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这一年,欧洲的大部分都处于王国状态,但是各国都开始大航海,探索未知世界,英国开始有了大学,荷兰人已经成立荷兰共和国已经闹了两年革命,还和西班牙王朝在对阵。当时的美国居住的都是勤劳善良原始的印第安人。日本的丰臣秀吉在织田信长死后打败了自己的反对者柴田胜家,开始修建了日本战国第一城大阪城。努尔哈赤开始以祖上的13副铠甲起兵攻击杀祖杀父仇人尼堪外兰。当时辽东的女真部族在李成梁的打压下还完全不成气候。中国还处于大明万历皇帝的统治下。国家已被张居正治理了十年,富足安康。国家开始开启了后张居正时代。这是大明皇朝的一个分水岭。万历皇帝初掌皇权,很是兴奋,决心励精图治,亲手改造这个国家。万历皇帝掌权后开始对张居正全盘否定,开始了自己的时代。嘉庆四十一年状元申时行在这年当上首辅,从此万历开启了三榜首辅时代。万历朝的首辅很有特点除张居正、张四维分别是嘉庆二十六年、嘉庆三十二年进士外,其他9位首辅都来自嘉庆四十一年进士榜,隆庆二年进士榜,和万历十一年进士榜。 这年春,万历皇帝虚岁21岁。亲自殿试出题。策文的题目长达500字。 题意: 为什么皇帝他越想励精图治,但后果却是官僚的更加腐化和法令的更加松懈? 这其中的原因,是在于皇帝他缺乏仁民爱物的精神,还是在于他的优柔寡断? 这一榜状元是朱国祚,榜眼是李廷机,探花刘应秋。 个人认为朱国祚的才学不及李延机。不过朱国祚的字写得极为漂亮。李廷机福建晋江人,一口闽南口音的官话,长得还没有朱国祚英俊,年纪大,字没有朱国祚写得好。当年李廷机已经41岁了,朱国祚才24岁。皇帝最终还是喜欢年轻人点了朱国祚做了状元。 朱国祚在万历一朝,基本上在东宫打工,做太子的老师。很少有出场机会。光宗泰昌皇帝临朝才进入内阁。可惜光宗短命,天启三年,魏忠贤觉得他很麻烦就把朱国祚赶回家去了。 对于朱国祚中状元此事,独中两元,解元、会元的榜眼李廷机大为不服。但是是皇帝钦点,又不服不行。不过后来,皇帝极为喜欢李廷机,万历三十四年,被选入内阁。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升为首辅大臣。 古代大臣的下台有两种,辞职与免职。但是李廷机既不是被皇帝削官,也不是辞职获得批准,而是靠一种极其特殊的方式下台的。是是历史上递交辞呈最多的大学士。 李廷机的下台比较尴尬。这源于万历皇帝懒得可爱。 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九月十六日起,万历皇帝就开始罢工了,三十多年如一日地窝在巴掌大的紫禁城里冬眠。其间,大臣们无论怎么恳求、谩骂、抱怨还是造谣,他就像一颗锤不扁、蒸不烂、煮不透的铜豌豆一样,就是不上班,不见大臣,不办公。官员们毕竟是臣子,就算再有胆子,也不能跑进后宫把皇帝大人拖出来批斗。所以,万历是最让大臣们头大的皇帝。皇帝的专职工作是治理国家,他不工作,国家肯定乱套。万历统治下的明朝一天比一天糟糕,最明显的一个情况就是“人滞于官、官曹空虚”,即官员任免工作大面积瘫痪。该升官的升不了官,该退休的退不了休,该补员的补不了员。到万历四十七年,中央九部中只有户部和通政司有部长,刑部和工部由其他部门兼职代管,吏部、礼部和兵部只有公章没有人,督察院和大理寺最狠,没人上班也就算了,连公章都丢了。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李廷机被提拔进入内阁供职时。一入阁便惊呆了,中央九部全部官员加一起31人,空缺竟达24人!这还不算下面跑腿的小官。这意味着几乎每个人都在拿一个人的薪水,干两个人的活。更难办的是全国各地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份奏折送来,等着万历批阅。但是懒惰的万历看都不看,让成堆成堆的奏折躺在皇宫里和自己睡觉,当时有个流行的说法叫“留中”。工作难也就算了,可恨的是当时东林党已经成了气候,他们一心想让李三才、郭正域两人做进入内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帮人成天写奏折、泼口水。李廷机不像万历那么脸皮厚,挨了几个月骂就扛不住了,拍拍屁股递上辞呈准备走人。他原本估计皇帝大人懒点,得交个三五份才能批下来。所以为了早点办完手续,他要让皇帝看到自己辞职的决心。为此,他把房子捐给穷人,让全家老小卷铺盖先走,自己则一个人跑到庙里凑合住了下来。 5份辞呈交上去了,万历没反应。李廷机毫不气馁,又写了5份,万历依然没反应。李廷机火了,继续写,写50份,就不信万历不给批。就这样,可怜的李廷机在破庙里住了整整5年,写了123封辞呈,其结果是皇帝的批条没得到,反倒得到一个“庙祝阁老”的绰号。最后,李廷机彻底崩溃了,索性自己把自己解雇,顶着抗旨的罪名、冒着杀头的危险,自作主张跑回福建老家去了。幸运的是,万历连追究都懒得追究,任他去了。4年后,贫困潦倒的李廷机病逝,万历这个时候罕见地勤快了一次,赐赠他少保头衔,谥“文节”。 探花刘应秋,心高气傲,看不惯官场作风,经常讥讽达官贵人,得罪不少人,所以一辈子没当什么大官,和汤显祖关系极好。但是刘应秋的儿子刘同升挺争气,崇祯十年中了状元,后来明亡后,在江西老家抗清,劳累而死,也算是为大明尽忠了! 同年参加考试的还有两个首辅,一个是二甲十二名,叶向高。一个是二甲三十名,方从哲。李廷机走后,叶向高续任首辅大臣了。当年从奸相沈一贯(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的首辅)开始了更激烈的党争,文官集团互相攻伐,天天道德绑架,磨嘴皮子,喷口水,叶向高当了两年首辅就致仕了。然后为了缓和党争,高级的和事佬方从哲出任了首辅。方从哲出身锦衣卫,又是浙江籍人。浙党与东林党为了缓和一下矛盾,就折中让方从哲担任首辅大臣,只是方从哲这个和事佬并没有改变文官集团互相扯皮。反而使得文官集团对内生活严重腐化,对外满嘴仁义道德,却不干点实事,加速了大明朝的衰亡。方从哲无奈的和着稀泥一直和到万历皇帝驾崩泰昌皇帝继位。 二甲二十二名申用懋,正是申时行的儿子。为这事,言官弹骇过申时行,但是万历皇帝无视。 二甲第四十七名,东林党徐大化,此人被阉党利用弹劾熊廷弼,自毁长城。留下千古骂名。 三甲同进士出生二百二十一名,就是古代文学巨作《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 三甲同进士出生二百七十一名,最后一名。由海瑞的老乡梁云龙中了。梁云龙生于海岛之上,自然穷困的要命,十三岁读书,五十岁中功名。当时在家赋闲的海瑞写信为其庆祝。梁云龙在海南还有些名气,一生比较崇拜海瑞,当官以后还给海瑞写了一篇文章。 1583年这一科的进士左右了万历后14年的朝政,直接影响到了崇祯朝。虽然人才辈出,但是多数都加入了党派之争。说明朝亡于这些人手上也不为过,尤其是叶向高,后为东林党党魁,后又任天启皇帝首辅,漠然任政治斗争斩杀辽东坚石熊廷弼,从此辽东再无人能抵挡后金崛起。 这一榜后,明朝再无这样人才辈出的大榜。在这一榜的进士们大多数都卷入到了大明晚期的党争,争来争去,最后让明朝灭亡在一个驿卒之手,后又被满族人入侵中原夺了大明苦心经营了十三朝江山。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大倒退的少数民族朝代。 万历十一年刚刚亲政雄心勃勃的皇帝和万历十一年榜的这些激情文字的进士们,绝对猜不到61年后,大明皇朝会走向尽头。终其原因,他们都是在权力里迷失了初心,最后黯淡收场! 每每及此,唏嘘不已。 (图片均来自网络) |
|
来自: 昵称25382711 > 《社政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