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补充与拓展,除了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外,还可以扩大知识面,培养兴趣,拓展能力,陶冶情操。正确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学习关系,积极参与课外阅读、社会调查、旅游访学、科技创新等活动,学生们才能使自己合格加特长变成现实。 课外学习指导手册 课外学习是学生通过课内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学习兴趣,很希望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课外学习活动,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需要。课外学习是学生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课外学习主要有课外阅读、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科技活动和知识竞赛等。 在课外学习中,阅读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课外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是课堂学习的大后方。要培养阅读兴趣,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课外阅读也要像上课一样,采取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读书方法。课外阅读是开阔学生视野,扩展知识面的需要。 在课外阅读时,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读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找书,在众多的书目中找到自己要读的;二是略读,迅速浏览一下书刊的内容,判断有无精读的价值;三是精读,逐字逐句、逐章逐节地仔细阅读,把重要的地方做些摘记,是自己的书,可以划些记号,写点眉批;四是写读书心得,为了巩固自己的收获,最好写出“读后感”,把自己主要收获体会记下来。 一个学生光读书本上的东西,就会脱离社会实践,只掌握一些片面的、不完全的知识。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现实,把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不仅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开拓视野,扩大人际交往,通过观察研究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自然景观极为壮丽多姿,文物遗址到处都有,还有大量的博物馆、动植物园、天文台(站)等,此外还有数不清的工厂和广阔的农村。这些都为学生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要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包括确定课题、选择对象、进行程序、资料整理等方面问题。 另外,生动形象、动手动脑的科技制作和实验活动,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和家长在条件许可下,应该给孩子创造开展这方面活动的条件和给予指导。例如让孩子动手做车模、舰模、学电脑、搞摄影,自己动手做些小发明、小制作等等。孩子动手机会多了,实践和创造能力也能得到锻炼与提高。 最后,课外学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课外学习要以补学、复习基础知识为主,首先把课堂上的书本知识掌握好。 2、在课外学习安排上,要以不影响课堂学习和身体健康为原则,注意劳逸结合。 3、要尽量学以致用,把课外学到的知识,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已的各种学习活动中去。 4、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一些课外知识,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处世能力。 5、对课外学习活动进行多方面的总结,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工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整合于搜狐网络 如何选择课外读物 中学生的求知欲强,对于身边的事物都非常好奇,在平时闲暇之余都会去看一些课外书籍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从另一方面来看,现在的社会竞争无处不在,课余时若能“博览群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增长见识,积累自己的知识“资本”,从而提高自己将来走上社会的竞争力。常看课外读物,可以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培养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要是健康读物,各种书籍都有它的价值,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不应只是“黑白色”的教学参考书和习题集,更应该有“多姿多彩”的课外书籍。选择课外读物一般情况下应本着以下原则: 1、思想内容健康,语言表达好,适合学习特点。不能随便抓一本书就看,更不能看黄色和侠义的小说。 2、密切配合课堂教学,与教材讲读课文和写作训练有关联的读物。 3、读物的题材和体裁要多样化,可以是文学作品,也可以是知识性读物,还可以是政治思想教育书籍。 在阅读课外读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在选择时遵循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同时必须处理好博览和精读的关系。博览就是“观大略”,在短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为精读创造条件。办法有看简介,看目录,看前言,看开头和结尾等等,从而对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博览的基础上,才可能选出适合自己精读的书。精读课外读物时,也不见得一气呵成,可以围绕课内学习的中心问题,一部分一部分地去学,以推动课内的学习。精读时,要勤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深入钻研,要及时将阅读的体会,以阅读笔记的方式记录下来。由于精读没有离开当时课内学习的中心课题,因此,会大大促进课内学习质量的提高。 ——来源新浪教育 |
|