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什么补阳气?

 wwga067 2019-05-02

与其追逐摸不着头脑的阳气大补,倒不如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补不补阳气,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吃什么吃什么,不饿着,不过量,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就是最好的“大补”。

吃什么补阳气?我的观点是先搞清楚什么是气,什么是阳气,再说怎么补吧!

1、哲学上的气

哲学上,气是指运动着的、至精至微的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是标示着占有空间、能运动的客观存在。气在中国古代是对世界本原的粗浅认识。从云气、水气到量子、场,无不涵盖其中,可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哲学上,怎么理解气,都可以,因为哲学概念可以高度概括。换句话说,哲学概念越抽象,越精炼,哲学意义越加深远。这个毫无问题。

2、中医上的气

中医气机学说认为,“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八十一难经·八难》言: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因此可以认为,人体是气的聚合体,并由气主司着生命活动,而气具有物质与功能的,或阴阳的双重属性。

“气”的含义较广,包括人体内能运行变化的精微物质,或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均泛称为“气”,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

小编短评:中医的气机学说,在中医理论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气”到底是什么,无论《黄帝内经》,还是《黄帝八十一难经》,都没有对“气”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3、中医理论上的阳气

中医理论认为,阳气是受于父母的先天之气和后天的呼吸之气及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的。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内经·灵枢》上称:“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 保阳气,益阴精。保养阳气和补益阴精,这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一条重要原则。

问题是,父母的先天之气是什么气?后天的呼吸之气是什么气?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之气是什么气?中医对于“气”不能做出基本的定义,就会牵扯出一系列逻辑混乱。阳气是这气那气的混合之气,就是典型的代表。

4、中医气机学说的混乱逻辑

《八十一难经·八经》言“”气者,人之根本也。那么请问,人之根本是什么呢?首先,不能说,人之根本就是气吧?。因为不能说“气者,人之根本也;人之根本者,气也”。其次,从本质上讲,气就是气,气的变化就是气的变化,二者不能混为一谈。第三,在“气”没有明确定义的前提下,谈“气机”、“气化”,根本就是驴唇不对马嘴。

这种缺乏基本逻辑关系的理论,在中医中随处可见,阴阳五行,气机学说,六淫外邪、情志学说、脏腑理论、经络理论等等,无不是这种逻辑混乱的结果。

以阴阳理论为例加以说明,《黄帝内经》开口说,阴阳者,万物之本。但什么是阴阳?始终不能定义出来。可以赋予万物阴阳,但是,万物没有阴阳,不受任何影响。现代科学理论和诸多实践证明,不依靠阴阳,该干嘛干嘛,一点不收任何影响。

跟阴阳一样,“气”既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同时,“气”又是一个没有任何用处的狡辩名词。什么都是气,什么都没气。

可以断定,中医的“气机”、“气化”从根本上就是一个混沌词语,像极了狗皮膏药,什么都是气,又什么都不是气。

5、气的概念和定义不清楚,谈阳气,谈补阳气,你信吗?

很显然,前面讨论了那么多,几千年的中医,从历史到现在,始终没有把“气”给定义清楚,作为“气”的一种的阳气,一样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如果问,给飞机吃什么能补阳气?你肯定会认为我傻。对吧?

因为,不知道飞机的“阳气”是什么,就谈论给飞机吃什么,不但傻而蠢,而且还有骗的嫌疑。

不知道人体的“阳气”是什么,就谈论吃什么补阳气,是不是一样呢?肯定是傻而蠢。如果用这样傻而蠢的建议来换你的钱,肯定就是骗子了。你说对不对?

6、能吃什么吃什么,不饿着,不过量,适当运动,保持良好心态就是最好的“大补”

中医混乱的气机学说告诉我们,与其追逐摸不着头脑的阳气大补,倒不如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补阳气不补阳气,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吃什么吃什么,不饿着,不过量,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就是最好的“大补”。

那些中医养生高论,补阳滋阴的鬼话,少听为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