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弦夏钩秋毛冬营说脉象

 大爱无疆寻易堂 2019-05-02
春弦夏钩秋毛冬营说脉象
《素问.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读后感

                              其气來实而強(弦而有力),此谓太过。病在外。
     春脉: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脉气: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
                                          其气来不实而微(弦而细小),此谓不及。病在中(内)。

                                          其气來盛去亦盛(洪而有力) ,此谓太过。病在外。 
     夏脉: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脉气:來盛去衰,故曰:钩。
                                          其气來不盛(洪而无力),此谓不及,病在中。

                                          其气來毛而中央坚,两旁虚(轻按重按),此谓太过。病在外。
     秋脉: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脉气:轻虚以浮,來急去散(松散),故曰:浮。
                                          其气來毛而微(细小),此谓不及,病在中。

                                          其气來如弹石,此谓太过。病在外。
     冬脉: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合藏也。故脉气:沉以搏(有力),故曰:营。
                                          其气去如数(速)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其气來之如水之流者,病在外。
    脾脉:脾脉者土也,脾为孤脏,以灌四旁者也。善者(正常者)不得可見(无法比拟)。
                                          (其气)如鸟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以上是根据书本上所述,整理成的四时脉象。如果加上长夏主脾之一说,那是一年“五季”的脉象便聚全了。但书中认为“脾为孤脏”,而所为孤,是不与四时中的某一时单独掛钩。但它又与四时之脉又有密切地相关,由于它以“中央土以灌四旁”,所以与四时脉象都有关联”。问题是四时脉象仅是四时时令中的正常脉、外感脉、内伤脉而言。并且这也仅仅是参考,必须四诊合一。脾脉不及之“如鸟之喙者”,我认为是雀啄脉,犹如如今的心律火常。
    中医视病,必须采用望、问、闻、切四种诊法,缺一不可。望而知之虽为之神,但能做到“PET一一CT”这样的效果,上下五千來,只有传说中的扁鹊一人而已。问诊是医生釆集病史、探求病因、分析病情所必须用的手段,而且问得越周詳,对病家,对医生自己越有利。
    中医的脉诊,虽然每人必候,但千秋各有不同,即使是《脉经》所述,也只能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就本篇之上一篇一一《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中:“平肺脉來,厌厌聂聂,如落榆荚”,你如何去体会?如何去理解榆莢下落时手指上妁具体感觉?
    切脉必须在静候中觅得,故亦称谓“候脉”。而诊法是有规矩的:“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散发),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指尚未活动)。《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照这样的规矩,每天在门诊上给病人候脉的医生们,基本上都是一种形式而已。
    清晨起床前,您按一下自己左右手的寸、关、尺,以轻按、中按、重按來体会春弦、夏钩、秋毛、冬营是什么味道?若能坚持一段时间,或有所得,尽管在别人身上派不到什么用场,但心得是自己的。
    解释几个字:弦:琴弦,故软弱、轻虚而滑,并非指硬、紧、直,否则会断弦。关于钩的诠释我认同张志聪的诠释:“心脉通于夏气。如火之发熖,如物之盛长,其气惟外出。故脉來盛而去悠,有如钩象。” 一一逐渐细而尖也。毛:有地面谷物的意思,那末与秋收似乎有一定的联系。不毛之地,便不能称之为土地。营:此指人体内的营气。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规律,营尚有驻扎得牢固,粮草充沛之营盘的意思。所以沉稳而更具有与外敌搏取胜的实力。我在学中医时,老师把四时脉说成:春弦、夏钩、秋毛、冬石。虽石有“泰山石敢当”的強力,但无事而主动出击,犹如弹石,有背于藏精,有伤于身体,故中医有“各不藏精,春必病温”之说。所以,还是用“营”妥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