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期预防,远离黄斑变性

 万宝全书 2019-05-03

我们经常把眼球比作精密的照相机,角膜和瞳孔相当于自动光圈,负责采集图像和光线;晶状体是个可以调节的凸透镜,相当于变焦镜头;而视网膜相当于胶卷,是最终成像的部位;而视神经负责将光信号转换成化学信号,传到至大脑皮层,使我们产生感官和判断。黄斑是视网膜上关键部位,之所以叫做“黄斑”,是因为黄斑区富含叶黄素,眼底检查时看起来比周围的视网膜颜色要暗些,这个区域虽然只有2mm,但却是感光最敏感的地方,是眼睛的光学中心,负责呈现色彩细致部位及视野中心的图像。中心视力对日常生活非常重要,看书、看钟表上的时针、识别面部特征等活动都对中心视力要求很高,因此黄斑的功能对视力是决定性的。

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黄斑变性是视力的四大杀手。相对于有色人种,黄斑变性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较高,该病引起的失明远比前三种疾病要高。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重,黄斑变性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更糟糕的是,人们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因此有必要认识一下这种疾病,并在日常生活中留意保护眼睛,预防和减轻黄斑变性。

黄斑变性有哪些症状呢?在疾病的早期,视力没有明显的减退,中心视力仅有轻度的受损,可能看书的时候注视的那个字恰恰看不到;有轻度的视物变形,表现为轻度的大视和小视,或者看东西扭曲。随着病变的进展,症状逐渐加重,中心视力严重损害,有中央暗点,病变越重黑影的范围越大,视物模糊和变性也逐渐加重。

如何检测自己是否患有黄斑变性呢?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临床上常用的检查黄斑变性的方法:Amsle方格表。在白色的纸板上有黑色的格线,格线中央有一个黑点作为注视点,被检查者站在距离方格表30cm的距离,一直注视中央黑点,并描述看到的形状、回答检查者的问题。正常人看所有的线条都是直的,整个表格的图像都能看全,并且每个方格大小相同,如果感觉网格线扭曲变形、局部线条模糊,并且在黑点附近有暗区、看不见里面的线条,则高度可疑黄斑变性。很多医院提供可带走的Amsle方格表,方便老年人在家自己检测有无黄斑变性。

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并且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及时发现早期治疗非常重要。黄斑变性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治疗方法上也不尽相同。干性黄斑变性是指黄斑部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玻璃膜疣形成,这种变性没有特异的治疗,应注意预防紫外线对视网膜的氧化应激损伤,患者可可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药物,以延缓老化的进程;研究显示,补充叶黄素可能对早期的黄斑变性有一定的改善效果。湿性黄斑变性是指视网膜色素上皮下方有新生血管形成,容易发生出血,严重影响中心视力。对于湿性黄斑变性,可以选择激光封闭新生血管、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因子药物等方法。

黄斑变性不好治,平时预防是关键。1. 调整生活方式,戒烟、减肥,多吃蔬菜水果,提供足够的营养元素,适当服用含有叶黄素的复合维生素片。2. 黄斑变性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直系亲属有人罹患黄斑变性,应该定期检查。3. 保护眼睛,避免紫外线损伤视网膜。

如果怀疑自己得了黄斑变性,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检查,并根据变性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治疗。再次提醒老年人,目前针对黄斑变性尚无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一些非正规机构虚假宣传包治黄斑变性一定是不可信的。

附:对近期讲解的几种发病率高、致盲性的眼病进行总结梳理。

1、青光眼:眼内压升高,压迫视神经,导致视神经萎缩,常见症状为眼胀、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缩小等,严重可导致失明。

2、白内障:年龄、紫外线等慢性刺激引起晶状体浑浊,主要表现为渐进性的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光敏性减低。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长期高血糖刺激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或黄斑水肿,使成像不再清晰,严重者可以失明。

4、黄斑变性:视网膜黄斑部的色素上皮细胞萎缩,或者色素上皮下新生血管形成,主要症状是视物变形和视野中心暗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