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治邪者,必先养正

 中医药方便 2019-05-04

“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故善治邪者,必先养正。

12

整理者简介

郝艺照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师从李赛美教授。

12

整理者简介

梁蕴仪

2015级中医学九年制在读本科生,师从李赛美教授。

林某,男,69岁,2016-01-28初诊

患者于2016年初因黄疸至外院就诊,诊断为“胆管癌”,于2016-1-19至暨南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出院诊断为:1、胆总管下段癌(胆道塑料支架置入术后)合并胆管炎;2、双肺多发结节转移瘤;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2型糖尿病;5、原发性高血压病;6、左侧颈动脉斑块(单发);7、肝右叶囊肿;8、前列腺增大;9、低蛋白血症;10、高脂血症;11、右肾小结石;12、双肾小囊肿。为求中药调理至李赛美教授门诊就诊。查腹部CT、腹部MR提示胆管癌、胆汁淤积;2016-1-27查肝功能:ALT 36U/L,AST 36 U/L,GGT 339 U/L,总胆红素 40.5 umol/L,直接胆红素34.6umol/L;血糖:空腹血糖波动于5-6mmol/L,餐后2h血糖波动于7-12mmol/L。

症见:疲倦乏力,畏寒少汗,健忘,口干不苦,稍有胸闷气促,休息后可缓解,全身皮肤瘙痒,皮肤、巩膜黄染,咳嗽咳痰,痰白黏难咯出,食少纳差,吞咽困难,睡眠差,夜尿7-8次,小便频,排尿困难(前列腺增生症),大便秘,陶土样便。舌暗红绛,少苔,脉弦数。

辨证:肺胃阴虚,兼肝郁气滞

处方一:北沙参30g,麦冬30g,生地黄30g,玉竹15g,炒白扁豆10g,桑叶10g,西洋参10g,柴胡10g,赤芍15g,枳实10g,炙甘草6g,炒麦芽15g 。7剂,水煎服。

处方二:灵芝10g,淫羊藿15g,炙甘草6g,西洋参10g。10剂,煎水代茶饮。

2016-02-18 二诊

服药反馈:精神稍好转,怕冷、皮肤瘙痒减轻,胃纳好转。症见:气促,动辄气喘,稍有咳嗽,无痰,偶有胸闷心慌,无胸痛,神疲欲寐,仍有少许皮肤瘙痒,视物模糊,纳可。夜尿多,4-5次/晚,眠差,小便量少,色淡黄,大便时1-3天/次,质偏干,色棕黄。舌脉同前。

处方一:麦冬30g,生地黄30g,玉竹15g,炒白扁豆10g,桑叶10g,西洋参10g,柴胡10g,赤芍30g,枳实10g,炙甘草6g,艳菟丝子15g,炒麦芽15g,五味子10g,酒萸肉30g,红参10g,补骨脂15g。5剂,水煎服。

处方二:苍术15g,姜厚朴15g,炙甘草6g,柴胡10g,黄芩10g,法半夏10g,熟党参30g,黑枣10g,牡蛎30g,茯苓15g,白术15g,山药30g,穿破石30g,石上柏30g,淫羊藿30g,橘络10g,赤芍15g,生姜10g。10剂,水煎服。

处方三:同前“处方二”。

中间就诊过程

后患者定期就诊调整处方,约1月/次,处方总体以柴胡类方、益胃汤、参苓白术散、理中等为底,根据症状加减,如加郁金、鸡内金以疏肝凉血利胆,蝉蜕、僵蚕以疏风利咽,生脉散以益气养阴,黄精、山萸肉以补肾养阴,龙骨、牡蛎以安神潜阳,虎杖以通腑退黄。

患者精神困倦、畏寒怕冷、气促胸闷、皮肤瘙痒、尿频量少等症状有所改善,同时定期复查肝功能并监测血糖,转氨酶、胆红素较中药治疗前明显下降,最后降至正常,血糖控制达标。

2017-08-02 二十三诊

服药反馈:服方后,胃脘胀痛及足底麻痹均消失,头部瘙痒明显减轻,病情相对稳定。

现症见:精神倦怠,体力欠佳,仍有气喘(慢阻肺),步行60-100m即发作。足背浮肿,时有嗳气,胃纳时好时差,大便溏结不调,排便不净,小便频。舌暗红,有裂纹,苔少。自测FBG 6.6-8.9mmol/L;BP 118/59mmHg、HR 78次/分。

处方:西洋参10g,麦冬30g,生地黄20g,玉竹15g,炒白扁豆30g,桑叶15g,葛根60g,麻黄5g,桂枝10g,白芍10g,黑枣10g,炙甘草6g,杏仁10g,生石膏30g,醋龟甲20g,薏苡仁30g。10剂,水煎服。

  按语  

患者就诊时已在外院明确诊断为胆总管下段癌(晚期)并胆管炎,同时发生多发转移,无手术指征。胆管癌恶化程度高,病情发展迅速,同时患者存在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等多种基础病,预后极差。李赛美教授接诊后,不受“肿瘤”、“脉弦”、“便秘”、“黄疸”等影响,遽投攻邪之品,而是仔细辨证,认为患者虽有身目黄染、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舌质红绛、脉弦数等类似实证表现,但观其色脉、详询症状,患者精神疲倦十分明显,虽有黄疸但色偏晦暗,脉虽弦数但浮于上,同时有畏寒怕冷、食少纳差、小便频数、大便色白等。虚实夹杂,但以虚证为主。且先贤亦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故处方以养阴益气为主,辅以疏肝健脾,尽可能帮助患者恢复胃气、存其津液,待正气有所恢复后,方偶尔辅以一二消积之品以攻邪。综观治疗全程,李赛美教授处方均以扶正补虚为基本治则,所用的处方,初看之似乎方小药缓、平平无奇,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疗效,正所谓“善治邪者,必先养正”。

患者以中药调理近2年,精神疲倦、畏寒怕冷、纳差等症状得到改善,生活质量较前提高,同时转氨酶、胆红素均降至正常,血糖、血压控制达标。患者在李赛美教授门诊前后治疗约2年,后因突发疾病(非肿瘤相关疾病)离世。因患者家属对李教授的信任和感谢,特将病历资料完整地留给我们团队整理,而患者取得如此疗效也有赖于家属的孝心和陪伴,不计辛苦每月从外地赶来复诊。您们的信任和爱心,令人感动。在此一并感谢!

李赛美教授按语

此患者是我感慨颇深的一位。一家人十分温馨,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常双双陪同老父亲过来看诊。听说老人家还是教师,德高望重。由于肿瘤已广泛转移,加之年老体衰而选择姑息治疗,寻求中医方案。人以胃气为本。重在养胃护后天。能吃能拉,能睡能走,少痛苦或无痛苦,是最好的治疗目标。看到患者每次就诊都笑容满面,就知道答案了。大家一直期待奇迹发生,一月,一年,又一年!最后还是收到了不幸的消息,患者由于意外情况而离世。悲伤之际,收到患者家属发来的感谢信。信中提及由于中医方案给老父亲带来的信心和安慰,让患者平安平静平和走完人生最后旅程...无尽的思念和祝愿献给远在天堂的林先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