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高考备考之现代文阅读技巧点拨——吃土豆的人

 老刘tdrhg 2019-05-03

‍‍‍2018年12月分类练习专辑出炉,欢迎选用!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18年8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试题仓库2018年6.1-7.5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仓库2018年6月1日前全部语文试题  3.语文2018年7月试题仓库一  4.试题仓库2018年7月全部语文试题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吃土豆的人

田鑫

①在众多植物中,我只跟土豆有仇。虽然玉米曾划烂过我的手臂,豇豆曾让我食物中毒,但是它们都没有要我的命,也没有要我身边人的命;而土豆,众多的土豆,集合在一辆车上的众多的土豆,却夺走了我母亲的命。

②母亲没了,留在地里的另一些土豆直到快入冬了,才被亲戚们挖回家。而埋母亲的那块地,从此再也没有种过土豆。

③仇恨有时候很奇怪,恨的时间长了,竟然会让你莫名其妙地纠缠上你仇恨的事物,土豆就是。本来要和它势不两立老死不相往来的,可是却偏偏摆脱不了它,地里种的是土豆,窖里窖的是土豆,每顿饭里是土豆,更要命的是,村庄里的人还要和土豆打一辈子交道,熟悉它们,问候它们,说不定哪一天遇上饥荒,只有它们能和人一起挺过难关。为了不至于饿肚子,我也学着妥协接受这些不管你生气还是高兴还是悲伤它们都板着脸待在原地不动的土豆。

④这个时候,我才发现,活在村庄里的人,其实和土豆是最接近的。你看,村庄里的人灰头土脸的,走在阡陌之间,你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他要去干什么。土豆也是,它躺在大地上,不像小麦、玉米和高梁,一开始只长着几片叶子,只要给它们时间叶子就能变成秆儿,它们就会神气地站在大地上,等它们结了穗,就把果实顶在头顶或挂在半腰里,一个个炫耀似的;而土豆从下种的时候开始,就看不到任何丰收的希望,它们长在地里,你看不见它们,它们也不准备给你任何信号,你不知道等待你的是丰收还是歉收,一颗心一直悬着。它一如自己的名字低调,不到土被刨开的那一天,绝对不显山露水。等土豆生长要有奶奶那样的耐心,土豆撒进土里她只关心天气,从来不去地里,估摸着土豆已经把土顶出包来了,才持上小竹篮,去地里挖已经熟透的土豆。她的判断依据是地裂出来的缝儿,只有彻底熟透的土豆才耐不住寂寞,把土顶一个包,露出地面透气。

⑤吃多了土豆,村庄里的人都带上了土气,低调、稳重、木讷,他们和土豆一样行走在大地上。他们面带土色,皮肤和内里如一;他们说着土话,一张嘴就是一股泥土的气息,他们像土豆一样散落在大地上。

⑥土豆是和土最近的作物,名字也接地气。土豆土豆,这广阔的土地里种出来的豆子,一听就是大地之子应该有的名字,不过它们也没有免俗,同时还有马铃薯和洋芋这两个洋气的名字。这让我想起包括我在内的本家兄弟们,出门在外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起个官名。在村庄里我们原本有一个土豆一样带着土味的小名,这些从家谱里排列下来的汉字,带着祖上的恩泽和父母的期望,可是它们不是太土就是太生僻。不管是工地抱砖头的,还是混进写宇楼里整点上下班的,我们这些散落在各地的兄弟,像商量好了一样,把谱系排列下的小名,改成一直想改却没机会改或者自己觉得朗朗上口的大名。于是,我们毎个人都像土豆样,有了两个或者三个名字。

⑦有人给家族建了个微信群,被拉进去一看我就乐了,群里的每一个备注了名字的,都不认识,像陌生,一一试探之后,才发现大家用的全是大名。因为提前不需要沟通对号,一个群里的兄弟有好几个用的是同一个大名,只能再改。我们这些兄弟,有了大名之后,就努力地朝着大名所代表的方向活着,我们叫马铃薯或者洋芋,并且我们尽量把叫土豆时的属性隐藏起来。我们说普通话,尽可能把方言的那部分遮蔽,走路尽可能把佝偻着的身板挺直,吃饭尽可能不暴露喜好面食少油多盐的习惯。有意思的是,分开时间长了再遇到一起,就不知道是用方言还是普通话交流,经常是两个人说着蹩脚的普通话,一不注意,音调就拐到了方言里。两人相视一笑。

⑧在村庄外的地方,我们跟藏在土里的土豆一样,小心翼翼地活着。一旦回到故乡,就藏不住了,土豆就是土豆,每个人都知道的土豆,不管改成什么名字,在乡亲们嘴里,我们始终是那些长不大成熟不了的土豆。

⑨恨了那么久土豆,后来又吃了那么多土豆,还和土豆有那么多的相似点,但是我们最终还是不懂土豆,于是就羡慕那些懂土豆的人。在所有艺术家里,我觉得,梵高是最懂土豆的,要不他怎么能画出《吃土豆的人》那样一幅让人看一眼就热泪盈眶的画呢。他在给弟弟提奧的信中写道:“我想强调,这些在灯下吃土豆的人,就是用他们这双伸向盘子的手挖掘土地的。因此,这幅作品描述的是体力劳动者,以及他们怎样老老实实地挣得自己的食物。”看着这些在一盏昏黄的灯光下吃土豆的人,他们似乎就是我的父亲母亲叔叔婶婶。他们骨节粗大的手和适合在沉重的劳动中喘息的鼻子,以及足以跟土地对抗的粗布衣服;他们面对土豆这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食物,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却是渴望的光芒和感恩的仁慈……看着这幅画的时候,我第一次觉得,曾经生活的乡村和一直在吃的土豆竟和艺术这么近,近得似乎生活就是艺术,是一幅谁也画不出来的画。看来,只有天才梵高画出来了

⑩其实,我早已改变了对土豆的偏见和傲慢,在时间的撮合下和它握手言和,并将它作为召唤同类的信物。腊月回乡,那些在外面叫马铃薯或洋芋的兄弟们,聚在低矮的屋子里,靠近火炉取暖,这时候他们都叫土豆。而那时候炉火正旺,几颗土豆在炉箱内正接受着火的煨养,它们已经开始散发香味。炉灰里扒拉出来的土豆,已经比放进去前小了很多,但是酥软、可口,几个兄弟顾不上吹去土豆上的灰,就张口咬下去。这一刻,你会发现,梵高的油画复活了,画面上的人物换成了我和我的兄弟们。面对这热腾腾的土豆,我们这些回乡的土豆们,在炉火旁露出了原形。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开篇作者将生活中的玉米、豇豆与土豆进行对比,用先抑后扬的写法,表达出对除土豆以外的其他农作物的热爱。

B“恨的时间长了,竟然会让你莫名其妙地纠缠上你仇恨的事物”句中“纠缠”一词,形象写出了土豆与人之间不能分割的关系。

C奶奶耐心等待土豆熟透的一段文字,用了拟人、对比、比喻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土豆不张扬,不显山露水,耐得住寂寞的个性。

D那些在外面叫“马铃薯”或“洋芋”的本家兄弟们,用普通话交流,一不注意,音调就拐到了方言里,表明了他们的低调、木讷。

E文章通过写“我以及我的村庄里的人们与土豆的关系插叙了梵高的名画《吃土豆的人》,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原文,逐项认真比较分析。本题A项,“表达出对除土豆以外的其他农作物的热爱”,不合文意,应该是通过对比表达“在众多植物中,我只跟土豆有仇”,但也并没有对其他作物的热爱,不仇恨不代表热爱喜欢,也可能是不恨也不喜欢,平平淡淡; C项,“ 奶奶耐心等待土豆熟透的一段文字,用了拟人、对比、比喻衬托的手法”,表述错误,文中相关文字为“等土豆生长要有奶奶那样的耐心,土豆撒进土里她只关心天气,从来不去地里,估摸着土豆已经把土顶出包来了,才持上小竹篮,去地里挖已经熟透的土豆。她的判断依据是地裂出来的缝儿,只有彻底熟透的土豆才耐不住寂寞,把土顶一个包,露出地面透气”,本段文字运用了拟人(只有彻底熟透的土豆才耐不住寂寞)和举例的手法,无比喻衬托;D项,“那些在外面叫“马铃薯”或“洋芋”的本家兄弟们,用普通话交流,一不注意,音调就拐到了方言里,表明了他们的低调、木讷。”,不合文意,原文说:“我们这些兄弟,有了大名之后,就努力地朝着大名所代表的方向活着,我们叫马铃薯或者洋芋,并且我们尽量把叫土豆时的属性隐藏起来。我们说普通话,尽可能把方言的那部分遮蔽,走路尽可能把佝偻着的身板挺直,吃饭尽可能不暴露喜好面食少油多盐的习惯。“可见并非低调,反而努力张扬自己;“吃多了土豆,村庄里的人都带上了土气,低调、稳重、木讷,他们和土豆一样行走在大地上。”这里的对象是泛指“村里人”,并没有专指“我们这些兄弟”,偷换概念,缩小了范围。故选BE。


2.“这让我想起包括我在内的本家兄弟们,出门在外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起个官名”,为什么第一件事要给自己起个官名?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

(1)嫌自己的小名太土太生僻,怕自己卑微的身份被城里人瞧不起。

(2) 想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努力活成想要的样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考生应收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阅读文本,找出对应的答题区间,筛选重要语句,整理答案。本题要求为“‘这让我想起包括我在内的本家兄弟们,出门在外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起个官名’,为什么第一件事要给自己起个官名?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相关文段为第五、六段,根据第五段“吃多了土豆,村庄里的人都带上了土气,低调、稳重、木讷他们和土豆一样行走在大地上。他们面带土色,皮肤和内里如一;他们说着土话,一张嘴就是一股泥土的气息”和第六段“在村庄里我们原本有一个土豆一样带着土味的小名,这些从家谱里排列下来的汉字,带着祖上的恩泽和父母的期望,可是它们不是太土就是太生僻。不管是工地抱砖头的,还是混进写宇楼里整点上下班的,我们这些散落在各地的兄弟,像商量好了一样,把谱系排列下的小名,改成一直想改却没机会改或者自己觉得朗朗上口的大名”可知“作者以及这些兄弟们嫌自己的小名太土太生僻,怕自己卑微的身份被城里人瞧不起”,根据“我们这些兄弟,有了大名之后,就努力地朝着大名所代表的方向活着,我们叫马铃薯或者洋芋,并且我们尽量把叫土豆时的属性隐藏起来。我们说普通话,尽可能把方言的那部分遮蔽,走路尽可能把佝偻着的身板挺直”,可知,这些从农村来的年轻人想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努力活成想要的样子。

3.文章第9自然段插入梵高名画《吃土豆的人》,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1)内容上:写梵高是懂土豆的人,体力劳动者懂得土豆,对土豆充满感激之情。

(2)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既承接上文我对土豆的偏见与傲慢,又引出下文“我”对土豆情感的转变;

(3)效果上:体现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与前面“我”的不懂土豆形成对比,表达“我”对土豆的喜爱敬重之情。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段落在文中作用的能力。考生应从内容、结构、主旨情感等方面综合分析。文章第9自然段插入梵高名画《吃土豆的人》,从内容上写出了体力劳动者懂得土豆以及他们对土豆的感激之情,与前面“我们”的不懂土豆形成对比;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既承接上文我对土豆的偏见与傲慢,又引出下文“我”对土豆情感的转变;语言修辞上主旨情感上,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表达了“我”终于懂得了土豆,“我”喜爱土豆的思想感情。

4.作者对“土豆”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简要概括分析。

(1)仇恨之情:土豆夺走了我母亲的命;(2)我学着妥协接受:本来要和它势不两立老死不相往来的,可是却偏偏摆脱不了它;(3)由不懂到懂土豆:它一如自己的名字那样低调,不到土被刨开的那一天,绝对不显山露水,羡慕懂土豆的人;(4)喜欢土豆:改变了对土豆的偏见和傲慢。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情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考生应结合全篇分析概括,在第一段中“在众多植物中,我只跟土豆有仇。而土豆,众多的土豆,集合在一辆车上的众多的土豆,却夺走了我母亲的命”,可见对土豆的仇恨之情;第三段“村庄里的人还要和土豆打一辈子交道,熟悉它们,问候它们,说不定哪一天遇上饥荒,只有它们能和人一起挺过难关。为了不至于饿肚子,我也学着妥协接受这些不管你生气还是高兴还是悲伤它们都板着脸待在原地不动的土豆”,表明我开始妥协接受土豆;从第六至第八段,“我”走出山村给自己取官名和微信群以及聊天的普通话,表明我不该嫌弃土豆土气,不懂得土豆;第九段通过梵高的画,表明我读懂土豆,开始喜欢上土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