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容易致癌的七种做菜习惯,几乎每个中国家庭都中招

 张贞amf94ia7wx 2019-05-06

在家吃饭,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不仅代表着安全、健康,更是一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光。

然而,你一定想不到,就在飘香的厨房、翻炒的锅灶里,竟然藏着致癌隐患。

1

锅冒烟了才放菜

现在的食用油一般都经过了精炼,开始冒烟的时候,说明油温已经挺高了。

油温太高,可能会产生一些致癌物质,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食物本身的营养流失。

2

炒菜不开抽油烟机

有些人炒菜不爱开抽油烟机,或者炒完菜立刻关闭抽油烟机,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做法。

厨房油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国内外研究发现,女性从事烹调的年头越长,每天炒菜的次数越多,患肺癌的风险就越大。

3

火候掌握不好、不刷锅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发布的一份膳食研究报告中提到:

炒菜时温度越高、时间越长,产生的丙烯酰胺(2 类致癌物)越多。

炒菜油温越高,出来的食物颜色越深,产生的有毒和致癌物通常会较多。

另外,炒完菜不刷锅,附着在锅表面的食物残渣,当再次加热时,也会产生有害物质。

4

放盐过量

长期的高盐膳食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进而还会使得人们更容易患中风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另外高盐膳食还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5

不讲究烹调用油

有些人喜欢使用未经精炼的毛油,这些油未经过精炼加工,杂质多、烟点低,容易形成大量油烟。

而且,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一些未经精炼的毛油黄曲霉毒素超标严重,而黄曲霉毒素也是著名的 1 类致癌物。

6

吃太多煎炸食品

常吃煎炸的食物会增加患癌风险。

像土豆、馒头这样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淀粉类食品,以及一些蔬菜,在煎炸、烧烤等高温(温度通常超过 120℃)烹调时,也更容易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

7

反复用油

炸东西时,有些朋友不愿意浪费,就把煎炸过的油重新收集起来,存着下次炒菜时接着用。

这些油脂如果持续受热,还会继续产生一些致癌物,比如著名的「苯并芘」——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的 1 类致癌物。

提醒


来源:丁香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