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扶正固本”的一些认识(一)

 明月照书窗 2019-05-05

太和学堂

“扶正固本”的一些认识(一)

作者 姚树锦先生

“扶正固本”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医治病的根本大法之一,

最近几年,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越来越多,并且巳收到良好的效果,成 为国家的重点科研项目。有见于此,拟从自己多年来的中医临床和教学实践出发,就与“扶正固本” 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一、从“物质基础”和“功能活动”来理解“本虚”

中医生理学观点认为“精”为“物质基础”,“气”为“功能活动”,“神”为生命活动之外貌。“精”和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宝贵物质,也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正常的生理活动,叉在源源不 断地产生和补充着“精”和“气”等基本物质。例如:精从来源上讲,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所谓“人之生、先成精”之精,是禀赋于父母,是与 生俱来的,此为生命之源,所以称为“先天之精”。可见,“先天”是“后天”存在的基础,所谓“后天之 精”是指饮食物经脾胃功能作用,消化吸收后之水谷精微所化生之“营养精微”物质,它不断地“充 养”“先天”,因此,“后天”是“先天”发展的条件。所说的“生在先天”“养在后天”即是此意。看来,“后 天”之充养,意义重大。因为如若“先天”不足,可加强“后天”充养之力,以资补救。相对地,如“先 天”很饱满,但“后天”失养,势必也能将饱满造成不足,其所以强调“后天”,是为“扶正固本”建立牢 固的思想基础。

这种富有生命能力之精,是人身之气的物质基础,所以有“真阴”“真阳”之称。不论“先天”和“后 天”之精皆封藏在肾,因为肾为脏,脏属藏精气而不泻。

因此,“精”盈则生命力强,适应性好,有抵抗力,若“精”虚,则生命力减弱,适应性和抵抗力也就减退了。

同样,气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内经所说“肺生气”,形象地以“上 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为气”,说明了气的概括内容。

其中,元气包括“元阴”和“元阳”之气,其来源于“先天”而赖“后天”之充养不断滋生。藏于丹田 〈下气海〉,借三焦之道,通达周身,推动五脏六腑等一切脏器组织的活动,为人身生化动力的源泉。 因此,元气愈是充沛,脏腑就愈强盛,身体就健康少病。相反,如“先天”禀赋不鱼,或久病损伤元气, 则脏器虚衰,抵抗力差,就会招致一切疾病。所以历代医家在治病时都非常注重元气,以固根本,所 谓“寿世保元”即是此意。

至于藏于胸中上气海之宗气,是饮食水谷所化生之营养之气和天气通于肺,吸人大自然之气的 结合,它可助肺司呼吸和贯心脉以行血气。

宗气和元气之结合就叫“真气”,正如内经所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可见, 由元气之激发,宗气之助心肺,如此之结合,运行于经脉之中,起充养周身,维持生命的作用,才是真 气的实际用途。

还有营气、卫气,营气是营运于脉中的精气,它出于中焦,注人手太阴肺经,循十四经之道,昼夜 不息,营运于周身上下内外各部分。

卫气所不同者,善于游走窜透,所以它不受脉道的约束,而行于脉外,卫为阳气,所以温养肌表 肉,皮肤,有保卫肌表抗拒外邪的功能。

血和气一样,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如《内经》所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在脉 中运行,奉养全身,如目之视,足之步,掌之握,指之摄以及皮肤的感觉等,无不需要血液的运行以供 给营养,内在五脏六腑外而皮毛筋骨,都必须在血液运行不息的状态下,才能得到充分的营养,才能 维持其功用。

总之,精气神的论点,主要是说明人体的“阴阳生化”关系,而这三者的结合,正体现了物质、功 能、现象三者的互相关联和不可分割的统一性。功能和现象的物质基础是“精”,精是一体的,所谓先 后天之分,不过是同一关系下的包含着时间概念的对偶概念,反映其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罢 了。由此可见,精气神三位一体的论点,反映在中医的生理方面,突出地体现了对有机体生命活动的 根本性,所以三者之中,精是根本,气是动力,而神为主导。古人称精、气、神为人身之三宝,是有其深 切意义的。鉴于人是一个整体,所以上下、左右、内外都是统一的,尤其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学说,是 祖国医学生理学的核心内容,因为脏与脏、腑与腑、脏腑彼此间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例如局部 的不协调,会影响整体,相对地使整体的功能低下(本虚:)或亢盛(邪盛;)更能加重局部的不协调,这 种不协调则是指的疾病,轻则脏气虚衰,重则损伤气血,甚而严重者,耗损阴阳,这阴、阳、气、血之不 足即是“本虚”的具体内容。

“本虚'的原则不外“先天不足”和“后天失养”。“先天不足”由于精气不充,每致脏气虚衰,呈现 出一系列功能不足,虚失所养的象症。

“后天失养”包括久病虚弱及病后失养,由于给养不足及病患之耗,培补不力,造成精气内亏,脏 腑功能低下虚候层出不穷。此类病况临床非常多见,常以“扶正固本”坚持到底,如以心脏疾病,从气血阴阳的观点来看,乃 属一个“虚”字,以“扶正固本”着手,“补气”可加强“帅血”之力,补血可增强'润养”之功,“补阳”可加 速循环功能,“补阴”可达“镇静安神”作用,笔者依此精神,对冠心病拟定了“扶正气,固根本,开化 源,增动力,执中央,运四旁”的十八字方针,以“扶正固本”为前提,从“开化源”健脾胃着手,目的是 增加“动力”,因为只有从中焦脾胃着手,才可起到“执中央,运四旁”的作用,此法竟收到意外之功, 数十位病人恢复了健康,足证研究此题,十分广阔。

预告:下期“从代谢障碍论标实”

“扶正固本”的一些认识(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