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天寿《芳草天涯》

 fuhaizhenren 2019-05-02
潘天寿《芳草天涯》

潘天寿 芳草天涯 匡时2011春拍 成交价460万元



作品鉴赏

诗情共画意 咫尺接天涯——读潘天寿《芳草天涯》
沈玮

潘天寿是我国传统文人画的最后一位大师。乃师吴昌硕赞誉道:“阿寿学我最像,跳开去离我最远,大器也。”本幅作于壬戌1922年盛夏,处于潘天寿绘画生命的艺术启蒙时期。这时节距离他从浙江第一师范毕业后不久。接触到经亨颐、李叔同等名师,受到艺术和人格的熏陶,对中国画的理解、人品与书画的关系、审美境界及眼力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本年在浙西孝丰县高等小学教书。孝丰是一座美丽的山城,苕溪沿城南向东,经湖州流入太湖。城内古迹颇多,又是一代大师吴昌硕的家乡,文化气氛不错,再加上那里有几位老同学,可以常在一起研讨诗文书画。这都是潘天寿之所以要转到孝丰的原因。潘天寿教书十分认真,据说光是备课笔记就有一大捆。
在孝丰期间,潘天寿的作画兴致很高。已常画丈二巨幅。有一次想画一张墨龙,寻不到大纸,就用十二张四尺宣纸黏成大幅,铺在方砖地上,将盆里调好的浓淡墨水浑泼下去,用大笔左右涂抹,顷刻即成。这年暑假,潘天寿与老同学沈遂贞联合在孝丰一字楼开了一个书画展,沈主要是书,潘主要是画。展览会展出了他在孝丰作的杖二《松月图》,以及荷花、杜鹃、葫芦、梅、兰、竹、菊、石鸡、鱼鹰等;人物则有仙有佛,也有乞丐;有山水寒林,还有枯木泉石。这些作品,幅面都相当大,笔墨淋漓酣暢。本次展览对潘来说是初出茅庐初试锋芒,为他日后求教于吴昌硕奠定了作出主要铺垫。这个时期他留存的作品很少,但很有个性,放荡不羁。《秃头僧》、《一帘花影图》和《雪景八哥图》等分别为潘天寿纪念馆和青岛博物馆所收藏。
“楼前芳草接天涯”句,语出《浣溪沙》一词:“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一说为李清照作,见于《漱玉词》中,而《全宋词》归入周邦彦名下。”这时的创作正如他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所主张的:“世上每谓诗为有声之画,画为无声之诗,两者相异而相同。其所不同者,仅在表现之形式与技法耳。故谈诗时,每曰“诗中有画”;谈画时,每曰“画中有诗”;诗画联袂时,每曰“诗情画意”。”。
本幅意将“诗情”铺陈为“画意”,堪称诗画联袂之佳制。然诗请无限,“楼前芳草接天涯”,是一丛向天边无限延伸的画境,如何在咫尺画面中表现之?端赖画家“表现之形式与技法”之非常了得。构图出其不意,采用仰视法,近景占据画面下半部,以淡雅之笔墨写出栅栏花草,是为“楼前芳草”;然后在画面中部右侧,突然一蔓枝茎欹斜而上,越过栅栏,淡淡笔线似有若无,似断若连,穿画面左上角而出,意“接天涯”。世称潘天寿过人处,在构图新奇,此幅青年之作已见端倪。画幅形制亦殊为不凡,采用高与宽接近六比一的超大比例,强化了画面咫尺天涯感。
款识:前芳草接天涯。偶读漱玉词,择句以题之。民国十一年(1922)阿寿。壬戌(1922)盛夏避暑西子湖头,距市廛远,俗尘稍减,读书之暇,常作数纸自课,此其一耳。迄今忽已三年,偶捡旧作,另有记忆。渐愧渐愧。邦怀先生鉴。甲子(1924)寿重识。


作品资料

作者  潘天寿  
尺寸 172×29.5cm
创作年代  1922年作
估价  RMB  3,500,000-4,000,000
成交价 RMB  4,600,000
专场 近现代书画专场(二)
拍卖时间 2011-06-07
拍卖公司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出版:
1、《近现代十大名家作品集》,台湾长流画廊,1990年。
2、《潘天寿书画集》下编P13,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
3、《散珍集成》P241,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4、《国粹四大家---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P144-145,商务印书馆,2010年。
钤印:天寿二十后所作、阿寿、 潘天授、学心听、胥山下民






━━━━━━━━━━━━━━━━━━━━━━━━━━━━━

阴山箴言 阅画千卷,不如读透一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