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内圣的四种境界

 摩诃般若波羅蜜 2019-05-04

内圣的四种境界

【原文】

古来圣哲胸怀极广,而可达于德者,约有四端:如笃恭修己而生睿智,程子之说也;至诚感神而致前知,子思之训也;安贫乐道而润身睟面,孔彦曾孟之旨也;观物闲吟而意适神恬,陶白苏陆之趣也。

【译文】

古今圣贤先哲们的心胸情怀都非常宽广,然而能够达到至圣大德境界的人,大约有四种:如程颢和程颐所说的那样,诚恳谦恭,注重自我修养而萌生出聪明睿智的人;如子思的遗训所表达的那样,诚恳到极点感动了神灵,进而达到预知未来的境界的人;如孔子、孟子、颜回、曾子等所说的那样,安于贫群,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标准,进而身体健康、面色红润的人;如陶渊明、白居易、苏轼、陆游等所说的那样,欣赏大自然的美景,闲适地吟咏诗赋,因而意态舒适、神色恬然的人。

【解读】

内圣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天下》,指的是人格理想,其内涵通俗地讲,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个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虽然“内圣”一词不是直接出自儒学和孔子之说,但《天下篇》作者所阐述的“内圣”与孔子儒家思想有相通之处,孔子认为,一个人能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仁人,关键在于自己。

曾国潘总结了古人在修身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内圣之四大境界”的说法,他认为,人的修为达到这四种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说是达到一定的高度。这四种境界分别是程颢和程颐所说的“笃恭修己而生睿智”,子思所说的“至诚感神而致前知”,孔子、孟子等人所说的“安贫乐道而润身睟面”,陶渊明、苏轼等人所说的“观物闲吟而意适神恬”。

第一种境界:笃恭修己而生睿智。

程子,即程颢和程颐,他们在中国儒学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儒学第二次复兴的主要骨干人物。在修身的问题上,他们都主张诚恳谦恭,认为要想变得聪明睿智,需要“以诚敬存之”,要从正心、诚意、修身做起。

北宋时期,进士杨时好寻师访友,探讨学问。他曾经拜师程颢门下,深得程颢器重。程颢死后,杨时被推荐到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书院

曾国藩:内圣的四种境界

杨时

中求学。当时杨时已过不惑之年,学问造诣已经很高了,但他依旧虚怀,不骄不躁,尊师敬友,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探讨学问,正逢程颐在午睡。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打扰老师,于是两人只得静候门外。这时鹅毛大雪越下越急,天越来越冷,他们的脚已经冻得不行了。游酢有些受不了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拦了下来。

不知过来多久,程颐才起身推门,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明白了其中缘由后,程颐大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地向杨时倾授自己的学问,杨时不负众望,学有所成。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无论做什么事情,好的态度是有所成就的基础,能“诚”能“敬”,赢得他人的青睐,换得的成就无论大小,都是一种成功。杨时正是因为其诚恳恭俭的心态,既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同时也会使自己变得聪明睿智。

第二种境界:至诚感神而致前知。

“至诚感神而致前知”是孔子的嫡孙子思提出的,“诚”思子思思想体系的道德准则。子思在《中庸》中曾说“至诚如神”,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达到至诚的境界,连神明都会感动。这一点与曾国潘的“思诚则神钦”颇为相似。不管子思的之一说法是否属实,但确是对“诚”这种态度的肯定。做人诚实守信,态度诚恳是修身养德的一个重要途径。诚实守信,为人正直,胸中就会有刚正之气;态度诚恳,心态就会平稳,会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而这也正是内圣的另一重境界。

第三种境界:安贫乐道而润身睟面。

孔孟推崇安贫乐道,他说“安贫乐道,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人的一生注定波澜起伏,有得有失,在经历大起大落之时,心态如果向海浪中的帆船一样随着风浪跌宕起伏,那帆船很有可能会被海浪推翻。如果能以安贫乐道的心态坦然面对,把自己的信仰化成汪洋中的磐石,那么任风浪再大,我们的心灵依然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人的欲望无休无止,荣华富贵的诱惑往往使人们忘记了最初的目的。其实无论荣华还是富贵,最本质的还是寻求一种内心的快乐与安逸。有些人虽然衣食无忧,但整日眉头紧锁;有些人虽然家境贫寒,却过得轻松自在,他们的区别正在与有着怎么样的心态;若内心富足,则可身处陋室而不知;若内心贫瘠,住在豪宅也仍觉凄凉。曾国潘追求的内圣,在于修炼这种安贫乐道的心态,已达到无欲则刚,无欲则强的境界。

第四种境界:观物闲吟而意适神恬。

陶渊明是总所周知的隐士,因仕途不顺而归隐山林,每天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曾国潘自小接受儒家的思想,自然提倡儒家的积极人世,像陶渊明这种出世的做法并不被曾国潘推崇。但是归隐田园毕竟只是一种形式,虽然曾国潘不提倡隐居乡野,但他也追求观物闲吟的悠然心态。尤其在现代这种追求效率,生活节奏快的社会,每个人都忙忙绿绿,神经紧绷,急着向前赶路,没有时间停下来放松一下心情。

生活在红尘俗世中的人总是为俗世所累,在曾国潘看来,这样的人注定是凡夫俗子,不会有所作为,更无法达到内圣的境界。其实,即使身处红尘,也不必把自己逼得太紧,尽管生活压力有时会很大,但偶尔也应该放松,虽不能像陶渊明那样归隐,也可以试着体验一下那份悠闲恬谈的心情,精神放松,心态就会更加泰然,自身的修为也就会更上一层楼。

在为人做事是本着一颗诚恳恭俭、守信正直的心;面对有起有落的人生际遇,懂得以安贫乐道的心态处之;在纷纷扰扰的生活中,偶尔放慢脚步怡然自得的修养身心,那么人生就会无往不胜、逍遥自在。

曾国藩:内圣的四种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