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场思维进阶36计:T型思维

 倪云华新知 2022-08-04 发布于上海

 

招募合伙人,联系微信:haitaozhinan

1

经常有在职场的年轻人会问,我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知识体系,培养什么样的专业能力,才能确保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被淘汰和离职。

的确,今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35-40岁的职场人面临着职场危机。如果没有晋升到一定的岗位,如果没有一些不可替代的能力,很有可能就成为被裁员的首选对象。

美国维克森林大学教育学家凯瑟琳·布鲁克斯博士说:

现在猎头们追逐的管理、咨询、研究等领导岗位的高级人才具有“T的特点:既具备某一两个领域的深厚专业技能(纵向能力),又具备人际交流、创造性、跨学科应用、设身处地替人着想、理解其他专业领域等能力(横向能力)。

就像在互联网行业,很少有什么岗位是可以“独善其身”,“闭门造车”的。通常行业职场都会要求你既要懂得专业知识,又要有互联网思维。

如果过去的你只能“入得厅堂”,却“下不了厨房”。是时候练一练厨艺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那当你还是职场新人,还在积累你的知识体系的时候,你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的知识结构呢?

这就是今天要告诉你的T型思维

2

所谓T型结构,就是指你的知识结构在横向上具备比较广博的一般性知识修养,同时在某些领域在纵向的专业知识上具有较深的理解能力和独到见解。

想要成为日后精英,你就要有T型知识结构。这一横,首先要在你所在的领域有足够的广博的知识覆盖。这样做的意义是在于:

1、对于年轻人,特别是许多职场新人,刚开始也许你并不知道,你喜欢什么,擅长什么

只有给自己足够多的机会去涉猎、去了解,才能真正把握到自己要什么,哪些工作或领域最适合自己发挥特长。

2、之所以要做到横向知识的把握,是因为许多事物之间是有关联性的

只有你看清了你所在领域的方方面面,了解了事物之间的链条和因果管理,才能为日后的纵向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否则,T的那一竖,将会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举个例子,对于一名医生来说,你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之前,必须掌握大量综合性的医学知识,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确定在某个垂直的领域有能力进行深入研究,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前面我们说完了T的一横,那T字的这一竖意味着什么呢?

这一竖,意味着你要在某个领域扎的足够深,超过99%以上的人,那你才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因为,大多数的人群都在某个领域的时间分布都是正态分布,60-70%的人都只是浅尝辄止,因为这样的深入太枯燥、乏味和固定。但正是这样的坚持才能带来大多数人都无法达成的价值。

正如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书中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万小时。如果每天工作8小时,一周5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需要的时间是5年。

学习钢琴的人大约都是从5岁左右开始练习,起初每个人都是每周练习两三个小时,但从8岁起,那些最优秀的学生练习时间变得最长,直到20岁时每周30多小时,共1万小时。

“一万小时法则”的关键在于,一万小时是最底限,而且没有例外之人。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

一万小时的练习,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除了”1万小时法则之外,你还需要掌握刻意练习的原则,对这门学科的定式、原则深入理解,直到找到这个领域的第一性原理。

 更多干货内容欢迎进入倪云华知识讲堂

3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对个体的挑战越来越大。人们对于知识体系和结构掌握的面也被要求得越来越广。

你不光要能十八般武器耍的起来,还要有那么一两个十分精通的武器才行。

因为在过去,你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是有边界的。而今天行业的边际变得越来越模糊,你可能随时需要准备好跨界的知识和储备。

因此,今天T型思维的知识可能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你的学习速度要能够赶超新知识的延伸速度,在各种信息知识爆炸式增长的世界里,马不停蹄。

这就是你在职场早期,在通往精英的道路上,需要认真规划的知识结构体系和应对方式。

只有这样,才会让你在人到中年的时候,不会因为平庸而逐渐落伍,不会因为技艺不精而被淘汰。

你将主宰自己的命运,成为别人眼里的专家,而不是成为一只被动下岗的羔羊

当然,在T型知识结构和思维的搭建过程中,其实最难的不是这种知识结构本身,而是对于学习的坚持。

人与人之间本无大的区别,坚持和毅力让人和人不同。正是坚持和毅力造就了我们眼中的那些神。

正如NBA超级明星科比布莱恩特所说:我知道每一天凌晨四点洛杉矶的样子。

天才也从没停止过练习的脚步。

这就是你升维的必经之路。

可以说,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社会职场都会有T型思维这样的要求。在这个开始流行起“斜杠青年”的时代,不进步就是在退步。

每天都有很多认真又努力又有天赋的人不断往前赶超,你又有什么借口不去学习和晋升呢?

文章来自蜻蜓FM《精英思维进阶30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