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鉴|《春秋》另一面(六)—弟弟不听话哥哥怎么办?

 百科知识博览 2019-05-05

作者:倬琰

|通鉴|《春秋》另一面(六)—弟弟不听话哥哥怎么办?

|通鉴|《春秋》另一面(六)—弟弟不听话哥哥怎么办?

元年春,王正月。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通鉴|《春秋》另一面(六)—弟弟不听话哥哥怎么办?

公元前722年,鲁隐公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称隐公元年。

隐公元年的春季,是周王朝历法的正月,周朝时期的历法与现在不同。古代每次王朝更替,都要改正朔,即更换岁首所在的月份。夏朝历以建寅之月(即现农历正月)为岁首;商朝的岁首提前了一个月;而到了周朝再提前一个月以建子之月(即现农历十一月)为岁首,也就是冬至月。

|通鉴|《春秋》另一面(六)—弟弟不听话哥哥怎么办?

这一年鲁国没什么大事,只不过一开年鲁国就和别国举行了会盟,新官上任三把火,隐公这第一把火,来得可够快。

三月,春暖花开,鲁隐公和邾仪父在蔑地举办了一场会盟。

这个邾仪父,曹姓,名克,颛顼之后,是邾国第十代国君,由于邾国一直没有得到爵位,因而称其“仪父”表示尊敬。

邾国,始建于邾地,位于今山东曲阜东南;十二世时迁于邹地,今山东邹城一带,后称邹国。

|通鉴|《春秋》另一面(六)—弟弟不听话哥哥怎么办?

【邾国疆域与位置】

邾国先祖是颛顼玄孙陆终的儿子晏安(或曹安)的二十七世孙挟,因帮助武王克商,被封于邾,称邾国,以国为氏,开始姓邾,由于被封时地位不高,未得到爵位,因而邾国一直是鲁国的附庸国。邾仪父统治后期,与齐国结盟,得齐桓公求情,于是周王封其子爵,称“邾子”。

邾国始终是一个小国,又长期作为鲁国的附庸国,话语权微弱,因而外交政策“间于齐楚”,和周边各国都要讨好关系,尤其是鲁国。隐公元年,鲁隐公刚刚开始摄政,想要和周边各小国交好,第一个便选择了邾国。两国一拍即合,在蔑地举行了会盟,蔑地位于鲁国,今山东泗水县东,会盟的地点选在鲁国,说明了邾国的弱势地位。

邾国在邾仪父的努力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之后又多有起落,以后我们还会讲到,而邾仪父去世后得谥“邾安公”。

|通鉴|《春秋》另一面(六)—弟弟不听话哥哥怎么办?

其实,这年的年度最佳国际事件,乃是发生在郑国的一场“哥哥打弟弟”的家庭伦理大戏。

《春秋》里,孔子记载得及其简略,只有六个字“郑伯克段于鄢”。翻译过来就是:鲁隐公元年五月,郑伯在鄢地打败了段。听起来索然无味,实际上,这是一件有趣、可笑,又可悲、可叹的故事。

既然主角之一叫“郑伯”,所以事情的发生是在郑国。

|通鉴|《春秋》另一面(六)—弟弟不听话哥哥怎么办?

【郑国疆域与位置】

郑国是个新兴诸侯国,开国君主是周王室的王子友,姬姓,周宣王的弟弟、周幽王的叔叔,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的时候才封在郑地(今陕西渭南华州区),史称郑桓公。幽王的时候担任司徒,公元前771年,“胡闹”的幽王被犬戎杀死在镐京,作为新封国君的郑桓公和王室关系还很近,念及叔伯子侄的关系保护幽王,因而也被犬戎杀害。

郑公子掘突继承君位,史称郑武公。郑武公十年的时候,娶了姜姓诸侯申国国君申侯的女儿做夫人,因为姜姓而嫁于武公,史称武姜。

武姜一共生了两个儿子,太子取名叫寤生,次子取名叫段。太子寤生便是“男一号”郑伯——郑庄公。

郑庄公因为出生时胎位不正,是脚先出来,导致其母武姜难产,遂起名寤生(即倒着生出来)。由于生太子寤生时受了那么大的罪,武姜很不喜欢寤生,虽然一位母亲这么做有些不近人情,但作为一个人,即使是现代医疗条件下,难产都是极为疼痛的事情,更不用说在春秋时候了,想想也能理解武姜的感受。

而对于公子段就没有意见了,反而可能因为经历过之前的难产,段出生得非常顺利,因而武姜特别喜欢公子段。

一个厌恶、一个喜欢,偏心也就在所难免了。武姜多次请求让公子段做太子,郑武公都没有答应。武公二十七年,郑武公病倒,武姜想趁着最后的机会再次请求立段为太子,武公终究没有答应。郑武公还是比较理性的,且公子段也没有贤德到让他想换太子,因而坚持了嫡长子继承制,最终太子寤生继承君位,是为郑庄公。

|通鉴|《春秋》另一面(六)—弟弟不听话哥哥怎么办?

要说偏爱小儿子这件事,几千年前就有了,没有给儿子(虽然庄公也是她儿子)争取到太子的武姜转而为公子段争取别的利益。

|通鉴|《春秋》另一面(六)—弟弟不听话哥哥怎么办?

【郑庄公—寤生】

国家得不到,得一个城还是可以的吧,于是武姜向庄公求取制地(今河南泗水)作为公子段的封地。制地是个好地方,原来是东虢国,郑灭后并入郑国,于是庄公说:“制地地势险要,虢国君当年就死在这。所以除了这儿其他任何地方我都答应。”武姜还是奸猾,想要郑国国都外最好的城市,只不过庄公也不是傻子。

于是武姜就又要了京地,京虽然是大城,但是位置不那么重要,因而庄公就从了她。庄公元年,封公子段于京(今河南荥阳),史称京城大叔(或太叔),此“大叔”非彼“大叔”,不过后来公子段确实成了个“猥琐大叔”。

|通鉴|《春秋》另一面(六)—弟弟不听话哥哥怎么办?

得了京地的叔段心思活泛了起来,本来在母亲的溺爱下他就对国君垂涎欲滴,又在武姜的授意下开始大建京城。

郑国大夫祭(姓氏读[zhài])仲看到,觉得这种情况有后患,于是提醒庄公。祭仲,字仲足,又名祭足,以有远见著名。

|通鉴|《春秋》另一面(六)—弟弟不听话哥哥怎么办?

【郑庄公】

祭仲对庄公说:“一个城,一面墙长超过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患。按照先王的制度,大城的长度不能超过都城的三分之一、中城不能超过五分之一、小城不能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城的长度已经违反了祖制,将来您和国家一定会受害。”

庄公岂非不知道,但他还是对祭仲说:“母亲想要这么做的,我可没有办法啊!”祭仲依然劝到:“太夫人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应该及早做打算,不能让祸患蔓延,不然的话就对付不了了。杂草多了清理起来都不容易,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庄公的回答非常的经典,便是那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看到自己没人管的叔段果然得寸进尺,他命令西边和北边的边境听从自己的命令。庄公的叔叔公子吕看不下去了,就对庄公说:“国无二主,您打算怎么做呢?放任京城坐大,您是要让位么,如果是这样臣就去侍奉他;如果不是,请您尽快除掉京城,不然百姓也会出乱子。”庄公不为所动,只是说:“没事儿,他将来会自作自受的。”

果然叔段的扩张依然没有停止,几年后西边和北边的那两块地方被叔段直接纳入了自己的封地,把京城的范围一直扩展到了廪延。公子吕忍了几年,又对庄公说:“现在该动手了吧,京城的土地再增长下去,百姓都要归附他了。”庄公依然淡定:“段不听国君的命令、不尊敬兄长,土地再大也没用,爬的越高摔得越惨。”

直到庄公二十二年,也就是隐公元年的时候,京城的工事也修建好了,粮食也存得差不多了,盔甲兵器也打造得很充足了,叔段终于要动手了,“贼”心不死的武姜看到儿子做好了准备,准备作内应给叔段打开国都的城门。

|通鉴|《春秋》另一面(六)—弟弟不听话哥哥怎么办?

【郑伯克段】

只不过叔段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虽然准备了那么多年,但庄公也没闲着。庄公早就对京城进行了渗透,所以叔段一做好计划,庄公就知道了造反的日期,万事俱备的庄公对早就急不可耐的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

于是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赶在叔段军队之前连夜偷袭了京城,为了整军备武,叔段这些年对京城的百姓并不怎么好,因而庄公的军队一到,京城百姓就倒戈了,措手不及的叔段只得逃到鄢地。庄公追到鄢地穷追猛打,鄢地狭小又防御不足,没过几天,叔段只得逃出郑国,跑到了共国。几年后死在了共国,因为最后时间的叔段是在共国度过的,因而史称共叔段。

|通鉴|《春秋》另一面(六)—弟弟不听话哥哥怎么办?

只爱手心不爱手背的武姜被庄公安置到了颖地,名为养老,其实就是软禁了,并且庄公还发誓:“非死不再相见。”

毕竟是亲生母亲,只过了一年,庄公就后悔了,只不过作为国君实在拉不下面子。颖谷的守官颖考叔听说了之后,就到京城觐见庄公。庄公赏赐颖考叔饭食,颖考叔把肉装起来不吃,庄公不解,问他为何这么做,颖考叔说:“小人的母亲没吃过国君赏赐的肉,所以小人要将肉带回去给母亲吃。”

听了这话的庄公伤心得说:“你都有母亲可以孝敬,我却没有!”颖考叔装作听不懂地问庄公原委,庄公便将事情告诉了颖考叔,还表达了自己后悔的想法。

|通鉴|《春秋》另一面(六)—弟弟不听话哥哥怎么办?

【掘地探母】

颖考叔确认了“眼神”之后,知道庄公确实在后悔,便顺势对庄公说:“这有何难,您从国都开挖隧道,挖到颖地后,和太夫人在隧道里见面,没人会知道,又有谁会说您违背誓言呢?”

听了这话的庄公豁然开朗,于是按照颖考叔的话做了,庄公在隧道见到武姜后赋诗:“走进地道里,心里乐融融!”武姜在庄公的搀扶下走出隧道时也赋诗:“走出地道外,心里真爽快!”世人没有批评庄公违背誓言,反而都夸赞庄公的孝道。而庄公母子也恢复了关系。

|通鉴|《春秋》另一面(六)—弟弟不听话哥哥怎么办?

弟弟不听话,哥哥“打屁股”。要想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郑庄公生动的实践了这个道理。

对于这件事,“春秋三经”都认为郑庄公和公叔段都有错。《左传》和《公羊传》认为公叔段的错当然在于自己没做到一个弟弟应尽的本分;郑庄公也有错,他错在不应该放任自己弟弟胡作非为,所以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哥哥。而《谷梁传》则认为郑庄公错在公叔段失败之后,不应该对他继续追杀,而是应该用兄弟间的方式合礼的解决。

但其实,以公叔段的骄横,无论是否放任,其实最终都有可能作乱,而如果过早限制,对他的处罚就不能过重,那就是一个长久的祸患,而庄公让公叔段的恶积累到足以应该被剿灭,然后一劳永逸,其实是很聪明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通鉴|《春秋》另一面(六)—弟弟不听话哥哥怎么办?

开年的隐公会了盟,备妥的庄公灭了弟,隐公元年一开始就那么的精彩。

|通鉴|《春秋》另一面(六)—弟弟不听话哥哥怎么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