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高考写作专题:作文如何做到有文采

 老刘tdrhg 2019-05-03

2019高考写作专题之文采

为什么要求“有文采”?因为语言能力是高考作文诸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和最稳定的能力,所以,语言能力的考查是作文考查的主项。考生作文如果做到“有文采”,就能够显示文化功底和写作才气,一篇灵气飞动、满篇生辉的文章势必赢得阅卷教师的喝彩。

什么叫文采?文采本指事物具有错杂艳丽的色彩,现多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典雅艳丽和令人赏心悦目的色彩和风格。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文采主要通过其优美的语言表现出来,达到词清、句丽、妙语连珠的境界。高考考纲要求的有文采,一般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这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语言标准。

1用词贴切

所谓用词贴切,就是要求从几个可用的词语中,选用最恰当、确准确、最生动的那一个,把所要表达的意思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用词简练、精当,凸现简约之美;运用叠词,加强语意,表现节奏之美;多用四字格,两两对举,形成和谐之美;用语适当含蓄,传达意蕴之美;适当点缀文言词语,展示典雅之美;恰当运用口语,俗中见奇,呈现语言淳朴之美:善于选用贴切的词语,就能为语言添光增彩。

因此,对文采的追求,首先表现为对词语的选择和锤炼。具体说来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1)讲究辞藻美,遣词造句生动、活泼,巧妙运用动词、形容词、修饰语、叠字叠词等。

(2)词语丰富,同义词使用准确、富于变化,反义词运用得当而又对比鲜明。

(3)用词还要讲究自然、优美、不造作、机智幽默,充满情感。

如: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又踹了被子!”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点评】这段文字用词得当,“轻轻”、“步步”、“慢慢”等叠音词,重复使用,搭配得十分恰当。“拉”、“移”、“离”几个动词的运用生动具体,不仅准确地表现父母夜深回家踮起脚尖走路对“我”的关爱,而且使句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强化了情感,增加了文句的音乐美。

又如:她踮起脚尖卖力地踩着打禾机;她踮起脚尖把一筐筐的稻谷放进高高的谷仓里;她踮起脚尖摘下树上的桃儿、桔子,挑到几里外的集市上卖;在集市的人堆里,她高声叫卖,那姿势仍是踮起脚尖……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

【点评】文段用语贴切,生动形象,极见作者的炼字功夫。“踩”、“放”、“摘”、“挑”这几个动词运用的十分切当,准确刻画出母亲的勤劳,具体可感,极富语言张力。

2句式灵活

句式,指的是句子的结构方式。不同的思想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也可以用几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句式不同,语气情调也就随之变化,因此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效果也就不一样。例如:整句(如四字格等)使文句整齐,散句使文意流动。巧用口语,文章定显活泼之趣;巧用文言,文章自有古雅之风。

所谓“句式灵活”,是指作者写作时,根据语言环境的特点和表达的需要,在不改变意思的情况下,恰当地选用句式,灵活地变换句式,使句式呈多样性,这样行文才会活泼、自由,不呆板。写好“亮点”语句,对整篇文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长短结合,整散并举

文中的句式缺少变化,文章就会显得板滞沉闷。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注意句式的灵活运用,以丰富语言节奏,活跃文章形式。

如,看:美丽的大自然,柳絮摇曳,燕子北归,艳阳高照,蝉鸣虫唱,麦浪吐金,丹桂飘香,雪花纷飞,寒梅傲雪。在这独具韵味的世界中,不要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打开窗子,看看屋外,推开大门,来到田野,踮起脚尖,伸开双手,闭上眼睛,倾听风声,触摸空气,一切都是那么地清新自然,让人神清气爽。

【点评】文段词汇丰富,选配精当,句式变化灵活,长短句、整散句交错运用,灵活达意。特别是四字格的运用,两两相对,构成了语言的匀称、和谐之美,如“柳絮摇曳……寒梅傲雪”以及“打开窗子……触摸空气”属于结构整齐句式,但这两个整句中间又插有“在这独具韵味的世界中……”一句,整齐中参差错落、富有变化,气韵流畅,节奏和谐,构成灵动自然的美感。

(2)典雅精致,文白互见

虽然文白夹杂是作文的大忌,但在关节处偶以文言来表达,有时会因其言简意赅、独具文采而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

如:见证是用心来看清事物,是一种使人铭记在心得“看”。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他见证了盛唐繁华的景象,也见证了朝廷黑暗的一面。他放荡不羁,对官场的腐败深恶痛疾。他洁身自好,保持自己的豪迈与潇洒。他将见证的一切铭记在心,深深地思索着自己的人生,终于,他放下了包袱,放下了官场的名利。“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五岳巡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和他齐名的杜甫,见证了唐朝的衰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激起了他无限的哀愁,他的心胸博大,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的见证、他的忧国忧民令我们崇敬。他用自己的心去见证社会的变迁,又用见证来书写晚唐的凄惨。

【点评】这段文字,句式中巧用文言,文白交错辉映,使文句节奏舒缓,用语厚重,显得古朴、自然,展现一种古雅之韵味。

(3)生动活泼,个性鲜明

要充分体现新时期中学生率真开朗的性格特点,努力展示自己的语言风格,使自己的文章语言或雅致凝练,或俏皮幽默,或优美诗意,或严谨理性,真正做到既生动精彩又极富个性色彩。

如:“90后”的我们,热情敬业是我们的精神,吃苦耐劳是我们的写照。奥运期间,是“90后”大展拳脚的时机。奥运火炬传递期间,在火炬手身旁默默护跑的人员,是“90后”;用灿烂的笑容,流利的外语接待外国来宾,尽显大国风范的是“90后”。“90后”的我们更愿意与社会交流,更愿以自身的活力来染红这个火红的八月。

“90后”的我们,更多的是对社会无尽的爱。汶川大地震后,举国同哀。虽不能远赴灾区,但在校园里,也可见“90后”忙碌的身影。开广播,呼吁全校师生捐款,共同关注灾区;拉条幅,倡导社会人士人人献出一份力。稚嫩的脸皮下饱含着对祖国人民深切的爱;青涩的嗓音下是一代人对社会的爱意。我们用实际行动说,我们是祖国一分子,我们爱国。

【点评】上面文段文句活泼自然,用语鲜活,特性明显,形成学生自己真实率朴的语言风格,把“90后”激情四射的青春活力挥洒出来。活现了“90后”的独特而又逼真的形象。

(4)内涵丰富,意蕴隽永

内涵丰富、意蕴隽永的句子,在文中能起到创设情境、点明题旨、升华主题等作用,能启发读者知其意,明其理,动其情。这样的句子,是文章中最容易出彩的“亮点”。

如:我们是矛盾的一代,我们背后是黑暗,前方是光明。我们肩负中华大地的希望,怀着一个个破蛹成蝶的梦,我们90后,需要踏上一条泥泞的路,去检验自己脚印的坚实。我相信,浴血而归,已成蝶。……

【点评】上面文段句子内蕴浑厚,表意丰赡。作者以发展观点进行拓展,提出“我们90后,需要踏上一条泥泞路,去检验自己脚印的坚实”这一愿望。立意高远,思辨性较强,彰显了文章深度。

3善于运用修辞手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修辞无疑是使语言有文采的重要手段。善用修辞,文章就会显得内容丰赡,气势充沛,辞采华茂,形象富丽。高考佳作几乎都是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的。

综合运用多种修辞句式,可增强文章的美感指数和文化内涵,增强文章整体之美。排比句,给人以一泻千里的气势之美;对偶句,给人以音韵和谐的整齐之美;比喻句,给人以形象生动的真切之美;设问句,给人以回旋思考之美;反问句,给人以不容置疑的铿锵之美;比拟句,给人以鲜活灵动之美。

如:微笑,恰如淌过的溪流,柔和恬静;微笑,恰似那悬挂的一刀新月,皎洁光亮;微笑,又恰是那挺拔的苍松,积蓄着万般力量……

【点评】此文段运用比喻句构成排比,富含诗意。“如淌过溪流”“悬挂的一刀新月”“挺拔的苍松”形象得点出微笑的力量,生动的想象将读者带入后面的阅读,自然简洁。

又如:踮起脚尖,听晨风抚过松林,飒飒作响,那是林海的呼吸;踮起脚尖,感受初阳掠过草地,拾起珠玑,那是天外的暖意;踮起脚尖,看蝶翅轻拍花朵,曼舞飞扬,那是生命的活力。踮起脚尖的人生异样精彩!

【点评】本段文字生动、形象、贴切,恰当的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的美好感觉,对人生的极度热爱,传达的十分真切,让人如临其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再如:我们因时代而开放与不羁。不裹足、不留长辫、不用只背“之乎者也”上考场,我们打破愚昧的条条框框自在地生活着,这是时代赐予的洒脱;我们掌握各种语言,接受各国文化冲击,可以坐在家中尽知天下事,这是时代赐予的视野;我们可以无处不在,无论是乘坐孙大圣的筋斗云般的交通工具,还是利用家中猫眼般的网络,我们四处可留下自己的“足迹”,这是时代赐予我们的广大神通……因此我们骨子里便有那么多自傲与随性。但尽管外面世界纷纷扰扰,我们仍是热爱传统的。我们读诸子百家,学庄周的洒脱,悟孔丘的孝仁;我们背唐诗宋词,寓情于诗地抒发一两句感慨,摇头晃脑;我们也看鲁迅,我们也听古筝。若有人抵毁传统或偷窃文化宝藏,我们是愤怒的,因为我们仍在乎属于我们的那一方故土。所以我们仅仅是传统的新潮一代

【点评】上面文段用词恰当,善用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把“90后”的所思所想,运用排比手法,抒发的淋漓尽致,绘其声,描其色,写其态,摹其质,传其神。造成一种一泻千里的气势,很好的表现“90后”人的生活情状,真实可信。

4文句有表现力

“文句有表现力”,应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是思想感情的丰富性,二是语言形式的形象性。优秀的文章不管是哪种文体,总有一些语句言约而旨丰,它们或蕴涵生活哲理、人生真谛,给人以理智的启发;或饱含深厚的情感、独特的体验,使人感悟到人生的况味,产生强烈的共鸣。

(1)引用诗词、名言,提高文化蕴涵

灿若群星的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文”有诗书气自华,引诗词入文不仅可以使语言大放异彩,而且也会显示出考生深厚的文学功底。

例如:“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站在她落英缤纷的院落门口,我看到她正为丈夫送别。丈夫即将同幕僚开始泰山之行,她不能陪同前往。想到二人不能共处的痛苦相思,她秀眉轻蹙,吟出那篇感人至深的词,丈夫听闻,竟直言再也无甚去意。“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萧条的庭院内,梧桐落叶,黄昏细雨,她提起笔,将一腔因国破家亡、颠沛流离而生的凄苦哀怨诉诸笔端,成就了她那篇惊世也是绝世之作。于是我明白,这或许是我最后一次见她。此时我似乎看见纸上的墨迹一下浸开,挽出一朵绝代惊艳的墨梅花……

【点评】上段文字引诗入文,辞采丰赡,文笔细腻,如行云流水;意境凄清,低沉,读之使人感受到女词人坎坷际遇。

(2)调动逻辑思维,使议论语言准确严谨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要想提升语言,使之严谨周密,就要调动逻辑思维,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让文章闪烁出智慧的理性光芒。

例如:诚然,有人说坚持到底就一定会成功。但这是建立在你选对了路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你一开始就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道路,那岂不是与成功与梦想恰恰南辕北辙么?你再有毅力,再有精神,就像赶车去楚地的人再有盘缠,再有干粮,再有骏马,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离成功越走越远。

【点评】这段文字语言严谨、周密,分析论证“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全面、辩证。有力的论述了观点,使文章富含哲理,给人以启迪。

(3)运用细节描写,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细节语言是最具感染力、最能真切细腻地打动人的语言,文章中的细节刻画就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把生活有声有色地再现出来,给人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

例如:时间久了,老屋也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房。村里的人劝爸爸把屋拆了,我没肯,当然,爸爸也执意没有答应。记得他同我一起走到老屋那挂锁的门口,听他喃喃地说:“等我老了,还住在这屋里。”我想我是懂的:爷爷奶奶都在这里去了,爸料想是在这门口看到了他们的身影;而人近中年,也想到了自己的归宿。那时候,我天真地应了一句:“爸,等我老了,也住在这屋里。”爸没吱声,摸了摸那扇小木门,转身便走了。我想他是不愿在老屋的门口哭,怕爷爷奶奶瞧见了伤心。

【点评】这段文字运用细节描写,将爸爸对老屋的浓情,对老屋的亲近,对老屋的留恋,对老屋的伤感,对老屋的坚守,真实得展现出来,画面虽为平常人事、琐碎家常,但寻常中显奇崛、疏淡中见真情。在细微之处打动读者,让读者为之心颤。

(4)运用含蓄蕴藉的语言,增强表达力度

含蓄的语句,用于开头、结尾或其他关节处,或起笔脱俗,或收束有味,凝聚文章的精神,点明题旨,令人遐思迩想。

如:见证是记忆的凝聚,是心灵的观察。我们在见证人生的喜悲中感悟人生;我们在见证历史的变迁中体味改变。一生中我们会见证很多事情,让我们做好见证人,见证自我的发展,见证群体的进步,见证祖国的腾飞!

【点评】文段用简洁语言,点明题旨,收束有力,富有韵味,把作者的感悟含蓄表达出来,增强了文章的魅力。

【佳作示例】

平庸

王希

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渺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

只是一个招牌,却可以让这一家平凡的餐馆从一干“某氏餐馆”、“某某小吃”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

不由又想起一群人,他们也曾坐在这考场,也曾为了理想而奋斗,而他们现在,叫做“蚁族”;他们的住所,叫“蜗居”。当社会的风霜吹凉了热血抹平了棱角,当学过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丢弃在脑海尽头,他们早忘却了身为高学历人才的骄傲,沉寂了,平庸了。最可悲的不是身居不足盈尺的斗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保暖,而是丧失了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忍让顺从。没有人生来就是任人践踏的草芥蝼蚁,但如果有一颗甘于平庸甘于卑贱的心,那唯一的归宿就只是蝼蚁。

要成为强者,必先有一颗强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众生,先必有一股“登临意”。对,登临,是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登临,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登临。

是否有一颗强者之心,一颗超脱平庸的心,是平庸与出众者的分水岭。人只是会思想的苇草,最高贵的就是会思想。所以人的高贵来自灵魂,来自思想层面的高贵。有了一颗拒绝平庸的心,终有人会从你眼中的坚定,从你不俗的谈吐与紧握的双拳看出你的不凡。即使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即使会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诋毁,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仍会有“香如故”。 

“蚁族”又如何?若心怀鸿鹄之志,俯视那有着优厚境况的燕雀,我坚信:终有一天,能“扶摇而上九万里”,“朝游北海暮苍梧”,携长风,浩荡而去。

相信“风沙渡”的主人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世俗的商人吧?如果不是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汉子,也必是腹藏诗书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否则,怎会有如此豪情、如此透着古韵气息的招牌?

我必去“风沙渡”。酒菜已不重要。小酌后,与老板相视而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拒绝平庸,世界有你而精彩。

(注:2011你江苏优秀作文的打头篇“风沙渡”,是被阅卷专家称作“绝了”的满分作文。这篇满分作文的作者叫王希;他和今年的省文科第一名孙曦都来自宜兴中学,两人是同班同学。王希在高考中取得了388分的高分,被北京大学“相中”录取。) 

【点评】以“风沙渡”作引,一种即兴的慧解与内在的积淀交相激荡,上升到思想层面的高贵,鼓舞起粗犷渺远的豪情,使文章既有“意识流“式的自在顺畅,又有哲思性的阔大视野和空灵想象。切己的感受,诗意的沉思,萦回的畅想,在一种特殊的情境中集聚为奔放的才华。

回到原点

广东考生

盛夏的夜晚蝉声聒噪,仿佛永无休止地宣泄着对热气的不满。风拢起了清凉的裙摆,明晃晃的白炽灯照着蒸笼般的教室。我随手翻开一本杂志,上面矫情的文字朝着我挤眉弄眼,空洞泛滥的描写令我的胃一阵翻江倒海。

忽然,教室后方骚动起来,同学们不怕炎热,挤作一团,各不相让。我好奇地挤过去一看,啊,竟然是两只萤火虫!有多久没见过萤火虫了呢?在童年记忆中,每逢夏夜,我都会在老家的田边抓萤火虫。在潮湿的泥土中,在浓密的苇草中,在清澈的小溪旁,小半夜就能抓到大半袋。有时恶作剧地拨拉一下草丛,那瞬间飞舞起来的流萤就像繁星,带着萤绿色的柔光一直向上飞、向上飞,直至投入漆黑的苍穹,成为浩瀚星河中的一分子……

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大家都散了,只剩下我还盯着萤火虫。然而它们的情况都不甚乐观:一只卧在盒子底纹丝不动,溅出的萤火已经很暗了;另一只虽说拼命地想逃出这个囚笼,但始终是有心无力。我的心一阵抽搐:怎么办?难道它们会死吗?我真不希望予我以美好回忆的流萤化作尘埃。我鼓起勇气对抓萤火虫的同学说:“你能把这两只萤火虫送给我吗?”“怎么?你喜欢?你这种埋头用功的人也喜欢玩虫子?随便你拿去,又不是什么贵重东西。”

我如获至宝似的抱着盒子往楼下冲去。告别了刺眼的灯光,当我踏入花圃时,植物独有的生命气息刹那间把我包围,我的心开始平静下来。我小心翼翼地把两只萤火虫放在一片宽阔的绿叶上。当它们呼吸到自然的气息时,燃起了那熟悉的萤绿色光芒,那么纯粹,又那么充满着生命力。它们缓缓地前进,伴随着雨声清脆的坠落声,两朵萤火没入到黑暗的草丛中去了,但我仿佛还能看见那如脉搏般跳动的一明一灭,一明一灭……

我直起身来,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清凉的空气,顿时暑热全消。我忽然觉得我们就像是萤火虫,飞进了水泥森林,从此告别了宁静的自然,耳边充斥着迷离的电子音乐,放眼过去多是无病呻吟的文字,我们渐行渐远,似乎离自然这个原点越来越远……

但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到了原点,在浮华中回归自然的状态,在喧嚣中回归宁静的心境,更好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各种环保活动、社区文体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风起了,鼓动着我的衬衣与思绪,我下定了决心暑假要回到告别了七年的老家。我祈望着夜风能把一朵萤火吹入梦中,让我回到自然的这个原点。是夜,流萤入梦,我回到了原点。

【点评】本文是一篇记叙性散文,由在教室争看萤火虫,由“我”讨要萤火虫,再放飞萤火虫,最后梦入萤火虫等几个主要情节构成,融入作者的议论、抒情,生动地表现了都市人渴望回到原点的集体心理。作者擅长细节描写,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体会深切,刻画精妙;环境描写亦别具匠心,开头“热气”的渲染为“回归”的渴望做了形象的铺垫,并与结尾“风起了”自然呼应,不着痕迹。

你好,中国

山西考生

还是幼年的一个夏天,我在炎热的路边碰到一位银发的外国老太太。我张口说了一句:'Hello!'她却微微一笑,回了我一句字正腔圆的'你好'。

那时的那个场景,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多年之前,我们的街道上鲜有外国游客,人们偶尔见到外国人,大多有惊奇之感。有的会偷偷地看他们几眼,胆大的则会用英文冲他们打个招呼。而那个夏天,那句来自一位蓝眼睛的外国老太太的问候语,却让我幼小的心中升腾起一种自豪的东道主的感觉,并在我幼小的心里种下了一颗叫做'自信'的种子。

  多年之前,鲁迅先生曾皱着浓眉紧紧追问:'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对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可以挺起胸膛回答:中国人,是有自信力的!比如,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对中国人说:'你好,中国!'

纽约时代广场上,播放着中国的形象纪录片;萨马兰奇戴着五彩缤纷的五环眼镜冲中国问好;非洲,跳跃的麋鹿睁大眼睛望着呼啸而过的坦赞铁路上的列车;欧洲的商店中,许多服务员已学会用中文向黑眼睛黄皮肤的客人询问……世界在向中国说:'中国,你好!'

而如今,国人看到外国游客已不再惊奇不已;老巷中,两位背包客正向四合院门口的老人微笑致意;我们也已渐渐学会如何微笑着回应那句'你好,中国'了。

这一切,都源自中国的腾飞与崛起。正是因为中国已挥动着他巨大的羽翼,我们才拥有了放眼世界的自信,自信用一句'你好'而非'Hello'来回答世界的问候。

我们曾经徘徊过,曾经质疑过,曾经走上错误的道路,曾经失去自己的主见。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必须要有自信!自信者包容而谦虚,恳切而有主张。这种宝贵的自信,我们终于拿回来了。不信,就听一听那响彻云霄的一声:'你好,中国!'

世界在向我们招手问好。这句'你好,中国!'代表着世界对中国的尊敬与认同,也折射出中国的日渐强大,然而我们不应沉浸在获得成绩的喜悦中,我们需要的是更加务实、谦虚、平和的态度,向世界展现出一个更加自信而沉稳的中国,让和谐美好的声音在世界响成一片--'你好,中国!'

【点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你好,中国!'简单的一句对话,作者却从中看到了一个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中国的崛起。文章由这一句问候入手,进而想到鲁迅先生的文章,想到世界对中国的肯定,想到自信于我们之重要,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如行云流水略无阻滞,似瓜熟蒂落般浑然天成。

语言平实,情感真挚。文章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以'我'的亲身经历为线索,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读来有一种亲切感,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加之语出真情,自然流淌,因而所叙之事,所议之理,自然不得不使读者从心里认同、接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