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9 08:32:44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犁一平
自上而下建立一整套回收、处理过期药品的制度,且做到及时检查,层层把关,过期药品就不会从医务人员的鼻子底下溜掉。
据报道,针对西安长安妇保院输注过期10%葡萄糖注射液事件,长安区卫生健康局迅速开展调查。长安区市场监管局和区卫生健康局联合对当时输注的10%葡萄糖注射液进行认定,确属过期药品。目前,涉事的院长被停职。 据调查,造成孕妇输过期药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于药房人员将前期柜台的过期液体和新补充的液体混放,工作中履职不到位、不细致,存在未按规定操作的失职问题。二是当班护士未按规范操作,工作中存在严重失职。三是医院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制度不严、监管不力的问题。 显然,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本质上只有一个,即医院对过期药管理严重不到位,管理环节存在巨大漏洞。所幸的是,发现孕妇输过期药比较及时,受害人也只有1人,没有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发现药品过期的不是医务人员,而是病人家属。 或许医务人员工作忙,压力大,忽略了药品过期的问题,或者说每个环节的医务人员都依赖于他人,自己却没有尽到责任,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失误。不管对孕妇有没有影响,都值得医院相关责任人深刻反思,并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管制度,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孕妇输过期药,暴露整个行业的管理漏洞,甚至可以说制度本身缺失的问题。每家医院的确有严格的相关制度约束医务人员,但是,一来制度本身不完善,二来容易受人为因素干扰,执行容易打折,或者说可能因人而异,于是漏洞就很多,出现过期药从而损害了患者的利益。 当下,监督管理过期药品还没有顶层设计,没有统一的、权威的监管规则,同时,对于过期药怎么处理,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和流程,往往由医院自行处理。这就难以保障过期药品从源头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于是就出现过期药品与有效药品混放的现象,更有没有及时清除过期药品的致命现象发生。 毋庸讳言,如果自上而下建立了一整套回收、处理过期药品的制度,且做到及时检查,层层把关,过期药品就不会从医务人员的鼻子底下溜掉。恰恰由于制度本身缺失,又没有严格的监督检查机制,怎样处理过期药品无人问津,于是就出现过期药混在药架或仓库里的现象,加之工作人员不负责,病人被输过期药就不奇怪了。 所以,孕妇被输过期药,不能只是处理几个医院人员,问责院长、副院长了事,而要进行制度反思,建立行业完整规则,方能不让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