道是人一生的两个車轮子,一左一右,一撇一捺,顶天立地,才能立才能行。这事儿尚算巧合,时间紧凑,也就一勺烩了,一应双周之机。

(一)

    老子秘传六卷本帛书《姬氏道德经》作为周代太庙圣学教授主宗世子之经书,微妙玄达,以“知周乎万物”之智慧,“六合”之结构,“道德”之思想,引领中华文明数千年,其广大悉备,不可穷尽。

    今仅从《姬氏道德经》传承至今的卷·节结构,结合学用互参,一窥其结构化的思维价值和智慧思想。

    《姬氏道德经》完全不同于传统传世81章版本《道德经》或者分为德与道两部分的《德道经》体系安排,其篇章结构,从老子奉出之时起,一直分为道经卷、德经卷、道理卷、道政卷、道法卷、道术卷六个部分。经读百篇,其义自见。《姬氏道德经》卷·节结构体系逻辑极其严谨而又明晰,道经卷、德经卷、道理卷为形而上部分,由浅入深,层层升华,直至“不可道”“不可名”而极;道政卷、道法卷、道术卷为形而下部分,由大而小,步步降维,直至“可道”“可言”而极,由生而化,由化而合,由本而支,慎终若始,完美的呈现着一个自形而上而形而下贯通的结构化思想体系。

   虽然《姬氏道德经》以道经、德经为核心,有以道理为黑洞之门户,探源之洞口作为抓手,“近取诸身,远取諸物”,而后“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再而后“观象于天”,“以通神明之德”,方“类万物之情”,与道政、道法、道术之用相合,体现了“升降出入”的妙处。

   从思想认知的路径看,姬英明先生披露的姬宗氏子嗣传承研学,都要从道理卷开始习学三年,而后德经卷再学习三年,再加上五岁到八岁期间学习《仁经》,而后再十五岁时切入道经学习,从此道经要终生体悟;基于前面的道理、德经思想经络的稳固根基,而后道政、道法、道术方可有效落地,方有大用,才能使道“须臾不可离”也,也体现了《姬氏道德经》六卷本卷·节结构化的传承智慧。

   无论《姬氏道德经》之卷·节结构,还是思想认知逻辑路径,如果用一句经文来描述这个结构化的逻辑认知路径和状态系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空气以为和”则完全没有问题,这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之道。

   我们把形而上的理、德、道三卷视为“三阳”的话,而形而下的政、法、术三卷则为“三阴”,故“三阳”“三阴”合而“六合”,体现在经书中。“六合”的结构化思想价值和智慧在中华文脉传承中多有体现,如“六合”之卦象、“六合”之文王德经,“六合”之太极、“六合”之经络,五运六气,五行六合等。同在“六合”,异名同谓,“三阳”合则“一阳”,“三阴”合则“一阴”,阴阳不相失,则有“一阴一阳合之谓道(姬英明传承语)”的“空气以为和”。

   那“六合”是什么呢?说到“六合”,不得提“五行”。在一次内部讨论会上,姬英明先生临机简单解析了“五行”“六合”的基本意思。古之五行为水火金木土,为“五行”,“五行”合而有风,即为“六合”。

   从《姬氏道德经》的卷·节结构化不仅仅是外在形式上的结构安排,更有其内涵“六合”思想在卷·节中的充分体现。一卷三节,有生有化有合,“每初节为核心思想的集中表述,第二节(中节)是对前述核心思想的引申,第三节(上节)是对前述核心思想的巩固与总结”。每节有“六合”,“六合”如卦,卦有六爻,其“六合”尽在结构化。正如华雪先生所言“《姬氏道德经》六卷,每卷均为三节,每一节都有点有眼,有起承转合,有起有收,有呼有应,有层层递进,有展开论述,最后收尾总结。”(华雪《姬氏道德经》独有的思想价值试探)

   这种一脉相传体系体现了天一生水的宗脉思想和智慧。“太一生炁,炁生万物”(《阴阳宗 黄门主宗》),“太一生水”“太一化水”“太一合水”(《阴阳宗 地门主经》)等等,这些“六合”结构化思想都充分体现在姬英明传承《姬氏道德经》等若干至经之中。

   这种形而上而形而下贯通的六合结构化思想和蕴含的认知思维,是形神兼备,外内相合,干支一体的完美“道德”建构。

(二)

   《姬氏道德经》卷·节结构安排和“负阴而抱阳,空气以为和”的这种“六合”结构化思想智慧,在《黄帝内经·素问》中也能找到它智慧的影子。

    在《素问·生气通天论篇》岐伯讲阴阳和合关系时说:“阴者,蔵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否则,阴阳不和,则“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就是一种负阴抱阳的解析。

    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阴阳时,岐伯讲道“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接着总结道:“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这个总结也是一种负阴抱阳的解析。

    现在看看,“阴者,蔵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和“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这两句具有上述经文“万物负阴而抱阳,空气以为和”所说的范儿,多了些解析的味儿,但还是经文更加有整体性、完整性的意蕴,阐述了万物的自然属性和自然法理,它本来如此,道法自然。

    在说到这个阴阳关系时,我想起了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罗安宪教授在《论“自然”的两层排斥性意涵》中说道:““自然”有两层排斥性意涵,一是排斥“他然”,即排斥外在力量的强迫;二是排斥“我然”、“自是”,即排斥内在力量、自我意愿的驱使。”这一哲学解析也可以作为上述《黄帝内经》范儿的一个哲学思考和理解上的借鉴。

    无论是“自然”的“两层排斥性意涵”,或者《黄帝内经》范儿,还是“负阴而抱阳”的“一阴”“一阳”,都要离不开“空气以为和”的“六合”之气。

    在《生气通天论篇》开始,黄帝有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在这“天地之间”,“六合之内”,“皆通乎天气”,这“天气”就是最大的和气媒介物,“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万物皆在“六合”之中,悠哉自然,“品物流形”。

    在《阴阳应象大论篇》有曰:“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再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藏府,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在人体经络层面上,三阳经,三阴经,“会同六合,各从其经”,此句囊括了五行、四时、八风,实乃尽在“六合”之内,相合则“事无事”。这里“六合”也体现出了“六合”的意蕴。

   “大道和合,以为炁合”(姬英明语),因此在《阴阳离合论篇》黄帝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时,岐伯回答说:“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黄帝说“愿闻三阴”,岐伯回答说“... 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命曰一阴。”最后,岐伯总结道:“阴阳(雩重)(雩重)(冲音),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这与“复相成也,合为太一”(《黄门主宗  阴阳三合内元外通法经》)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也是神农炎帝巫医术历代传承者对“六经”之“三阴”“三阳”在人体经络上的“六合”经络解析和炁象描述。去年冬至大过年之后的第一个小节---腊八节上,畅谈八千年文明史之际,央广总台华语全球非常纪录节目制作人和主持人弥亚牛先生,临机问经络到底是怎么来的?英明先生临机解释道:经络穴位,最早是从《真医》上来的,以前的医有很多道。真医是以真气打通人穴位,或用真气从人的穴位上来治疗的一种医者。接着娓娓道来:最早的医,咱们叫《黄医》,黄医实际上是神农炎帝的后裔,其中岐伯是神农炎帝后裔中专门主管医的这一支,叫《黄医》。再后来,就是前面提到的《真医》,但后来失传了,最后变成巫医了。这个巫医在春秋战国时期非常盛行,那个非常有名的扁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到了汉朝的时候,变成了黄老结合的《道医》出现了,但最后也被赶出了庙堂。在甘肃庆阳那边,出了个皇普谧,也是类似神农炎帝这样的神人。他天生能把人身看透的,和神农炎帝两个有一个同样的功能。这种神人,在中华文明史上千古不出一个。这种人的眼睛能看法象,能看天象,能看星象,都是具有这种功能的。他看了以后,他就知道人体的经络是怎么流动的,他把那个失传的《真医》变成了《针医》,针灸的针,所以他给咱们做出了《针灸甲乙经》,从这儿开始,咱们的针灸传遍天下。弥亚牛先生,补充道:武警总医院中医科的主任告诉他:人体穴位绝对不是劳动人民劳动当中发现的,这绝对是类似于外星人、或者超人发现,然后留给我们的。英明先生应道:这种说法不错。皇普谧的针灸是非常严谨的真医脉络。这是一段真实的故事,也是历史的本来。时至今日,大道至简的《针经》,包括《灵枢》之九针,《针灸甲乙经》已经屈居“毒药(中草药)”、西医西药之后,而后者其害深矣!

    我们知道,人体有骨骼(结构),有经络,体现为“负阴而抱阳”的格局,胳膊肘儿只能向外拐,鞠躬只能向前弯,抬腿走路只能向前曲。因而,人身本来就是一个“六合”结构,天生具有看不见的“六合”经络结构和看得见的物质架构基础。

(三)

    无论是《黄帝内经》中论述的“三阴三阳”之经络系统,还是《姬氏道德经》结构化的卷·节体系,都充分体现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空气以为和”的“六合”结构化认知思维和思想智慧。

    华雪先生在“《姬氏道德经》独有的思想价值试探”一文提到姬英明先生对六卷的阐释:“六卷式结构来自于轩辕黄帝的‘六合’分法,这种分法,在《周易》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周易》六十四卦,每卦皆六爻。”结合上述内容与思考,由此看来,圣皇伏羲氏(8135年)感天画八卦,人皇神农炎帝首创黄门(7100多年),孕“五行六合”,轩辕黄帝有“六合”分法,文王《德经》与人易六十四卦等等,“六合”结构化认知思维和智慧,一直是华夏之精神脉经,与华邦文明共生化,龙子龙孙共享之,这个华文脉的道统传承一直都在默默传承着,静静守候着华文明。正当此时,自喻为“中华文明历史骨骼复原搭建的架子工”的姬英明先生将中华祖传经--六经合集《姬氏祖传经》奉予世人以明理醒世。

    罗安宪教授在《论“自然”的两层排斥性意涵》一文最后总结道:“老子讲“自然”,是要让人由“自然”以明道,因“自然”以循道,明“自然”以守道。",老子要世人明道、循道、守道,由知而明,由明而循,由循而合。因而整部《姬氏道德经》从卷·节结构和内容、认知逻辑和思想智慧,皆闪耀着智慧的“六合”思维路径,从而让悟者“黄中通理"以感“六合”,"和若同气"以察“六德”,"行若日月"以践“仁道”(《仁经》之仁道)。这就是《姬氏道德经》卷·节结构思想赋予我们的巨大思维之价值和无尽的智慧应用之源泉。《灵枢·本神第八》有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变谓之思,因思而远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这段话很美,流淌着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它是思维之花,然若“智识出”、“六亲不和”、“邦家昏乱”,走向反面,身心会成为思维之毒花毒瘤。百病是思维之花的过度开放,而不知潜藏。老子为我们提出解决之道,“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尊道而贵德”,“全德不危”。因此,凡病当培德理中,回归“天之在我者”之德,这是身心治理之本。我们人身经络,就是我们人身的暗物质,它承载的是我们人身的暗能量-德能。道为医之本,德为医之天,医道更需要德。“积善之家有余庆”,“因而和之”,六合之德,“是谓圣度”。

    黄门《阴阳三合内元外通法经》是周初传入姬宗氏的阴阳宗四门主经之一,更是黄门“养”“防”“医”核心的思想,它最初是帮助人们修炼身魂,抵抗病灾!黄门自诞生以来,7000余载,其六合之思想智慧和应用价值,至今熠熠生辉。正如姬英明先生在《大道真言》所说:“黄道医德贵仁心,悬壶济世真仙圣!世上本无基佛拉,都是宗教魔徒编!”

     这些传承至经以六合之思想在默默传承,以六合之德在静静守护......

(周天宁、外经贸大学工商硕士,大大医道创始人)

参考资料:

1、老子著,姬英明译注,《姬氏道德经》,朝华出版社,2017.03(2018.4重印)。

  姬英明传承:《仁经》《黄门主宗》《文王德经》《地门主宗》及微博微信:姬英明

2、墨书《黄帝内经》中国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三次印刷

3、华雪,《<姬氏道德经>独有的思想价值试探》,《姬氏道德经》公众号。

4、罗安宪,《论“自然”的两层排斥性意涵》,《传统经典诵读》公众号。

5、杨天才 译注,《周易》,中华书局 2016.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