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家打手要法》伍

 努力才有希望1 2019-05-06

(接上一篇《杨家打手要法》肆)

二四、太极拳推手是技击的训练法

太极拳推手,也有称为太极拳挡手或太极拳揉手的。太极拳推手是训练太极拳技击应用的一种训练法,并不是太极拳惟一的打法。

太极拳推手时,通过二人互相推揉两臂和身体,练习听劲、审敌渐至懂劲和掌握发拿打化的基础技巧,然后再深造并逐渐掌握和精於打手搏击的目的。

有些人认为太极拳推手,就是太极拳的打法,是欠妥的。

各种拳术的打法,多为散打,而无推手。摔跤讲摔。太极拳不可以用推手与他们应对,而应以太极拳的各种打法去应对。以己之长、克敌之短,以静御动、以柔克刚。以“四两拨千斤”去制敌取胜。

过去老前辈授徒时,要求弟子打三年轮,即“四正手”与“四隅手”,不准问劲。主要使练者练好粘黏连随,无顶偏丢抗。通体顺遂,并达到良好的听、审能力以后,才可以进一步练习发拿打化。实践证明这样训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实效。

二五、要和三种人练习推手和技击

经验证明,和三种不同程度的太极拳练者,去互相练习推手和技击,是练习太极拳推手和应用的一种方法。

1、高於自己水平的人。如和自己的师长与益友去练习,抱着虚心请教的态度,学习他们的技术和经验,以提高自己。

2、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相等的人。如和自己的师兄弟、同学、朋友,大家水平差不太多,可以互相切磋琢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和低於自己水平的人。要抱看帮助别人和谦虚的态度去和这些人练习。这样可以把自己学到的技术,通过练习,印证其实效,提高自己推手和技击的能力。

二六、太极拳之推腿法

太极功系里的太极拳,除有推手的训练之外,还有推腿之训练。太极拳推腿训练法,长期以来,不为外人所知。即便是太极功系的门徒,其功夫不到一定程度、也不轻易传授推腿法。

推腿法的训练目的是使练者能“以腿当臂”、“以膝当肘”、“以脚当手”。经过严格训练以后,使练者的腿、膝、足既能做到粘黏连随,又能做到发捆打化。以期达到周身皆是“拳”,无一处不能应用的目的。

太极拳之推腿法,为二人配合对练的一种方法。

练习时和推手一样,将彼此左腿或右腿之膝下外侧(足三里穴处),面对面各出一步相贴住,而后互相进退身,以两腿相推揉。这种推腿法又名“左右平轮推腿法”。

另有“插肩提腿推腿法”:二人练习时,面对面各以一手搭於对方的肩部,然后提起所推之腿,以上下方向之立轮推揉。这种推腿法又名“上下立轮推腿法”。

二七、谈谈打手的“动急急应”与“动缓缓随”

太极拳论曰:“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这些经典名句,讲的是太极拳应用与推手的基本原理。要做到上述标准,最主要的是要将“粘黏连随”练好。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之中,还有“急”与“缓”的速度问题。前辈先师们说:无论行功和快架,无论打手和应对,都要练到既能“真快”又能“真慢”才成。

所谓“真慢”,“慢而不滞”;所谓“真快”,“快而不浮”。

“真慢”与“真快”必须仔细留心长期不懈地从行功、用架(快拳)、散手、推手中去追求,从磨炼中逐渐练到身上,切不可急於求成。待练就心定、意浮,才能以静制动,机先动静。

练就各种功法,才可劲锐气活。《八字歌》曰“果能粘黏连随字,得其环中不支离”。如果能够做到“随曲就伸”,则应对时可以“无过”、“无不及”矣。

二八、万变不离其根

太极功系的各种功法,都要求必须“根起根落”。所谓根,是对重心而说的,也就是脚。“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生动说明了根脚的重要性。

在势功与打手和应用时,无论变“势”或者是变“劲”,都要“根起根落”,“万变不离其根”。

势功中的各种动作,如:起、落、进、退、曲、伸、俯、仰,都要通过虚实、开合由“根”上变。打手与应用同样要求“根进根退”、“根转根换”、“根拿根放”。由“脚”上变看一招一式、发劲,对攻守皆很重要。

太极功系所谓的“劲”是学力,即带有术技巧的力量称为“劲”。劲是含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总和,亦即学力加反作用力的“合力”。反作用力产生於脚的下踩。拳论曰:“其根在於脚,发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这已说明了“根”在势功与应对上的作用了。

二九、推手时要“对待无病”

太极拳推手练习时,要求在对峙时不要出现毛病。“病”者,手上的凸凹、断续、缺陷,所谓三大病也。所以在练习推手的粘黏连随时,必须避免产生上述毛病,以免为人所乘。

推手练习还有“顶、偏、丢、抗”四大病之说。

顶:势与劲在对待时冒头,产生顶撞。

偏:势与劲在对待时偏离而失中。

丢:脱手而失掉“粘黏连随”。

抗:以拙力相对抗。

以上诸病直接影响了“发拿打化”的效果。推手时自己要力求无病。如对峙时发现对方有上述的“三大病”、“四大病”时,应及时乘虚而入,机不可失。

当然在对峙时,我也可以用“触动”之法,有意识地制造对方出“病”,以利我之击发。

三十、先发先至与后发先至

太极功系在应对打手时,最重要的法则,是要求做到“先中先”与“后中先”二法。

先中先,即“先发先至”也。就是说打手时是讲究“主攻”的,而不是一味的等待。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太极拳一定要“走而后发”。这种观点是消极的、被动的、错误的。太极拳打手也须采取主攻,出手要占先,一定要做到“先发先至”,即必须抢先命中。“先发”而不能“先至”,则容易铸成大错也。

“后中先”,即“后发先至”也。太极拳是以静制动的功夫,但必须要“机先动静”。对峙时虽然是待机而动,但必须於“后发手”时,要先命中对方,务求后发而先击中敌人。

拳论曰:“彼不动,己不动,彼若动,己先动”;又曰:“彼力尚未及我身,我意已入彼骨里”。故在应对打手时,只要求做到一个“先”字。学者宜三思之。

三一、重手不接

重手不接是太极功系里打手的重要原则。因为太极功系里的打手,是以柔克刚、以邢制砌、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之术。不主张以功力制人,纯以崇尚变化和利用技巧取胜,非“力大胜力小”也。有人认为“四两拨千斤”之术不大可能,认为没有“万斤力打不了千斤力”,实是对太极功系的打法既不清楚,又有所误解。

太极功系对待重手,原则上是不接其手,但是不接,非不打也。避其锋芒、引其落空,或顺势而粘之、或诱导其失重,然后循其漏洞而击之。总之,“不用顾盼拟合,信手而应”的打法,其术精矣。

故重手不接,宜空其力而击之、宜引其力而击之、宜截其力而击之、宜先其力而击之……等等,要看对待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随机应变的原则是十分重要的。

三二、逢丢必打

逢丢必打是太极功系里打手应用时的重要法则。

太极拳推手是训练听劲、审敌、粘黏连随、发拿打化的一种方法。推手时如遇对方“丢手”(抽手)、其动机必欲击我,当此之际,我如不“发打”,必为人所乘。故必须“逢丢必打”的原则去对待,才不会失误。当与人散打技击时,太极功练者多善用粘黏手接对方之来手。如对方突然抽手,我亦须迅速击之,否则必遭到打击。

所谓逢丢必打的“丢”,包括对方“势”、“劲”上的“抽、撤、软、离、空、断、凹、逃……”等现象。遇到上述情况,都谓之“丢”。故必须及时击之,以防对方抽手再击我。故逢丢不打,乃打手应用中的大错,学者应特别留意。

三三、推手时的设“轴”法

练习太极拳推手时,多数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当二人搭手时,产生了接触点之后,在接触点处,不是顶住推,就是跑点推。顶住推,就是力顶力;跑点推就是你软我也软。其结果是很难练到使用“十三势”去提高技术。

如果双方都能刻意地在接触点处设个“轴”,利用接触点的圆心为“轴”,先去“定”住对方,并且向着有利於自己的方向去变转,这样既能走化对方,又能使对方变到不利的位置上。即我顺人背时,那么发拿打化,岂不是可以得心应手了。

设轴,要顺应对方之来势或来劲去变化。轴大体上可以分为:平轴(平面接触点;立轴(立面接触点);斜轴(侧面接触点)……等;这些可称之为“有形轴”。在散打搏击时,彼此没接触上的时候,利用离、空的手法设的轴称为“无形轴”,这是太极功系里的高难技术。总之,设轴的目的,是使对方在十三势的变化中,失重、倾斜,以利我之发拿打化。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