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步履不停,挑战不止——项目管理者千岛湖徒步挑战50公里

 百战归来 2019-04-30

与发展同步 与项目同行

 

2019年4月27日,来自昆明和北上广的10位朋友(冯志恒、何利英、胡晶晶、李黎、林宁东、汪小金、汪杨皓、王永跃、颜建、张锋),作为一个团队,成功实施了“项目管理者千岛湖徒步挑战项目”。徒步路线为:浙江千岛湖镇客运西站至枫树岭镇,途中绕行大墅镇,全程50公里,半程25公里。原报名全程组的六位成员,全都完成了全程徒步;原报名半程组的四位成员,其中两位分别走完28公里和31公里,另外两位则完成了全程50公里。

整装待发

这个徒步挑战是每位成员的重要个人项目,也是整个团队的重要合作项目,取得了比预期更大的成功。我们不仅在规定的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要求之下完成了徒步挑战,而且实现了比预期更大的价值,包括个人自我突破、个人自信心提高,以及对团队合作的更深刻的认识。

前期准备

本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是从2019年3月14—24日,主要是招募团队成员。团队的预定规模为,最少10人,最多20人。3月14日,汪小金博士发布《“徒步 项目管理”千岛湖50公里伙伴行》,说明了活动性质、徒步路线、活动时间、人员要求、活动获益等,开始招募团队成员。截至3月20日,招募到团队成员13人,达到预定要求。后因五一劳动节调休影响(4月28日改成上班日),上海、深圳和杭州的3位朋友退出。前期准备阶段结束时,10名成员进入项目规划阶段。

规划阶段

3月25日,经全体成员协商一致,形成和发布项目章程,项目进入规划阶段。规划阶段一直持续到4月25 日,主要是编制项目计划,以及进行实际准备工作。团队本着协商一致和简单实用的原则,编制了工作分解结构、工作分解结构词典、体能训练计划、装备准备计划、风险应对计划、项目执行计划、后勤保障计划等。

除一位成员以外,全部九位成员都按照体能训练计划,从4月1日起开始了有规律的徒步或跑步锻炼,为27日的徒步储备体力。

在本阶段,团队设计和订制了徒步文化衫和遮阳帽。文化衫的正面是徒步路线手绘图和“PMP项目管理者千岛湖健行”文字,背面是汪小金博士的名言“知易行难非真知,心想事成必真想”。遮阳帽上印有“PMP”字符。文化衫和遮阳帽的设计和订制,由冯志恒负责,马保静手绘路线图,各成员充分参与。大家都对文化衫和遮阳帽非常满意!

文化衫和遮阳帽

在规划阶段的最后期,两位成员(常淑茶和马保静)因特殊原因而肯定无法成行4月27日的徒步。她们虽然无法成行,但仍然作为团队成员,给团队提供了大力支持。常老师一直在按体能训练计划做准备,还为活动宣传报道提供了特别支持;马老师是长距离徒步专家,为团队制定了体能训练计划,并一直为大家提供各种专业建议。特别感谢常老师和马老师对团队的支持和贡献!

在两位成员无法成行之后,经现有成员推荐,又有两位新成员(颜建和林宁东)加入。这样,徒步人数仍为10人。

执行阶段

4月26日至27日为执行阶段。4月26日,10位成员陆续抵达千岛湖镇指定酒店,并自由活动。团队对自由活动提出了相关要求,包括不能喝酒、晚上10点前就寝、第二天早上不得迟到。

4月27日早上,从酒店去指定餐厅就餐,路上花了比预期更长的时间,就餐时间也略有延长,再加上原来未考虑到的出发前解手所花的时间,导致了实际出发比预定的6点30分晚了45分钟,实际在7点15分出发。出发时,举行了简短的仪式,由汪小金博士再次向大家强调以下三点:

 我们不只是徒步,而且要体验人生,获得新的人生感悟。

 我们是一个合作团队,不是要相互比赛,大家要相互鼓励、相互支持,成员之间不能相距太远。

✤ 任何成员,如果出现心慌、恶心、头晕等症状,必须立即告诉其他成员,并协商处理办法。

行进在如画风景中

整个执行阶段,基本照计划进行,包括约10公里就有香蕉、苹果、饮用水和糕点补给。特别值得赞扬的是,半程组每位成员的表现都大大超出预期。半程组原定上午走完15公里,下午走完10公里。实际情况是,两位成员上午就超额完成任务,其中胡晶晶走完了28公里,林宁东走完了31公里;另两位成员(冯志恒和何利英)则随全程组走完了50公里。整个团队非常欣赏半程组成员的拼劲!她们的拼劲也激励了全程组成员。

全程组每位成员都按既定计划徒步,并注意关照半程组成员。半程组胡晶晶在约28公里处出现恶心等症状,及时告知了全程组伙伴并停止徒步,由后勤车接送到午餐地点。半程组林宁东,因为是在规划阶段最后期才加入,未能按体能训练计划进行体力储备,再加上前10公里速度过快,以及穿了轻便的“健步鞋”(明显不合适),所以在15公里过后就明显走不动了。在全程组伙伴的鼓励之下,他以坚强的毅力走完了31公里,到达了午餐地点与大家汇合。

下午1点至1点30分,全部成员陆续到达午餐地点。就餐、休息、拉伸和合影之后,半程组胡晶晶因突然接到工作任务而折返千岛湖镇,返回北京;半程组林宁东则乘后勤车前往目的地酒店休息;其余八位成员(包括半程组的冯志恒和何利英)再次出发,朝50公里目的地前进。

午餐后再出发

越到后面,当然就越困难。特别令人骄傲的是,这八位成员,无一人中途退出,大家相互鼓励,全都在12小时以内走完了全程。晚上7点15分,八位成员全部到达目的地“枫树岭镇”。合影之后,大家乘车前往附近酒店。

到达50公里终点

收尾阶段

27日晚上,九位成员在晚餐之后,就地进行了一小时口头总结。每位成员都高度肯定了徒步的成功和意义。大家表达的主要观点包括:

晚餐兼总结会

1. 心里重视和认真准备,是极其重要的。凡是认真按体能训练计划进行体力准备的成员,全都完成了50公里徒步。这也证明团队的训练计划的有效性。

2. 在不变中留意变化和寻求变化,对保持激情和决心至关重要。千岛湖骑行道风景很美,而且每一段都有所不同。无法想象,你能在运动操场上走完50公里。

3. 像50公里徒步这类活动,你原以为做不到,当你认真对待并勇敢去做之后,你才知道自己原来有那么强大的力量。其实,阻碍你取得突破的,往往并不是你的体力,而是你的精神。即便是身边的专家或朋友说“你做不到”,你也不要轻信他们的话,因为他们无法真的懂你。

4. 像50公里徒步这类活动,对于突破某种心理障碍、重建或加强自信心,非常重要。虽然借助医疗手段(如做手术)能够从生理上“治好”某种疾病,但要从心理上真正治好它,就得完成类似于50公里徒步这类挑战活动。挑战成功了,心理上的疾病阴影才能消去。

5. 成员之间的鼓励和支持特别重要。在能力稍弱成员几乎无法坚持时,伙伴的鼓励(言语交谈、微信群加油)和支持(减速陪走),促使了他们能够坚持下去,完成一个人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团队合作能够极大地拉高能力稍弱成员的表现。

6. 团队合作也能拉高能力较强成员的表现。不仅能力较强成员可以成为能力较弱成员的标杆,而且能力较弱成员也可以成为能力较强成员的标杆。全程组成员看到半程组成员的那种拼劲,就会以他们的拼劲为标杆,激励自己做得更好。

7. 我们“项目管理者”以团队方式进行50公里徒步,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明显不同于各种各样的人都可以参加的类似活动。各种各样的人都可以参加的活动,大家之间很难形成真正的团队,很难真正志同道合。

8. 团队的构成符合项目管理中对“团队多样性”的要求。团队中,有6名男生和4名女生,有60后(2位)、70后(3位)、80后(3位)和90后(2位)成员,有来自昆明、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成员。在多样性的团队中,成员之间的互补性有利于提高团队活力。

9. 骑行道边的植物,经过一年积蓄力量,到了春季就会成长一大截。这个道理,对于人也是一样的。我们都应该静下心来积蓄力量,然后在时机到来时,就猛地成长一大截。

10. 每隔约10公里的补给点是激励大家前进的重要因素之一。每次出发,大家最关心的是“斌斌(后勤保障员)在哪里?”,而不是去想着那个还很遥远的最终目的地。

11. 进行50公里徒步,这是做一个项目。虽然项目本身已经实现了相应价值(如人生感悟),但是还有更大的价值需要在以后通过运营去实现。这就要求大家在50公里徒步成功之后,继续保持或尽快养成每天徒步或跑步的习惯。应该每天保持基本的运动量,并且每周走一次或跑一次10公里或15公里,然后每年来一次类似于50公里徒步的大挑战。

口头总结的最后,汪小金博士基于大家的发言,概述了团队对于个人的三大重要作用:

团队对于个人的三大重要作用

1. 团队能够带来活跃和愉快的氛围,减轻成员对于“辛苦”和“疲劳”的感知,让成员快乐地去做辛苦的事情,愉快地去克服疲劳。

2. 团队成员可以互为标杆。只要每个人都善于看到别人的优点,那任何两个人都可以互为标杆。不仅能力稍强者可以成为能力稍弱者的标杆,而且能力稍弱者也可以成为能力稍强者的标杆,例如稍强者应该学习稍弱者的拼劲。

3. 团队成员可以互相鼓励和激励。一边徒步,一边通过交谈来相互认可和赞扬,这非常重要。你告诉我“我能行”,我就努力去做到“我能行”

项目结束

总结会的最后,布置了各人写书面总结的任务。书面总结,可长可短,或详或简,但必须要真实、有特色。

4月28日上午8点半,团队合影,并宣布团队解散,各人自行返程,期待明年再会!

个人书面总结摘录

冯志恒


“有心”是梦想的开始。依切实可行的计划去脚踏实地地践行梦想,就会渐近成功的终点。徒步50公里的梦想的实现,不正是一公里、两公里的累积吗?“知易行难非真知,心想事成必真想”,汪老师的这句至理名言诠释了“从梦想到成功”的全程。决心要下得快,不要犹豫,因为机会稍纵即逝。下定决心后,要制定细致、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坚决地践行,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当这些都做好之后,我相信一定会有神奇的力量助我成功!

何利英


汪老师在前面朝我们大喊“还有1.8公里”。1.8公里,这是我们最后的艰难。当我们翻过一个坡,看到前面有车打双闪,很醒目。突然,有掌声响起,血液开始上涌,那一刻想流泪,我们真的做到了!这是一次从“不可能”到“可能”,突破自己极限的过程。从完成人生第一个50公里的那一刻开始,似乎自己踏在地上的每一步都比以前更有力量。回想这个过程,我想与跟随自己内心的决定、汪老师旗帜般的引领、团队成员的互相鼓舞、细致周到的前期准备都是分不开的,缺一不可。从现在开始,出发,去遇到更好的自己!

胡晶晶


这是一次快速的远行!4月26日晚从北京到千岛湖,27日上午完成破自己记录的28公里徒步,下午又为公务而返京!回想这一天,沿途的每一段风景都不同、都美丽。28公里,我大概以往需要走上一个月吧!独行快,众行远,我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在去高铁站时,滴滴师傅说“你怎么会为了老师的一句话从北京跑到千岛湖来走了28公里就回去?用难听点的话说,是不是闲得蛋疼!”您不是我,怎知这几小时陪伴对晶晶的重要!这让晶晶对项目管理的情怀和老师的依恋能得偿所愿片刻!

李黎


徒步不单是一种运动方式,更像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场身与心的修行,目的不在于走了多少公里,也不在于用什么方式完成,而是在于“修行”自己的一言一行,并持续不断地修缮自己。所以去哪里、多长时间,都不必太在意。其实徒步更重要的是一种身心体验:一是放下生活中给我们带来的纷扰,使心境恢复到静如止水的状态;二是探索自己内心世界中很多悬而未决的困惑,让自己找到想要的答案;三是在内心平静而不避世的状态中,追求内心,向往自由。

林宁东


前期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反映了自己对徒步这个项目不重视,没有听取有徒步经验的前辈的一些建议,导致自己付出了代价。快到终点时,实在太累,旁边有很多休息亭子,很想进去休息,但一休息就走不到终点了,所以没有停下,就想着以后做任何事情开始了就不要停下,纵使周围的诱惑和困难很多,都不要停下,一旦停下了你最初的想法也会跟着一起停下。

汪小金


团队的成功比我个人的成功更加重要。正是每一位成员都完成了徒步挑战,才决定了整个团队的成功,才让我特别有成就感,特别为整个团队而骄傲。如果只是我一个人或少数人完成了徒步挑战,那我就会非常失望。在真正合作的团队中,任何成员都不会相互抱怨,而是会相互体谅、理解、鼓励和支持,而且会互为标杆、相互学习。

汪杨皓


倘若50公里徒步不是一条美丽的骑行道,而是要在跑道上跑125圈,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放弃。虽然距离没有变化,但骑行道让我们总能对下一秒的景色充满好奇与期待。也许有人会说我喜欢“规律”,变化会让我紊乱,但请记住,适度的变化使我们随时对世界保持好奇,适度的变化使我们成长与丰富。在不变中求变,留意每时每刻的新,那么即使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也能拓宽生命的宽度。

王永跃


我想说的是团队的力量远远大于个人,个人单独完不成的事放在团队中也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不可触摸。同时,我也坚信,成功是需要每一位想成功的人去努力、去奋斗,而每一条成功之路,都是充满坎坷的,只有坚信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的人,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颜建


目标的实现需要积极、充分的准备。由于长期坚持锻炼,这次的挑战于我是很好的检验,更增强了继续以前做得好的,调整以前做得不足的信心,使工作、学习、生活全方位得到提高。团队的激励需要共同发力。这次的徒步团队,年龄跨度30岁,平均年龄39.9岁,大家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做到了不可能!实现了自我突破!我完成了今生第一个50公里徒步,实现了一次新挑战。一次挑战即是一次提升,内心充满信心,未来继续前行!

张锋


生活中会遇见不同的困难或挑战,每一次彻底地击穿困难,对于自己都是一次成长,会让自己有所不同。越是大的苦难或挑战,越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要低估自己,把大难化小难,逐一击破,竭尽全力地击穿它,收获就会越大。虽然50公里的千岛湖徒步,并不是我经历过最难的一次徒步,但是由于我全力以赴地去完成它,让我也收获了很多。我相信,这种经历会不断地推动我向前。

关注更多请点击汪博士个人公众号文章:同样的徒步 更好的体验

https://mp.weixin.qq.com/s/oMa1boEL5wBRYITO9hQudA


本期编辑 | 莫莫格

内容审核 | 李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